在干旱的沙漠中,幾乎沒有生物能從渾身帶刺的仙人掌那占到便宜。就目前來看,仙人掌這種外剛內柔的防御機制無疑是完美的。
然而在殘酷的自然選擇下,就算仙人掌有鋒利的長矛,也招架不住擁有鐵嘴的駱駝。事實上,常年生活在沙漠中的駱駝不僅可以大快朵頤的啃食仙人掌,而且還能做到毫發無損,它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鐵齒銅牙“沙漠駱駝”
在3000多年前,性格溫順的駱駝就被人類給馴化,成為了人們在沙漠地區獨有的交通工具,并被稱作“沙漠之舟”。
為了在資源匱乏的沙漠中活下來,它們配備了駝峰和適合咀嚼仙人掌的鐵嘴,為阻擋沙土侵襲,有了修長的睫毛和雙重眼瞼。此外,駱駝在沙漠中的續航能力也不弱于駿馬,它們可以承擔100公斤的物品走上10公里。
在我們看來,駱駝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它背上那高高隆起的駝峰,駱駝的駝峰可以儲存脂肪,這些脂肪可以在必要時分解成能量和水,為行走在沙漠深處的駱駝提供充分的保障。
此外,幾乎所有的沙漠植物都是駱駝的食物來源,包括草本植物、矮灌木、樹葉以及汁水豐富的仙人掌。看到這,你可能會好奇了,它到底是怎么咀嚼仙人掌的?難道不怕倒刺劃傷嘴巴和腸道嗎?
實際上,駱駝的嘴巴內部構造非常巧妙,特別是嘴唇,不但可以噙住食物,還能通過大幅度的擺動調整塊狀食物的方向,這樣就能很好地對付仙人掌的利刺了。
其次,它們的口腔內壁遍布圓錐形的乳突,這種乳突大多已經角質化了,跟我們的指甲一樣很堅韌,再配上同樣強硬的上顎,這樣就能很好地避免臉頰及嘴巴被利刺劃破,同時乳突還會像手指一樣,靈活地把硬刺捋順,確保食物能平滑地進入咽喉,完成吞咽,并且不刺傷食道。
然而,駱駝的舌頭比較柔軟,所以在咀嚼一些硬茬的時候,駱駝會將舌頭卷到后方,然后通過乳突的擠壓來分解食塊。
當然了,盡管駱駝的嘴巴很神奇,但在進食仙人掌的時候依然有可能會被刺扎傷,而且這些刺會長時間附著在口腔內,造成持續性的刺痛感。所以為了吃口仙人掌,駱駝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另一方面,駱駝消化食物的過程相當復雜。和絕大多數食草動物一樣,駱駝屬于反芻動物。
為了消化吸收植物中的營養物質,駱駝先要在口腔中簡單的分解這些食物,接著將嚼碎的食物送進發酵胃中,發酵胃的內部含有大量微生物菌群,能夠對難以消化的纖維等物質進行分解發酵,所以這個胃就相當于是食物的發酵室。
等到仙人掌以及刺軟化之后,食物就會反芻回來,這時駱駝會將糜爛的食物再仔細咀嚼一遍,然后送到另一個胃中進一步地消化吸收。這個時候,仙人掌的刺已經不再具有攻擊性了。
駱駝為啥要吃仙人掌
在資源有限的沙漠中,動物們幾乎是失去選擇權的。對于動物們而言,只要能填飽肚子,不管這些植物是有毒還是有刺,都會想盡辦法去嘗試,并且不惜為之改變身體構造;
而站在植物的角度來看,它們活著的意義也不是給動物做口糧的,為了不被自然淘汰,它們同樣也在不斷改變體征來防止被動物啃食。
在這種矛盾的攻守關系中,二者之間不斷發生協同進化。最后,在歲月的見證下,它們達成了平衡,并且有資本站在自然界的舞臺。
比如,長頸鹿修長的脖子和靈巧的舌頭,就是為了在資源豐富的樹木頂端,避開利刺卷走嫩葉而進化得到的。還有許多常見的食草動物,它們一口氣弄出了4個分工明確的胃,讓自己成為了一個行走的發酵廠,只為了獲取嫩草中的能量和營養。
有的植物為了防止被動物啃咬,它們讓自己的變得難聞,同時產生一些酸苦的味道。有的則干脆變成動物的食物,讓它們攜帶自己的種子,去其他地方傳播,還有的直接反客為主,主動吞噬動物。
像我們的主角沙漠之舟和仙人掌,這兩個獨特的物種在長期的進化中,似乎都在不斷地給對方制造麻煩,然而在這種特殊關系的影響下,它們都在殘酷的自然界中很好地活了下來。
在漫長的時光里,所有的生命似乎都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能保證它和它的仇人們更好地活下來。這就是奇妙的自然法則,也是生命的魅力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