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師”的野望
日本盛產老師,這個大家都知道。老一輩如蒼井空、吉澤明步、武藤蘭,新生代如北野望、桃谷繪理香、深川鈴等被國人所知。
這些“老師”拍的“動作片”成為日本為世界作出的“特殊貢獻”。
作為一個正經的號,我就不介紹有哪些貢獻了,但可以談談對日本的影響。
特殊的老師背后是日本特殊的產業,這個產業為日本每年創造約700億美元的營收,相當于日本一年的軍費開支。
我們常戲言是中國煙民支撐起了中國軍隊,所以,你也可以理解為是諸多“老師”支撐起了日本的國防。
換言之,當中國煙民為中國軍隊做貢獻的時候,日本老師也在為日本自衛隊起早貪黑。
日本情色業之所以能發展起來,固然跟它的本土文化有關,但更多是日本經濟“失落”的結果。
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裂。這個曾經揚言要買下整個美國的國家進入“失去的二十年”。經濟發展停滯,社會陷入死寂,許多曾經引以為傲的標桿產業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居民就業難、壓力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情色產業迅速崛起。期間,還伴隨著日本黑道的發展。
黑道和色情是一對孿生魔丸。
日本政府曾經也想取締這些滋生犯罪、邪惡的黑色產業,但黑道的勢力實在太大,搞不定黑道,最后被黑道搞定,日本政府被迫承認黑道合法。
黑道合法了,情色產業更加肆無忌憚。
就這樣,日本情色產業在黑道的保護下日漸壯大,它不僅成了黑道的搖錢樹,也成了民眾排壓、消遣的特殊工具。
加之日本文化本就對男女之事理解奇葩,自然助推這個產業欣欣向榮。
結果,經過多年發展,日本情色業赫然成為橫亙數個領域的龐然大物,包括服務業、旅游業、影視業以及動漫等娛樂產業。
過去30年的日本經濟或許可以用噩夢來形容,但情色產業卻迎來了春天,產值連年創新高。
今天在日本,幾乎所有的大中型城市都有“紅燈區”。直接結果是,僅公開的、合法的直接經濟效益就達700億美元,更別提灰色產業。有經濟學家戲稱,日本情色產業足以讓日本50年內不爆發經濟危機。
但正如前文所說,情色產業的蓬勃發展并不是什么好事,恰恰說明日本經濟的全面失落。
而且,這種淪喪還遠沒到終點。
02賭一種未來
如果大家關注日本新聞就會發現,日本政府已經悄悄地批準在大阪開設全國首個賭場度假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親自為此站臺,表示該賭場“料將成為宣傳日本魅力的旅游基地”。
很顯然,僅一項“黃”不足以滿足日本人的需求,他們開始向“賭”靠攏。
日本建賭場,很重要的原因是為了振興旅游業。日本政府公布了一個目標,到2030年要令海外游客數量比疫情前增加一倍,達到6000萬人次,而建設賭場顯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因素之一。
賭場對拉動消費確實有幫助,亞洲共有7個國家及地區設有賭場,包括中國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菲律賓、柬埔寨以及越南,無一例外都是旅游勝地。
人類其實有黑暗面,對黃、賭、毒這些玩意免疫力很低,如果不是有極強的道德約束,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基本上會被它吸引。
人類社會也深知黃賭毒對道德底線的沖擊,所以,但凡能力允許,都會禁止。所有放棄抵抗,甚至主動發放牌照的操作都是基于經濟原因。說白了,經濟不行了,搞其他產業又沒什么競爭力,只能搞黃賭毒。
黃賭毒對社會更大的沖擊是思想理念上的。當社會適應了黃賭毒的合法存在,人們對于金錢至上、娛樂至死,就會理所當然地接受,更不可能接受打螺絲的命運。
一般來說,發達國家設置合法賭場都會挑些比較偏遠的地方,例如,美國的拉斯維加斯。這個地方位于沙漠戈壁中,普通人根本到不了這里,想去消費首先就要付一筆不菲的交通費,再加之當地各種生活資源都要靠外部輸送,成本極高,自動屏蔽了很多生活條件較差的群體。
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賭博合法化對普通民眾的影響。
但日本卻把賭場設在了大阪——日本人口第二多的城市,這分明是想讓全民賭起來!
當然,日本政府還扯了塊遮羞布,規定日本人進入賭場次數上限為每周3次,每月10次。如果檢查中發現有日本人超出上限,相關賭場從業員將被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相應罰款。
這個規定有些自欺欺人。
每周3次,一次2天,一周過去了,每月10次,一次3天,一個月過去了。
其實,日本的賭博文化和情色文化一樣群眾基礎扎實。
據統計,哪怕賭博業沒有全面放開之前,日本國民每年投放在商業博彩游戲,如彈珠機等消費就高達500億美元,超越澳門一年的博彩毛收入。
未來,賭博全面放開后,日本舉國肯定嗨到不行。
黃、賭都齊了,毒品合法還會遠嗎?
03被迫營業
回顧日本的發展歷程,我想起一句話,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當然,現在說日本的樓塌了有些人可能不服,但不可否認,日本開始放開賭博業,正是二次衰退的標志。
日本曾有過輝煌時期,尤其是日本制造業,這種輝煌中國人都見證過。改開初期,中國甚至以日本為師。
但一紙“廣場協議”,讓日本經濟掉頭向下,隨著房地產經濟破滅,人口紅利耗盡,日本迎來“失去的二十年”。
2012年,安倍二次上臺,推動安倍經濟學,射出三支箭,不搞制造業升級,搞起了金融升級,把國家的重心放在金融上,以低得令人發指的銀行利率向市場灌水。由于2010年代是貿易全球化的輝煌時代,作為美元的輔助貨幣,日元享受到了超低利率的紅利。
即便全民躺平,也保住了日本的諸多產業競爭力。
但是,安倍經濟學是把雙刃劍。超低利率、超高負債帶給日本的快感就像毒品帶來的愉悅,注定不可持續。
2018年,美國回歸孤立主義,2022年,美聯儲開啟加息模式,作為美元的替代貨幣,日元直接被擼,因為日本央行并沒有跟隨加息的底氣。
美聯儲加息,已經讓美國金融業哀鴻遍野,如果日本也加息,在負債率遠高于美國的背景下,日本金融業將迎來滅頂之災。
對于這點,我此前已經分析過,就不再重復。
為了保住本地金融,日本瘋狂地拋售海外資產,買入日元。
但在強大的市場洪流面前,日本央行的掙扎更像是螳臂當車。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22年日本GDP僅為4.233萬億美元,以美元計價的GDP下跌了超過15%,跌到了30年前的水平(低于1993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元貶值。
按理說,貨幣貶值有利于出口,可現實并非如此。日本制造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更嚴重的是,常年通縮的日本,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卻迎來了通脹。2022年,東京23區新建住宅樓的平均價格,比2021年度上漲17.2%,漲至9899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06.65萬元),創出有可比數據的1990年度以來的歷史新高。
日本CPI同比漲幅也連續8個月位于3%上方,核心CPI同比漲幅連續4個月位于3%上方。
經濟滯漲,通脹飆升,典型的戴維斯雙殺,安倍經濟學一夜回到解放前。
2022年,日本被德國取代,GDP總量跌落到第四位,也成為首個從高度發達國家跌落至中等發達國家的大國。
這種背景下,如果不想辦法穩一穩,搞點特色產業,日本經濟恐怕就要進入到更大規模的衰退。
所以繼“老師”之后,“賭場”來了。
04“爸爸”的愛
其實,讓死鬼安倍替日本經濟背鍋是不準確的,他頂多算個“裱糊匠”。
真正讓日本走向“黃賭毒”道路的是它的“美國爸爸”。
日本曾經靠制造業立國,從底層制造業做起,吭哧吭哧埋頭發展,一路摸到最高端——半導體產業。
日本的半導體在20世紀80年代曾盛極一時,晶圓產能達到全球產量40.2%,動態存儲器(DRAM)產品占全球市場份額80%,一度超過美國居全球第一。
那幾年,從上游的半導體材料、制造設備,到下游的儲存芯片、液晶顯示屏等,日本無不擁有強大的競爭力——可以參照中國當下對光伏產業的控制力。
但是,這種優勢沒能持續。
此后,美國對日本半導體實施精準打壓。
而日本也很配合(一個沒有主權的國家,不配合也不行),有意避開與美國直接競爭。
1985年,美國指控東芝秘密向蘇聯出售四臺精密機床,通過“東芝制裁法案”。
這就是著名的“東芝事件”。
“東芝事件”也促使日本政府于1987年7月修訂其《出口管制法》。在“東芝事件”后,美日達成協議,日本加入美國戰略防御計劃,雙方共同開發FSX戰斗機,美國有權得到所有技術,美國借此打開了獲得日本技術的“通道”。
1991年,美日再次簽訂了一份為期五年的《新半導體協定》,美國要求外國半導體在日本的市場份額必須達到20%。
從此,日本半導體產業一蹶不振。
日本政府在半導體領域的退讓導致日本錯過了90年代的計算機時代,2000的網絡時代,以及2010年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連續錯過三次機會,日本完美錯過一個時代。而觀察過去20年全球經濟的最大驅動力,就是數字經濟,這也是日本停滯不前最大的原因。
從半導體產業的變遷可看出,日本對待美國,那是真孝順,凡是美國不讓干的事,堅決不干,凡是美國讓干的事,鐵定沖在前面。
就這樣,終于把自己的制造業搞廢了。
隨著半導體產業的衰落,汽車產業又面臨新能源汽車的圍剿,日本制造業終于迎來寒冬。
我們常用老齡化來解釋日本研發能力的衰退,事實上并不是,至少不是主要原因。
歐洲老齡化的國家也很多,但歐洲的技術并沒有停滯不前,至少保持20年前的份額,總量上是增長的。而日本不僅份額下降,總量也下降。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同樣面對美國的打壓,日本選擇認輸“繞道走”,而歐洲好歹還掙扎一下。
美國也曾打壓法國,打壓德國,但法、德保住了基本盤,德國還搞起了“工業4.0”。
搞制造業,茍可以,但不能跪。
存量博弈中,高端制造業機會就那么多,作為億級人口國家,你上去了,別人就要下來,下來的結果就是“黃賭毒”。
05尾聲
有人說,今天日本看起來也不錯啊,中等發達國家那也是發達國家啊。
但是,未來呢?日本在黃賭毒的路上狂奔的時候,它跌落的命運已不可逆轉。
當然,聊日本并不是為了幸災樂禍,而是為了照鏡子。
日本跌落神壇的根源是在制造業上的退縮。
處于主導地位的美國,對待每個挑戰者的態度都是一樣的,打壓,不顧一切地打壓。如果挑戰者承受不了這種打壓,選擇回避,就意味著跌落,跌落的代價是慘重的。
今天,日本一幕正在中國重現。
華為芯片被打壓后,其它手機廠商都不敢研發手機芯片了,先前已經在研發的,也主動退出,只是在充電、圖像顯示等周邊小領域小打小鬧,這種狀態很危險。
如果連挑戰的勇氣都沒了,那手機領域只會走上日本經濟的老路。
手機是一個縮影,今天的中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面臨著美國及其盟友的排擠,如果我們的企業都選擇繞道走,那中國制造跌落的命運就很難避免。
不過,好在中國還有大量有當擔的企業,而且,中國很多研發機構都是國企背景,代表著國家意志。
一旦這些企業和機構完成最后的突圍,中國必然邁上另一個臺階。
全文完,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