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15,央視曝光了湖南插旗菜業錦瑞食品有限公司在國內銷售的“老壇酸菜”是衛生條件不合格、防腐劑嚴重超標的“土坑酸菜”,但該企業出口國外的“老壇酸菜”卻是在衛生條件符合國際標準的正規車間腌制、加工而成的。
買過進口車的人都知道,歐版的和國版的就是不一樣,尤其是日系車,國版和歐版的區別可不只是前后防撞梁用材厚薄那么簡單。
以前老百姓都熱衷買一種叫“出口轉內銷”的產品,因為在同類產品中,“出口轉內銷”的質量標準更高。
網絡奇人辛吉飛在揭露中國食藥品中的“科技與狠活”亂象時劍鋒直指國內某些食品生產企業執行的是兩套標準,以某天醬油為例:出口國外的是純糧釀造、不加任何添加劑的高標準醬油,而在國內銷售的卻是用水和各種添加劑勾兌而成的。
對于“雙標產品”,老百姓頗有微詞,多數人認為這是明目張膽地輕賤中國人,別國企業制定“雙標”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國民,被“雙標”的是中國人,我們的企業制定“雙標”卻是為了保護別國利益,被“雙標”還是中國人!這不是自己人輕賤自己人么?
然而,某些黑心企業、“社會賢達”、“時代精英”們卻不這么認為。在他們看來,“雙標”中國人,是因為中國人窮,貪便宜,只注重價格,不注重質量。因為產品質量越好,價格越高,他們也拿醬油舉例說,賣國外的純糧釀造、無添加劑的醬油價格是國內用“科技與狠活”勾兌而成的醬油的價格的十幾倍,中國老百姓消費不起。如果國內食品都執行國際標準,那中國人吃什么?
這套說法,咋看起來有些道理,所以,在辛吉飛揭露“雙標”產品的視頻下面,有些網友都借用這套理論懟他。而且,面對這種“懟”,辛吉飛也感到無語,因為這種現象確實存在,老百姓在購物時的確是先看價格的。
只不過,他們的這套理論刻意忽略了兩個事實:
一是選擇廉價產品并不只是中國人,全世界的人從總統到百姓,從巨富到平民,都會選擇廉價的產品,但前提是在同一品質的產品內才會選擇相對廉價的,物美價廉的,才是最好的;
一是中國老百姓有選擇嗎?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從來就不會涉及食品安全的內容,我們的食品添加劑標準是在吃不死人的基礎上制定的,我們的企業無形成本遠高于生產成本,最令企業頭痛的是無形成本無法控制,更不可能降低,而企業必須依靠利潤才能生存,所以他們只能挖空心思在原材料上做文章,而“科技與狠活”是降低成本最有效、最直接的做法,企業沒得選擇,老百姓當然沒得選擇——市場上只有“科技與狠活”,你能選擇什么?
欣慰的是,辛吉飛的食品藥品科普,使許多人學會了看配料表。某些純“科技與狠活”的產品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抵制。食品生產廠家也開始有了改變。
前不久逛超市,忽然發現貨架上出現了許多“零添加劑”的產品,包括某天醬油在內,大多數廠家都推出了“零添加劑”產品。
筆者特意對比了一下價格,“零添加”產品比“科技與狠活”產品價格要高出5倍多。據超市員工反映,現在去超市購物的年輕人,大都會先看配料表,很少有人和以前一樣只看價格的了。“零添加”產品的銷量比“科技與狠活”還好,某些大型超市正在逐步將“科技與狠活”下架。這足以證明,中國人同樣講究生活質量,物美價廉同樣是中國人的理想選擇!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刪,原創不易,謝絕抄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