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江湖一直酷愛用“船票”來形容行業轉型時刻的焦慮和兇險。
為什么?我認為新技術帶來的超級大風口,既是通往新大陸的星辰大海,也是危機四伏的茫茫水世界。因此你必須先有一張“船票”,得以棲身、抗風浪,即最起碼確保有靠譜的產品“先上船”,至于能否成功到達彼岸掘金,路還漫長。并且非常重要的是:艙位有限,先到先得。人工智能帶來的劃時代新商業空間波瀾壯闊,但誰能排在最前面誰就有先手優勢。
遙想十年前,面對移動互聯網大潮的狂野來襲,包括第一代互聯網三巨頭BAT百度阿里騰訊都喊出要“搶移動船票”,最終也都有驚無險地陸續上船了(百度移動化、阿里大采購、騰訊有微信)。但也同時誕生了如今如日中天的新一代三巨頭TMD,即字節、美團、滴滴/拼多多。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面對人工智能、尤其是通用大模型AIGC這個幾十年一遇的超級大風口,幾乎所有行業都將被人工智能深度重塑一遍。按照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的說法:無論從技術趨勢,還是產業應用來看,大模型都絕不是曇花一現的風口,而是影響人類發展的重大技術變革,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是絕對不能錯過的重大戰略機遇。
這一次,誰能拿到AIGC時代的超級船票?
【首批大模型“八駿圖”,上線公測打響用戶端競爭】
最近(8月31日),首批國產大模型正式通過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除了領頭羊百度(文心一言)外,還包括抖音(云雀大模型)、智譜AI(智譜清言)、中國科學院(紫東太初大模型)、百川智能(百川大模型)、商湯(商量SenseChat)、MiniMax(MiniMax開放平臺)、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書生通用大模型)等,可正式上線面向公眾提供服務。令人意外的是,阿里通義千問、360智腦、訊飛星火等均不在首批獲批名單中。
8月31日凌晨,百度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文心一言率先向全社會全面開放,用戶已可以在App Store和安卓應用商店下載“文心一言App”,或通過文心一言官網直接體驗。這意味著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正式直面市場,全面開放應用。
其實2023年初GPT就火爆全球了,為啥現在才通過備案?坦率講,正因為AIGC太重要!因為最淺層面,通用AI大模型也至少是下一代搜索,深層意義則是人機共生。所以天然涉及太多重要因素,從信息安全到新經濟增量,再到大國角力……不開玩笑,也不是故作高深,懂的都懂。
因此對新物種必須先觀察、再想好如何有序發展。所以最開始只給行業人士內測。隨后7月頒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暫行管理規定》,很細致,最近又通過了首批8家大模型備案。
一句話: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遛遛,大模型們備案上線意味著真正的競爭開始了!
【三大硬核指標:算力、算法、數據】
這兩年,IT行業廣泛流傳一個說法,人工智能的三大硬核指標是算力、算法、數據。這應該是2018 年初美國CES期間我對話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時,由元慶提出來的,當時那篇對話文章流傳很廣。
無論誰提出來的,能被大家都認可,其實說明標準很靠譜。讓我從底層邏輯分析也很簡單:算力相當于生產力,算法相當于生產關系,數據相當于生產資料!三位一體,缺一不可,并且不可分割。
首先是算力,這需要真金白銀去買芯片。不是買一點,而是買一堆儲備!自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采購芯片的數量可以在英偉達或相關上市公司的財報里有所披露。還沒買芯片、或者并沒有多少錢買芯片的大模型公司就有很大的水分。即使創業公司open AI,背后站著的也是微軟這樣的全球巨無霸級“金主爸爸”,并且斥資100億美元。
大模型高昂的訓練成本和研發投入,讓眾多入局者望而生畏。有企業家斷言,每年5000萬到1億美元的花費,只是千億級大模型訓練的入場券。某個創業者高調宣布投資5000萬美元入局大模型時,海通證券的電子研究首席分析師鄭宏達發朋友圈直言說:“5000萬美元夠干什么的?大模型訓練一次就花500萬美元,訓練10次?”巧合的是,四個月之后該創業公司被收購。
其次是算法,大模型最底層的競爭力來自算法。算法需要龐大的高級人才和長期積累。某互聯網獵頭公司老板曾告訴我一個有趣的說法,“以前頂級的算法工程師在百度,現在在百度和抖音,以后可能還是百度相對最多,然后其他家也有一部分”。相比百度這樣長期投入 AI 的高科技企業,后來者相比之下就缺乏相應的儲備了。為什么現在看起來有很多的公司做大模型呢?因為現在有開源的大模型和很多公開的論文可供參考,所以起步上會簡單很多。但要做好大模型的門檻還是高的,像現在的GPT4沒有公開后續技術細節,國內很多大模型可能就很難繼續發展。
第三是數據。數據是大模型發展的壓艙石。除了互聯網、物聯網數據之外,老百姓生活生產中產生的數據都是未來大模型要提升智能水平的必要數據源。目前,數據壁壘是真實存在的問題。高質量的中文語料數據對于創業公司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數據的積累需要時間和經驗。對于像百度、阿里、騰訊、字節這樣常年累月通過搜索等多個互聯網、物聯網應用積累起數據的公司來說,可以說一開始就領先了至少幾個身位。給AI喂下什么質量的數據,才能訓練和迭代出什么水平的AI。作為中國互聯網的大莊家之一,騰訊剛剛發布的“混元”大模型當然行業也很關注。目前還看不出啥效果,有點姍姍來遲,似乎在進度上和其他幾家已經搶先成功落地的存在一點距離。
所以按三大公認的硬核標準去洞察,那么誰已經拿到船票、誰有可能拿到船票、誰只是干吆喝甚至蹭熱度、趕風口似乎就清清楚楚了。此處宜引用股神巴菲特的著名金句: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AIGC中國無法缺席,“百模大戰”篤行者勝出】
當然,我必須強調一點:三大客觀標準沒有包含最重要的一個主觀變量,那就是人、是團隊。否則按這個邏輯,互聯網永遠是“大者恒大”的馬太效應,就不會有新物種殺出來了。
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也是商業競爭中最重要、也是最大的變量,它包含了天賦、遠見、創新、資源使用效率,包含了執行力、意志力和耐力,甚至往往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在集體轉型AIGC時代,我還認為需要All in的一往無前、甚至孤注一擲的決心!過去一年,人工智能在技術、產品、應用等各個層面,都以“周”為迭代速度向前突進。
正如李彥宏所言,大模型成功壓縮了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讓我們看到了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路徑。大模型發展的下一個前沿,不僅是模仿人類,完成人類的“規定動作”,更是幫助人類去研究和發現未知領域,突破人類過去沒有突破過的極限。
2023年,中國科技業流行跟風GPT,也就是超級大風口的通用人工智能AIGC,類似產品密集發布;而迥異于Chat GPT大家隨便用、主要靠產品說話的是,國產大模型們則流行放狠話、打嘴炮……這就是我樂見國產大模型們終于上線公測的原因。
代表著全世界科技業最巔峰水平的大模型,容不得半點虛假。作為中國人,我也衷心希望中國在這場未來關鍵比拼中不落后、不缺席,也不能缺席!所以,“百模大戰”篤行者勝出。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篤行之”的意思是指最后要切實的去施行,“篤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大白話就是踏踏實實地干活、切忌忽悠!
所以,無論是首批通過備案上線的百度文心一言等首批八駿,還是阿里巴巴、360、出門問問、昆侖萬維、學而思、科大訊飛等(實在太多了此處恕無法全部列舉)在內的所有國產大模型們任重而道遠。放狠話、打嘴炮、拉股價都是浮云,沉靜研發、快速迭代才是唯一的正道。
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雄觀,資深新經濟觀察家、知名意見領袖,國內首個嚴肅科技脫口秀“雄辯”主講人、十大科技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藍港等著名互聯網公司負責相關營銷工作,參與5次IPO,橫跨行業主要領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熱點快評,發布于微信、微博、頭條、百度,各大門戶及科技博客、媒體社群、短視頻等30+全部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最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FT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