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進一步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10月19日,由山東省教育廳主辦,聊城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承辦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禮贊二十大、歌舞頌中華”紅色文化主題文藝演出在東阿縣南湖行知學校演藝廳順利舉行。聊城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趙明吉,聊城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都超,聊城大學招生工作處處長李云勇,音樂與舞蹈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蘧廣震,東阿縣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曹兵,東阿縣教體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馬國棟,東阿縣南湖行知學校執行校長王建磊,東阿縣教體局藝體科科長康寶山出席了本次活動。
演唱:馬小雙、丁方楠
伴舞:袁一凡、李星杰等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樹高千尺根深在沃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讓我們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演奏:朱志男、王馨浩等
中國民族打擊樂作品《龍騰虎躍》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樂曲,作品以浙東鑼鼓《龍頭龍尾》的音調為素材加工而成,運用中國大鼓及排鼓,以不同鼓的相異音色和節奏的多樣組合,其多變的節奏、高難度的技巧、豐富的表演、深刻的內涵,襯托了宏偉氣勢的歡騰的場面,表現了人們如龍騰虎躍, 奮勇前進的風貌, 是音樂舞臺上不可缺少的經典曲目。此次演出的版本為音樂與舞蹈學院張峻榮老師改編,在原有《龍騰虎躍》的基礎上, 增加了迭進的打擊手法以及取材《滾核桃》的翻手的技法, 增進了樂曲的舞臺效果。
表演:藏學妍、張雨潔等
在中華文化中,水象征著純潔,也象征著新生命。傣族舞蹈《水之靈》,舞姿優美動人;舞者們在夢幻般的水聲中、皎潔的月光下,水的精靈輕盈起舞,時而溫柔,時而雀躍,時而恬靜,時而狂野,千姿百態、空靈玄妙。
表演:項輝
山東快書,是山東最具標識性的藝術形式之一。經過多年傳承發展,山東快書已成為以山東為中心,在全國范圍廣泛流傳的大曲種。項輝曾榮獲全國第一屆山東快書大獎賽一等獎,被山東省委宣傳部聘為山東省講師團宣講員。該劇目曾作為山東省優秀劇目受邀參與全國曲藝展演。
演奏:王國鵬、李昊鵬、商藝璇、楊琪
胡旋舞是由西域傳來的民間舞。胡旋舞節拍鮮明奔騰歡快,多旋轉蹬踏,故名胡旋舞。同名二胡曲是作曲家馬久越先生創作的二胡重奏作品,用兩個聲部的二胡將這種已經失傳的舞蹈用音樂的方式帶入觀眾眼簾。
表演:渠天輝、李宇翰等
“嗨呀哈嗨!栽下膀子探下腰,背緊纖繩放平腳,拉一程來又一程噢,不怕流緊頂風頭。臨清州里裝膠棗,順水順風杭州城,杭州碼頭裝大米,一纖拉到北京城。”快看起帆了,運河號子也響了起來!
演唱:樊雅文、楊躍東
五千年歲月的洗禮,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隨著歌聲響起,我們置身于燈火璀璨的中國,雙目遠眺她的身姿婀娜,用心感受她的胸懷遼闊。
演奏:韓麗萍、朱志男
《楚漢決戰》,是由著名打擊樂演奏家劉漢林先生根據琵琶經典曲目《十面埋伏》移植改編創作的一首排鼓作品,曾榮獲國家“文化部”2002年優秀新作品獎。樂曲整體可分為三部分,由十三段帶有小標題的段落構成,分別是:列營、吹打、點將、排陣、走隊、埋伏、雞鳴山小戰、九里山大戰、項王敗陣、烏江自刎、眾軍奏凱、諸將爭功和得勝回營。
表演:武雯佳、孫佳琪等
麥穗,是土地無私的饋贈,千百年來它默默養育著我們。轉眼間,拾麥穗已經成了時光深處一抹發黃的記憶。作品《拾穗》以黃河兩岸的勞動婦女為典型,突出表現當時那個年代人們對于糧食的節約和珍惜,“顆粒歸倉”也是她們一年年的期望與收獲……
表演:師德旺、王傳志等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輝煌的華夏文明,創造出燦爛的黃河文化。《陽谷黃河打蓬號》是根據聊城市陽谷縣壽張鎮黃河上曾經流傳的一首打蓬號子改編而成。打蓬號也稱升帆號或,拉帆號,是當地黃河上船工打篷升帆時演唱使用的,音調抑揚頓挫、粗獷詼諧,極富黃河船工號子鮮明色彩和地方特點。作品采用了男聲無伴奏表演唱的形式,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曲目的原貌,并進行了再度創作。
演奏:李星辰、張華瑞
跑旱船是早在唐代就已經流行于我國民間的一種歌舞形式。這首竹笛作品以陜西同名民歌為素材創作而成,表現人們歡度佳節時喧舞喜慶的情景,笛聲時而歡舞高歌,時而慢聲細語又俏皮,妙趣連連,引人入勝。
表演:何立中、王文琦等
蒙古族舞蹈《藍色印記》,描繪了草原狩獵、集會、征戰的熱血場面,展現了草原人民熱情奔放、瀟灑豪邁的獨特風情,表現出蒙古族人民威武帥真、勇往直前的性格,胸襟坦蕩如遼闊藍天,性格豪放似駿馬奔旋的熱血場面。
演奏:李文哲、尚志悅等
《黃河》由著名古箏演奏家周展先生改編,原曲為《黃河大合唱》協奏曲。描繪了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也融合了船夫號子等中國民間傳統的音樂元素。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僅用它綿延萬里的身軀養育著萬萬中華兒女,也用它深厚博大的精神影響著世代炎黃子孫。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恒久的魅力,為經典民樂注入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整首曲目恢宏大氣,磅礴壯觀,盡顯中國盛世恢宏,讓中華民族音樂精華得以流傳和發揚。
演唱:劉鑫冉、張家會
伴舞:陳子怡、焦妍妍等
無懼風雨,披荊斬棘,一路凱歌,一百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中國人民意氣風發,一起迎著壯麗的朝陽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珍惜往日榮光,化作新時代的力量,讓我們再次出發,踏上新征程,在革命中揮灑汗水,在紅旗下沐浴朝陽,創造偉大時代的新輝煌。
嘹亮的歌聲,喚起中華兒女的自豪和向往;優美的旋律,奏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樂章。讓我們一起回顧光輝的歷程,難忘的歲月;讓我們一同展望美好未來,謳歌新時代的美麗華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