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云財財公眾號,歡迎關注收看更多財經故事
我家大門常打開
前不久,財哥在網上刷到一條動態,來自西南某地的一位招商局干事感嘆:
凌晨一點,科長在改招商ppt,局長在接待客商。
2023年,一切都在加速。
地產在加速墜落,萬科已成最后一道防線;經濟壓力陡然加大,地方政府拼命招商、拼命還債:
失去三年后,大家都變了。
搶跑才是關鍵詞,人人都是招商大使。
在《財經》近期的一份調研中,可以窺見現在全國各省市的招商大局:
一把手們都忙成啥樣了。
各地招商都出現新招數和新動態。比如長三角等地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具體到改革管理機制、做強產業投融資平臺等;中部地區搶抓“騰籠換鳥”機遇,注重引進強鏈、補鏈、延鏈項目;招商目標更明確,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業等新興產業成為搶手貨。
最明顯的是,多地一把手親自出馬,帶隊拜訪企業家,強調為民企、外企做好店小二。
一把手們頻頻躬身如局的背后,是經濟的不振,在8月之前,固定資產投資和民間投資都在放緩或下滑:
大家都愁錢從哪里來。
盡管部分地方招商,仍存在規劃粗放、服務不到位、重量輕質的老問題,但先把人薅過來才是頭等大事。
《財經》還整理了2018年以來各省“企業凈流入量”的排名,江蘇、江西、浙江三地領先,分別凈流入3728家、2672家和1748家企業,此后依次是河南、安徽。至于云南,企業凈流入量為220家,列第7位:
領先于貴州與湖南。
招商引資的動作越大,說明難度越大。
一位做投融資的朋友告訴我,以前招商,人工便宜、土地便宜、財政補貼充足,就能吸引到不少企業,但現在不一樣了。企業先看風險,再看成本:
最后看未來3~10年的預期。
具體到云南,現在還能驅動投資人的主要有兩點:一是產能還能增加的行業,二是看好區位的。在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更多人看重云南輻射東南亞、南亞的區位優勢,再加上當地資源、產業優勢及政策補貼:
或許能打到投資人的心坎上。
但要組合這些條件,一把手就得親自出馬,有幾點原因:
一是效率更高。一把手可以整合政府各個職能部門,調動所有資源去干。
二是避免同質化。一把手能夠高位統籌全局資源,避免和隔壁州市及兄弟單位重復招商,加上自己的朋友圈交叉驗證,被投資者忽悠的幾率也更小。
還有一個隱藏的動力是,一把手如果招商工作做得出色,在個人前途上也更好:
比如某市這幾年就出了兩任省領導。
云南一把手今年的出鏡率也相當高。據云南投促局數據,上半年全省16州市一把手外出招商48次,拜訪企業309家,簽訂協議88個。
大家都坐不住啊。
1
昆明是最需要產業的一個城市。
公開數據顯示,上半年昆明引進省外產業到位資金646.66億元,同比增長19.37%;實際利用外資3.2億美元,同比增長91.9%。引進的330個重大產業項目中,287個已落地,落地率86.97%。
一個好的信號是,工業項目到位資金286.13億元,在省外產業到位資金中占比44.24%:
不能再把口糧放地產上了。
此外,一把手招商也極為頻繁。上半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率隊赴香港、澳門、北京等地開展精準招商活動15次:
比去年全年還多。
在4月舉辦的昆明-香港產業推介會中,簽約了33個項目,協議金額718.65億元,外資有22億美元;華潤電力、華潤燃氣、美團、金新國際等項目落地進資。
領導帶頭卷,下面只能更卷。
截至10月中旬,各縣市區及開發(度假)區一把手赴省外招商134次,同比增長22.94%;省內會見客商3815次,同比增長33.21%。
具體來看,五華、盤龍、安寧的招商引資成效都不錯。
五華區一把手前7個月赴省外招商10次,上半年引進省外產業到位資金41.5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183.45萬美元。
發力方向上,聚焦數字經濟、新材料、健康產品制造、新零售、供應鏈與物流、文化旅游、醫養服務等10大核心賽道,以及現代金融、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綠色低碳、農業服務5大支撐賽道,重點向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中部地區、成渝地區招商。
在具體執行上,五華區組建了6個招商組定向招商,每一組都有明確的招商方向和產業載體。
盤龍區則主攻現代服務業,聚焦兩個方向:
科技和信息。
招商引資重點放在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及細分行業的單打冠軍身上。上半年,武漢光谷創業咖啡等一批科技企業落戶盤龍,同時與德能森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企業合作簽約。
作為云南經濟最強縣市,安寧的招商引資也是遙遙領先。
以一季度省外到位資金和實際利用外資為例,安寧分別完成了昆明下達目標任務的:
113.85%和166.85%。
前三季度,一把手帶隊外出招商11次,新簽約項目71個,包含1個100億元以上項目,3個50億元以上項目,及9個10億元以上項目。
在昆明相關考評中,安寧以90.23分位列第一,排在第二的是五華區,86.97分。
安寧市委書記畢紹剛在產業發展與招商引資上要求嚴格:
只承認有功勞,不承認有苦勞。
其招商引資除了聚焦已有的石化、冶金、綠色新能源電池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重點還放在大健康、商貿物流,新材料、環保、生物醫藥、現代服務等產業上。
官渡區的實際利用外資數額在五區中最高,為4142.28萬美元,引入外資企業30家;上半年簽約41個項目,總金額55.47億元。這其中:
自貿區頭銜功不可沒。
西山區方面,上半年的主要招商區域為北京、福建、深圳等地,開展5次招商活動,拜訪23家企業。比較重大的活動是西山區2023年招商推介暨項目簽約會,協議投資金額470.73億元。
財哥翻了翻招商引資項目,仍有相當一部分是城中村改造,也就是:
以地產招商或商業招商為主。
然后是以數字經濟、大健康、高鐵總部經濟、花卉、文創旅游5大產業主導的呈貢,今年重點簽約的企業有蘇科高新,跟進在談的中建科工云南區域總部、城云科技云南區域總部等。
熟悉產業招商的孫陽告訴我,昆明主城五區必須要轉變招商思維,土地財政短期內行不通了。
他以成都為例,為什么招商做得好?其中一個動作就是敢把主城里的地改成工業用地。
疫情之前,為了吸引某家大健康企業總部落地,成都可以把3000萬一畝的商住用地:
改成200萬一畝的工業用地。
這樣就有幾個好處,一是有了稅源,二是產業鏈補強,三是人才聚集度更高。
反觀之,另一位做企業的朋友告訴我,前幾年,昆明某區想吸引華為入駐主城,但在地價上就是不讓步,后面華為決定落地呈貢。
在孫陽眼里,昆明經開區、高新區的市場化程度和自主權相對更高,產業園區各項配套和服務機制比較完善,招商引資更具優勢。
至于總部經濟方面,目前在昆明的多是央企。
孫陽經常接觸央企及地方政府,他覺得央企落地,對地方收入的助力并不大,但央企市場化程度更高,內卷更嚴重,很多央企尤其是建筑型企業,是把云南當作跳板和支點:
目標是東南亞。
2
比起經濟結構不合理、工業支撐不足的昆明,自然資源和產業沉淀更加豐富的地州,在招商引資上反而有一些意外之喜。
比如楚雄,直接逆天改命:
卷出云南第一家獨角獸。
用財哥朋友的話說,別人都是在大喊千億產業鏈、產業集群,楚雄悶聲干大事,直接憋出一個百億獨角獸,一個頂人家好幾個。
畢竟是云南第一家,財哥多說幾句。
宇澤半導體的背后實控人,與另一家主營光伏背板的上市公司明冠新材相同,都是山西人閆洪嘉、閆勇兩兄弟。
二人的創業經歷與發家史都堪稱勵志,2007年成立、市值50億的明冠新材在光伏圈雖算不上頭部,但也前景可觀。
而成立沒幾年的宇澤半導體,顯然比明冠新材更生猛。
宇澤(江西)半導體成立于2017年7月,不到兩年后,就作為楚雄州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投資18.87億元,建設年產5GW單晶硅拉棒及3GW切片項目。
之所以能在云南橫空出世,也是因為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先看天時,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是云南“十四五”的重點發展項目,這兩年云南有多努力,大家都看到了。
然后是地利,建設在楚雄的光伏電站,比同一緯度的光伏電站發電效率更高。
在宇澤一路之隔的對面,還有光伏組件龍頭晶科能源的年產20GW高效太陽能電池片項目,總投資約120億元,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約200億元。
宇澤的加入,使得楚雄成為云南第一個同時具有單晶硅拉棒、切片、光伏電池片生產能力的州市。
人和在于楚雄的保姆式服務,2019年宇澤落地后,一期3GW單晶硅拉棒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從簽約到點火試機共花了:
180天。
除楚雄外,宇澤半導體還與曲靖經開區、沾益區,文山廣南縣等地簽訂項目合作協議。其中,曲靖兩項目投資合計100億元。
有了宇澤,楚雄的腰桿似乎都更直了,招商引資勁頭十足。
2023年上半年,楚雄州、縣(市)“一把手”和州級部門主要負責人外出招商363次,成功簽約項目109個,落地62個,引進省外到位資金382.54億元:
居全省第3位。
財哥看了看楚雄州一把手的招商行程,平均每個月都要帶頭外出招商4次,江西、北京、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是重點招引對象。
從項目看,整體圍繞5個千億級產業進行,分別是:
綠色能源和綠色制造、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和綠色食品、旅游文化、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現代商貿物流。
3
除了楚雄大放異彩,能和昆明掰掰手腕的,還是曲靖。
不久前,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授牌了18個中國投資熱點城市,云南昆明和曲靖上榜。
財哥一位做咨詢的朋友曾說過,他接觸的地州公職人員里,曲靖是素質比較高的:
主要是專業素質高,業務能力強。
財哥查東西的時候還注意到一個細節。
曲靖投促局官微常設欄目“上周曲靖市招商引資動態”,里面分列了領導動態、簽約動態、駐外招商局動態、產業招商工作隊動態及其他動態,是各州市最全面清晰的一個。截至11月3日已經做了94期。
再比如,一般各州市項目推介公布的聯系方式都是機構或單位的座機號,但曲靖都是11位手機號,告訴企業:
24小時不打烊,歡迎來撩。
再看招商結果,官方數據顯示,上半年曲靖引進省外產業招商到位資金562.4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431萬美元,全市新簽約項目488個,招商引資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入庫789個。
其中,制造業招到57個億元以上工業類項目,10億元以上的有15個,協議投資額617億元:
比昆明多了140多億。
一把手招商方面,雖然沒有公開數據,但財哥大致數了下,市級一把手外出招商和接待考察企業的頻次都比較高,光3月就去了北京2次、廣東2次、上海1次。
從產業看,曲靖以其3+6+2的產業體系為基礎,聚焦于新能源、光伏、有機硅、物流、農產品、文旅、餐飲服務等產業招商。
在孫陽看來,曲靖招商引資已經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商業方面有萬達,新能源方面有寧德時代、德方納米、隆基綠能、晶澳科技等等,已經用頭部企業打出了成功案例和口碑:
大哥都來了,還怕別人不來嗎?
按照GDP排名,曲靖往下是紅河、玉溪、楚雄、大理。
簡單說說其他三個。
上半年紅河全州黨政一把手外出招商181次,項目簽約108個,落地38個;前三季度玉溪全市組織外出招商278次,市、縣(市、區)黨政一把手帶隊招商66次,新簽約項目投資協議346個;1~5月,大理全州一把手外出招商241次,書記和州長帶隊11次。
不是在找招商的路子,就是在去招商的路上。
至于招商產業,大體都跟著各地經濟發展和產業規劃走。
從一把手招商情況看,紅河側重新能源、沿邊產業園、大健康、文旅、商貿物流等板塊;玉溪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煙草、農業、生態健康、餐飲服務等產業;大理招商引資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是數字經濟、新能源、文旅、生物醫藥、大健康。
看來看去,哪兒都繞不開新能源。
4
招來了是第一步,如何留得住,是第二步。
和大灣區、長三角和其他經濟強省相比,盡管云南有輻射東南亞和南亞的獨特優勢,但最重要的還是營商環境的打造:
這是全國各地都在下功夫的地方。
比起內卷式搶項目,長三角地區將精力放在了“制度吸引力”上,比如安徽對今年85個擬到資項目,實行商務部門省市縣三級包保跟蹤服務,上海、浙江也在不斷加碼。
課代表們都這么努力,云南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孫陽認為,現在都說招商要市場化、法治化,前者倒已完全實現,后者則要花力氣做到,畢竟政府的誠信才是一個地區最大的信用背書。尤其要做到:
以商引商。
通俗地說,就是要有口碑效應。因為企業都是混圈子,如果天天在訴苦,還有誰敢來?
孫陽覺得,云南招商要努力做到這樣一個層次:除了知道自己缺什么,還要有能力幫助別人成功。
做投融資的朋友也講,除了這些,還需要政策的連續性:
領導把我們叫過來,過兩年走了咋辦?
除了一把手,中層和基層工作人員對企業的態度也頗為關鍵,真正做到為企業著想,少打擾就是最好的支持。
說穿了,還是要上升到制度層面,不能僅憑一時激情。畢竟激情過后,大家都會有一點點倦。
招商引資也是產業轉移的一個過程,也是云南近幾年產業布局的一個切入點。
與大家想象不同的是,過去五年,中國的產業變遷并非只是流向東南亞、南亞等低勞動力成本地區,中國中西部省份反而才是主角。
美國的制裁,反而給了中國中西部內陸地區蓬勃發展的機遇。
CEIC數據顯示,2018~2022年的五年間,中國中西部15個省份的出口額猛增了94%,遙遙領先于越南、印度和墨西哥:
這些中國產業外流的主要目的地。
其中,湖南、江西和安徽出口增速最猛的,緊隨其后的是新疆和云南(88.4%)——一個是通往中亞地區的門戶,一個是影響東南亞地區經濟的橋頭堡。
不僅如此,同樣根據 CEIC的數據,在截至今年8月份的前12個月里,中國中西部省份的出口總額達到6300億美元,同樣超過了同期的印度(4250億美元)、墨西哥(5900億美元)和越南(3460億美元)。
這背后,是企業們在追逐性價比更高的的勞動力、土地和廠房:
而不僅僅是低廉。
11月5日,在上海參加第六屆進博會的云南省交易團,還專門開了一場(云南)產業轉移發展及口岸經濟合作主題推介會。
省長王予波向客商們講述了云南的“六大支撐”,包括逐步形成內暢外聯的立體交通、齊全完備的產業配套、政策疊加的園區平臺、全面起勢的口岸經濟、蓬勃發展的經營主體、系統集成的綜合優勢:
云南已成為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主體省份。
(孫陽為化名)
部分資料參考來源:《財經》、智谷趨勢
云財財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