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王器之宗,名錄始見于周禮·考工記·玉人所釋,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東漢白虎通·文質篇章也指出:圓中牙身玄外曰琮,但鄭玄為周禮作注時卻說:琮,八方象地。
南唐徐鍇解釋琮狀若八角而中圓,琮為何物,后世的確難以確指,以致南宋之后也有人稱其為鎮圭,至清初,高宗弘歷乾隆帝以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所稱:琮,瑞玉,大八寸,似車釭為據,并按其形而稱琮為輞頭。
歷史來到光緒十五年,著名金石學家吳大澄在古玉圖考書中,引述嘉慶年間文字學家錢坫的說法,玉琮實物才被正式確定為琮,從而結束了玉琮名不副實的混淆場面。
琮誕生于大巫時代,大巫,部落首領多兼并,周禮說道,蒼璧禮天,黃琮禮地,蒼,青藍天色也,黃,土地顏色也,東漢鄭玄解說,壁圓向天,琮八方向地,綜合所有信息簡單描述,青藍色的玉壁向天祭祀,八角黃琮向大地祭祀。
這種祭祀儀式,符合古人天圓地方的傳統思想,更屬于貴族階層教化民眾,統一思想與鞏固階層意識標志,部落時代或是后續封建時代,一直傳承著王權天賜的教化思想。
部落首領璧琮祭祀天地,天神賜下旨意,首領接受上天旨意,用來教化萬民,壁用作溝通天神,琮用于呼喚地母,而祭祀者,則屬于溝通天地之間唯一存在“王”,壁與琮則是王溝通天地萬物媒介所在,所在古代時期,沒有什么事情比祭祀更重要,故周禮寫道,國之大事,唯祭與戎。
初見玉琮,便被他那神秘的氣息所震撼,再觀之,卻又痛心疾首,面對她,文革時期所受過的劫難,我除了難過,剩下什么也做不了,悲鳴,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愿意替她挨上這些劫難,這種痛苦的心情,我想只有真正認識古代玉器,真正理解古代玉器,真正認識古代玉器的人才能產生共鳴。
若非遭受蒙難,這件器物可以堪稱當下良渚玉琮殿堂級存在,雖滿雞骨白打光卻見肉,輪廓線條冷峻,打磨工藝更是堪稱完美狀態,解玉砂腐蝕風化棱角自然磨損地道,在當下假貨橫行渾濁的古玉市場里,因為玉琮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近乎達到了一萬件玉琮,也難能遇見一件真品的地步,所以萬里挑一更顯彌足珍貴,因為熱愛所以收藏,因為熱愛所以傳承,民族因為傳承文化,人類才能知曉什么是文明社會。
方葉之
行內實戰型收藏家
古玉收藏苦行僧
實戰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