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底至2022年初期間,建發·蘇河望分3期開盤,雖然沒有取得類似云錦東方那樣的炸裂成績,但也基本上做到了120%+的認購率,觸發了積分。
然而,業主們沒有料到的是,上述項目的已列支開發成本并沒有完全投入,有1.49億元的投入去向成迷。這個內部人士曝料已經虧損的項目隱藏著一大堆謎團。
項目回顧
2021年2月20日,當年上海首次土拍,普陀區石泉社區W060402單元B3-2地塊以64.52億元的價格被融創和建發聯合體競得,樓板價84346元/㎡,溢價率36.15%。隨后該項目被命名為“蘇河望”,為純住宅項目,過會價格10.16萬/㎡。
蘇河望東至旬陽路;南至石泉路;西至嵐皋路;北至嵐皋路300弄小區。項目地處普陀內中環,而且距離內環直線距離僅約700米,地理位置極為優越。項目以中高層公寓為主力產品,住宅下限727套,中小套占比不低于80%,且100%精裝交付。
頗為玩味的是,在項目逐批次認購后,隨著融創的暴雷,不少業主擔心起蘇河望的交付問題。對此,自稱有內幕消息的業主信誓旦旦的保證,該項目本來就是建發負責建造,融創負責宣傳,所以融創暴雷對項目交付以及后續質量保證影響不大。
可是事實是如此嗎?
預看房風波
預計在今年12月交付的蘇河望,在今年10月中旬的時候邀請了業主們進行了“預看房”。
就是這次預看房,讓業主們對自己新家的期待幻滅了。
業主們發現,整個項目從小區外觀到內部設置,都存在各種問題,而且連“預看房”這個環節,在流程上都是有問題的。
準業主張先生表示:“當他走進屋內時驚呆了,不僅施工工藝非常差,找不到一面完全筆直的墻,而且較低樓層的住戶家中還普遍存在嚴重滲水的問題,一些內墻也發生掉漆、有裂縫情況?!?/p>
還有業主表示:“房屋外立面的黑色窗框和部分墻體已經碎了,窗框的裝飾條根本不是正常的建筑材料,而是eps泡沫。但無論是售樓時的公告,還是售房合同上,都注明了:外墻飾面大面以外,局部的材質應為石材、金屬線條、鋁板,完全沒有提及泡沫材料。
根據目前網上各種爆料來看,項目問題相當嚴重,完全匹配不上單價10.16萬/㎡的單價,而且根據不少業主的曝光,蘇河望是包含裝修包的。
除此之外,小區公區也是重災區,大堂、邊門、兒童樂園等,都與宣傳相距甚遠。
據悉,業主已經向12345、12315、市長信箱等多方進行投訴,并在11月中得到了和開發商團體的面談機會。
然而,在兩輪面談中,開發商代表對業主們提出的諸多問題裝傻充愣、互相推諉、拒不整改,也不提供相關材料的質檢和外立面平整度、漏水情況的有效報告,態度極為惡劣。
更離譜的是11月17日晚,蘇河望的準業主們冒著寒風在項目工地門口,等待建發領導出來提交項目的整改訴求。由于有民警在場,本來現場秩序是很良好的,但是接下去建發領導匪夷所思的魔幻操作,直接點燃了現場所有業主的情緒。
當晚,建發工作人員開著奔馳來到現場,無視周圍群眾,危險駕駛,以致于將一名業主的腳壓傷了。事后還拒不停車,繼續向前,最后在周圍群眾的催促下才下車。
事發后,交警立即趕赴現場,并判定駕駛員全責,傷員自行前往醫院治療。對此,雙方約定11月20日再次見面會談??墒牵搅?1月20日,肇事司機并未出現,而且拒接包括民警在內的電話,隨后民警建議訴諸法律程序。之后對于該事件,建發依然沒有任何表態。
在“車禍”事件之后,蘇河望的業主維權愈發激烈,整個事件呈現愈演愈烈的勢態。
11月20日,將近500名業主寫了一封長達34頁的《關于解決上海市普陀區新房“蘇河望”項目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函》,控訴開發商存在大量質量問題、嚴重減配、偷工減料、欺詐銷售。
年報中瞥見端倪
蘇河灣出現如此貨不對板的情況,從在建發股份(SH600153)發布的2021-2022年年報,以及2023年上半年半年報里,就能發現不少蹊蹺之處。通讀三份年報,就會發現建發股份的總投資、實際投資和開發成本完全對不上,而且出入還挺大的。
根據半年報的公示,蘇河望的總投資金額應達到79.83億元。可是實際上,今年上半年蘇河望投資1.36億元,2022年實際投資2.51億元,2021年實際投資72.01億元,三年累積總投資金額只有75.89億元。
在下個月就逐步正式交付的前提下,距離原本規劃的總投資金額尚有近4億元的巨大缺口。如此情況下,蘇河望出現質量問題、貨不對板、偷工減料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僅如此,從2021年開始到2023年位置,蘇河望的總投資額持續走低。從2021年的80.44億元降到2022年的79.63億元,到了2023年上半年又變了79.33億元。
另一方面,根據2023年半年報顯示,蘇河望的項目開發成本上,投資總金額計劃為77.52億元。到2023年上半年為止,項目產生的實際成本已經高達77.38億元。
實際支出成本高達77.38億元,但同一份年報披露的累積投資僅有75.89億元。這中間的1.49億元的列支成本去哪了?曾經的總計劃投資是80億元,但經過不斷的削減,眼下只有77億元,一系列的質量問題,又是否與投資被削減有必然關系?
也許只有上一級審計部門介入才能獲得真相。
事實上,整個蘇河望項目的房價與地價之間只有萬把塊的差價,換句話說,對于建發來說根本就沒有利潤空間。
蘇河望的總投資需要將近80億,按照可售面積平均開發成本11w/㎡。這也就意味著10.16萬/㎡的均價根本就是虧本生意,覆蓋不了開發成本,而且可售貨值僅不到74億,距離80億的開發成本足足有6個億之多。
雖然項目不愁賣,但大概率要賠本,那為了少虧點,只有靠減配來扣成本了。
可是無論如何,面對業主們的合理訴求如此蠻橫的態度是在讓人費解。難道是國企領導們平時蠻橫慣了?
在此,地產與星空希望有關部門可以迅速介入此事,保障業主們的合理訴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