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豫西鄂北會戰(在不同的著作中,分別被稱為“鄂北豫西會戰”、“鄂西會戰”、“荊江兩岸戰斗”、“老河口會戰”、“西峽口戰役”和“南陽會戰”)發生于1945年3月21日至1945年5月。
是蔣介石國民政府軍隊為抵抗日軍攻占老河口目的,第5、第1戰區部隊在河南省西部、湖北省北部地方對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2軍所進行的防御戰役。
會戰中,日軍采取東、南、北三個方向合擊,其中以東路為主力,南路為策應戰場,北路則牽制佯攻。蔣介石國民政府軍隊實施后退決戰,以消耗敵有生力量,集中嫡系主力在東路戰場決戰,形成圍殲之勢,同時反擊北路之敵,并與敵展開南路戰場的反復爭奪。
1945年5月31日,豫西鄂北會戰結束。
戰役部署
日本軍隊
日軍為解除中國空軍及豫西部隊對平漢路南段的威脅,集中5個師團、3個旅團的兵力,分3路向豫西和鄂北進攻。
中國軍隊
為了粉碎日軍企圖,中蔣介石國民政府軍隊事委員會以第五戰區主力部隊在南陽地區,以第一戰區部隊在南召、李清店一線阻擊日軍,并以豫西和陜南各基地的空軍轟炸日軍后方交通線。
為擊破豫西、鄂北的中蔣介石國民政府軍隊隊,破壞平漢鐵路南段交通、飛機場,解除對武漢側背的威脅,日軍第12軍司令鷹森孝、鄂各地集結4個師以上兵力,約7萬人,附坦克百余輛,騎兵2千人,各型飛機106架,分別集中在鄂北荊門以北地區到豫西舞陽、葉縣、魯山、洛寧各附近地區,并將主力保持在南陽東北,以有力一部于漢水右岸,另一部于洛寧附近地區,向盧氏進攻,威脅陜東。配合該集團進攻的還有當陽的第34集團軍之第39師,由荊門攻占襄陽、樊城、谷城;策應第12軍進攻的有駐山西的第1軍一部,從黃河以南的陜縣進行出擊。
為粉碎日軍的企圖,軍委會第5戰區司令劉峙,以主力確保南陽東南地區,以有力部隊于泌陽、方城地區及在襄陽、南漳以南持久抵抗 ,適時撤至湍河、丹江之間地區與敵決戰。令第1戰區胡宗南于南召、李青店及長水鎮一帶阻擊敵人,摧毀其攻勢;令第10戰區李品仙襲擊平漢鐵路南段日軍,破壞交通;令豫西、陜南各基地空軍協助第1、第5戰區作戰,計劃將日軍包圍在豫鄂陜邊區殲滅之。
戰役經過
- 防御
豫西鄂北會戰
1945年3月21日,由荊門北進的日軍第三十九師團主力、獨立第五、第十一旅團各一部向第五戰區防地進攻,在桐木嶺、鹽池廟一線與第五十九軍一部接觸。
23日,日軍先頭部隊攻陷自忠縣。24日,第五十九軍主力及第六十九軍一部阻擊日軍于歐家廟、武家堰和八都河一線,日軍死傷甚多。26日,日軍增援部隊4000余人繼續進攻,激戰至夜,一度突人南漳城內,被守軍擊退。28日,日軍攻占南漳,守軍第七十七軍反擊,于29日收復南漳。
日軍一部與其在歐家廟的主力會合攻陷襄陽、樊城,守軍第六十九軍分向樊城東北和襄陽西南突圍。陷襄樊的日軍向谷城策應老河口的日軍作戰;一部會合襄河以西的日軍再攻南漳。4月2日,日軍與守軍第七十七、第五十九軍各一部發生爭奪戰,于4日晚再陷南漳。5日晨,日軍2000余人向泰鴻山猛攻,守軍兩個師協力反擊。10日晚,日軍放棄南漳,向荊門以東撤退。襄陽附近的日軍4000余人沿襄河西進,守軍第六十九軍放棄茨河市后,向谷城前進。
相持
第二十二集團軍以一個師正面抵抗,一個師側面出擊,12日攻入茨河市。進抵谷城以南的日軍2000余人遭守軍嚴重打擊后撤。第五戰區下令追擊,第四十一軍主力配合第五十九、第七十七、第六十九軍各一個師向襄陽及自忠縣方向追擊,先后克復武家堰、歐家廟、小河鎮、襄陽、自忠縣,并尾追日軍,18日克復樊城。至此,襄河以西恢復戰前態勢。
日軍第115師團、第110師團、獨立第十一旅團、騎兵第四旅團、戰車第三師團一部于3月21日分3路向第五戰區新編第八、第六十八、第五十五軍陣地進攻。
24日,守軍放棄李清店至象河關一線,退守南陽。25日,日軍一部攻南陽,主力繼續西進。26日,日軍騎兵第4旅團進至老河口、光化附近,27日在老河口與第四十五軍一個師發生激戰。日軍另一部向鎮平、內鄉、西峽口方面進攻,守軍新編第八軍逐次抵抗。日軍一部越過內鄉,向第一戰區第十五軍進攻。28日,日軍6000余人向鄧縣、文曲集進攻,第五戰區一個師予以反擊后向西北轉移,李官橋、鎮平、內鄉相繼失陷。29日,李官橋的日軍進抵擋賊口,內鄉附近的日軍分向西峽口、淅川進攻。第五戰區第六十八軍、新編第八軍和第一戰區第十五軍、第八十五軍各一部雖進行抵抗,并付出重大傷亡,但未能阻止日軍進攻。30日,淅川失陷。第五戰區第八十九軍于荊紫關阻止該部日軍。
南陽守軍第六十八軍1個師與優勢日軍激戰一周后突圍至城東南地區,繼續向日軍后方襲擊。圍攻老河口的日軍屢次猛攻,均被擊退。因襄陽失陷,老(河口)白(河)路側翼受威脅,守軍除第四十五軍兩個師于老河口東北地區襲擾日軍外,主力于4月2日轉移至谷城附近。迂回至重陽店的日軍5000余人,遭第一戰區第八十五、第七十八軍在西峽口、魅門關逐次抵抗。5日,守軍展開攻勢,激戰至7日晚,克復魅門關,殲滅日軍4000余。8日,老河口失陷,守軍一個師向西突圍。12日,第五戰區第四十一軍、第四十五軍乘勝向光化、老河口、賊口、李官橋的日軍進行反擊。至15日,日軍一部退守鄧縣,一部增援李官橋、老河口,并于17日攻占新野。守軍主力轉移至棗陽以北地區。28日,守軍一部曾攻入老河口,至5月1日,與日軍隔襄陽對峙。
反攻
與此同時,日軍第110師團一部4000余人于3月23日向長水鎮進攻。第一戰區第三十八軍主力、第九十六軍一部奮勇迎擊,戰至4月9日,將日軍擊退。10日,該部日軍轉向西峽口方面,至月底,雙方對峙于長水鎮附近地區。守軍一部向陜縣的日軍襲擊,日軍受重創,乃以第六十九師團一部約5000余人,于5月16日至22日分向官道151、靈寶方向進攻。第一戰區第四集團軍主力及第四十軍協力夾擊日軍,將其擊退,雙方傷亡均重,到29日恢復戰前態勢。
戰役結果
豫西鄂北會戰時,日軍航空兵出動各型飛機106架,支援其地面部隊作戰。中國空軍第4大隊、第11大隊及中美混合團,直接支援地面作戰和攻擊日軍及其后方,在西坪、西峽口作戰中,實施超低空射擊,殺傷日軍甚多。對地面部隊以較大支援。對日軍后方新鄉、鄭州、許昌、南陽地區實施的空中打擊,亦取得了顯著戰果。此次會戰中,共出動各型飛機1000余架。
此次會戰,日軍雖達成進占豫西鄂北控制老河口空軍基地的目標,但遭到相當的打擊,傷亡1.5萬余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