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一九八二年,當演員張金玲參演影片《火·燒·圓·明·園》時,她意外地發現自己懷孕了。
眾所周知,懷孕的話,是很難完美地完成拍攝任務的,因此,當時影片導演李翰祥給了張金玲兩個選擇:“要孩子還是要事業?”
這是一個關乎前途和家庭的艱難抉擇。然而,幾乎沒有猶豫,張金玲就做出了決定。她選擇為了孩子放棄這個演出機會。
并且,在成功生下兒子后,為了更好的照顧家庭,張金玲又在事業巔峰時刻暫時告別舞臺,過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原本以為張金玲的這一舉動,會讓丈夫徐敏心生感激,對她更加呵護備至。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兩人竟然選擇了離婚。
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如今,帶著孩子的張金玲已經改嫁給了一位富商,她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01
張金玲,這位出生于一九五一年的河北滄縣農村的女孩,是家中的長女,下面還有四個弟弟。從小,她就幫助父母在田間勞作,無論是掰玉米、除草、澆水還是施肥,她都能熟練地完成。
張金玲是一個非常真實的人,她從不掩飾自己的農村出身。在接受采訪時,她多次坦誠地說:“我來自農村,即便名氣再大,每次回老家探親,我都會主動幫父母下地干農活?!?/p>
盡管張金玲出生在農村,但她的美貌和優雅的氣質卻讓人眼前一亮。一九七零年,年僅十九歲的張金玲考入了湖北話劇團,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
盡管當時的收入微薄,但她每月都會慷慨地給父母寄去一些錢,以幫助雙親撫養四個年幼的弟弟。
一九七四年,上海電影制片廠為了拍攝《渡·江·偵·察·記》四處招募演員,張金玲有幸得以入選,劇中,她飾演正氣凜然的“劉隊長”一角。
靠著這部影片,張金玲一下子爆火全國,之后的時間里,她又出演了包括《大·河·奔·流》在內的多部影視劇,一時間風光無兩。
一九七八年的五月,事業順風順水的張金玲收獲了自己的愛情,這一年,她與著名演員徐敏因戲生情,最終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久,張金玲得知北京電影制片廠正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優秀的演員,于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也報名參加,最后順利成為北影廠的一員。
02
張金玲踏入北影廠后,迅速嶄露頭角,成為少數幾位容貌與演技俱佳的當紅演員。在這段時間里,她參與拍攝的多部電影都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
尤其是一九八一年,她與李秀明、劉曉慶合作主演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更是讓張金玲的演藝事業達到了新的高度。她在片中生動地詮釋了“三辣子”一角,一下子火遍全國。
當時的她人氣直逼現如今的一線女星,還和李秀明、劉曉慶等兩位演員并稱為“北影三朵金花”。
只是很可惜,這次合作也是幾人演藝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合作,直到現在,依舊是很多人心中的意難平。
一九八二年,張金玲遇到了改變自己命運的一部影片《火·燒·圓·明·園》,當時,正是張金玲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導演李翰祥邀請她出演這部劇中的西太后一角。
本來,這是張金玲再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可命運卻給她開了一個玩笑。就在她即將投身于《火·燒·圓·明·園》的拍攝工作中時,她發現自己竟然懷孕了。
面對這一局面,導演李翰祥毫不猶豫地表明立場:懷孕的演員不能扮演這樣需要大量體力的角色。頃刻間,張金玲陷入了事業與母愛之間的艱難抉擇。
作為一名女演員,能夠獲得這樣一個重要角色無疑是難得的機會;然而,作為一個準媽媽,她也無法割舍對胎兒生命的珍視和呵護。
在張金玲陷入糾結和反復思考的時候,她突然接到了老同學李秀明的電話。李秀明已經退出娛樂圈很久了,她鼓勵張金玲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要堅定地選擇自己和家人。
最終,張金玲鼓起所有的勇氣,向導演李翰祥請辭,放棄了這次絕佳的機會。
03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本來,張金玲以為放棄事業回歸家庭會非常幸福,可后來當孩子出生后,她和丈夫徐敏的感情卻出現了裂痕。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因性格和生活習慣上的不合而逐漸顯露出來。
在如此的情境之下,張金玲對于愛情的態度是堅決不妥協。她以一顆平靜的心,做出了離婚的決定,這一決定不僅保全了雙方的尊嚴,更體現了她的堅韌和決斷。
離婚后,為了照顧孩子,張金玲基本上告別了影視圈,對于她的遭遇,當時很多人都為她感到惋惜,然而,張金玲卻一點也不覺得遺憾。
在她看來,陪伴孩子成長也能帶給她巨大的滿足,并且這種滿足和幸福是她在銀幕上從未體驗過的。
這也是為什么她能夠為了照顧兒子放棄自己事業的最大原因,不過,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張金玲也開始考慮她和孩子未來的生活。
畢竟,當時的演藝圈還沒有現在的如此賺錢,更何況張金玲是在巔峰時候隱退,因此,并沒有太多積蓄,于是,在孩子大了之后,為了她和兒子更好的生活,張金玲決定重返演藝圈。
然而,由于張金玲已經隱退多年,名氣大不如前,因此很多導演不愿意找她拍戲。
沒辦法,張金玲只能自己去聯系演出機會,還經常和一些群眾演員一起試鏡,這也讓她遭到了很多嘲笑。
尤其是知道她曾經經歷的人,看到這樣一個曾經的大明星現如今卻和普通演員一起試鏡,競爭演出機會,許多人不自覺會投來異樣的目光。
好在,張金玲內心豁達,她知道自己還有兒子要養,所以就算是被嘲笑也沒關系,只要有戲拍就行。
04
后來,在一次聚會上,張金玲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張正。張正只是一個普通的生意人,平時喜歡畫畫,并且畫技相當不錯。
當時,正好張金玲的兒子對畫畫很感興趣,于是她就找到了張正,希望他能夠當自己兒子的老師。
張正沒有多想便答應了,在之后教授張金玲兒子畫畫的過程中,張正逐漸喜歡上了知性漂亮 的張金玲,于是便多次向張金玲示好,表達愛慕之情。
然而,面對張正的熱情,張金玲也選擇了拒絕,原因很簡單,一方面她對上一段婚姻存在陰影,另一方面,她覺得張正是一時沖動,她害怕再次經歷離婚的痛苦。
了解到張金玲的想法,張正表示愿意等待,并且之后的日子里再也沒有提過結婚的想法,而是依然像以前一樣,對張金玲和她的兒子非常好。
在張金玲平時工作忙的時候,張正經常會幫她照顧孩子,還在張金玲休息的時候,主動幫她做家務、做飯,靠著不懈的努力,張正最終感動了張金玲,兩人最終走入了婚姻。
值得一提的是,當張金玲身邊的朋友得知兩人要結婚的時候,許多人其實都勸張金玲不要選擇張正,畢竟到了這個年紀,結婚更多的要考慮經濟基礎。
然而,張金玲并不在意張正是否有錢。在她看來,只要張正能夠愛她寵她,視她的孩子為己出,這比什么都重要。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張正真的做到了,婚后,她對張金玲和她的兒子關懷備至,可以說,是用生命在愛護這對曾經受過傷的母子。
除了生活上的照料,張正也非常支持妻子的業余愛好,在一九九零年,張金玲愛上了畫畫,張正得知后,不僅花錢為妻子買來全套的繪畫工具,還主動幫妻子聯系了婁師白大畫家,專門教授妻子畫藝。
剛開始學習書畫的時候,張金玲發現自己還有很多技巧和知識無法掌握。她虛心地向老師請教,不斷學習和進步。回到家后,她也勤奮地練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繪畫水平。
這一學,就是整整3年。后來張金玲的畫畫水平越來越好,許多收藏家都爭相來購買她的畫作,這讓張金玲非常開心,看著妻子開心,張正心中也感到高興。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二零零零年。多年來一直堅持作畫的張金玲,夢想著有一天能夠舉辦自己的畫展。
然而,一場畫展的舉辦涉及到人力、場地、宣傳等多個方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她深知多年來,丈夫張正已經為了自己的愛好投入了很多,因此一直猶豫不敢告訴丈夫。
可誰知,張正早已經看穿了她的想法,為了幫助深愛的妻子實現夢想,張正從來都是不計代價,隨后,他把自己珍藏的一對明代瓷瓶賣掉,并用賣掉的錢幫助妻子開了一場個人書畫展。
此后三年,張正又幫助張金玲在全國范圍內舉辦了十幾場書畫展,可以說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愛情。
而除了寵愛支持妻子,張正對張金玲的兒子也是非常舍得花錢,不僅對兒子有求必應,還花費巨資送他出國留學。在那里,他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學會了獨立和堅韌。
二零零七年,兒子大學畢業后滿載而歸,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在北京的保時捷公司分部找到了工作,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
張金玲深知,無論是她的愛好繪畫,還是兒子的成長,都離不開丈夫張正的默默付出,這段婚姻真的是她這一生最正確的決定。
如今,七十二歲的張金玲家庭幸福,事業有成,雖然闊別影壇多年,但是生活依舊多姿多彩,并且還擔任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表演學會會員等多項職務。
閑暇日子里,她除了和丈夫享受退休生活,還經常與畫友一起切磋畫藝,沉浸在筆墨書香的氣息中,可以說是相當安逸。
之前,我曾與大家分享過潘虹、李秀明和張瑜三位影星的經歷,潘虹因為原生家庭和感情傷害,離婚后選擇信佛,李秀明在事業巔峰時候選擇下海經商,張瑜是為了求學放棄婚姻和事業的。
張金玲雖然她們幾人的經歷不同,但是都在各自領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正如張金玲經常提到的那樣,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無論選擇哪條路,都要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價值。
的確,張金玲這樣說,也這樣做了,在演藝事業中,她勤奮地鉆研演技,不斷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而在學畫的道路上,她則以刻苦認真的態度,默默承受著孤獨的煎熬。正是憑借著這份努力,張金玲才有了如今的成功。
“藝海無涯”,這是著名書法家劉海粟為張金玲所題寫的字句。張金玲的一生都在電影藝術和書畫藝術的追尋中度過,她沒有辜負任何人的期望。
朋友們,你們喜歡張金玲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