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很久沒有更新了,冬天嘛,人家李白還寫過“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我雖然沒有李白的格調,但有李白“懶”的一面。確實,到了冬天,人感覺也頹廢了許多,書讀得少了,冬天的寒冷也把晚上敲鍵盤的勇氣給凍住了。
冬天萬物斂藏,這也是我變懶的理由吧。好在今天讀到了一首非常好的冷門詩詞,是關于“雪”的,實在想要和大家一起讀一讀,分享一下。
詠雪
吳均〔南北朝〕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這是一首詩南北朝時期的詩,作者吳均是南北朝時期南朝梁的文學家,和沈約是同時期的文人,浙江安吉人,其最著名的一首詩就是《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相信很多人都只讀其詩,未知其人。吳均的詩風比較清新簡潔,這首《詠雪》也是如此的。
這里的 雪,是南方的雪,也是庭院內的雪,沒有萬里雪飄的空曠,也沒有應是天仙狂醉的浪漫,帶來的是一方庭院內的細致,景的精細,心思的細致。 山不會向我走來,我應登山而去,這是背包客的信條, 可景色不一定在山海,一方庭院,在雨雪、日落之時也別有一番趣味,心中有掛念之人,看到的是思念,感情里渡劫的人看到的是愛與放手,熱愛生活的人看到的則是一處處的小驚喜和新的生命體驗。
其實這首詩已經有了律詩的對偶和韻律,而本來的律詩也是起源于南北朝齊梁這個時期。
雪后,風搖庭樹,細細的雪花飛入竹簾的縫隙,這時候應該是雪剛落下,南方的雪可是彌足珍貴,要么很快融化,要么會結成冰凌掛在樹梢,當然古代的南方可能會更冷一些吧。 這個“下”字挺好,用“鉆”顯得粗俗,用“落”和“入”則毫無新意,“下”則有靜謐之感,也留有想象空間,又和微風相呼應了,風不大,所以搖落的雪花基本可以自由落下去了。
最精彩的是“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這句,我覺得這句發朋友圈很有逼格,讓人要多讀幾遍才能想象出是雪花,而在讀的時候,越讀越會覺得浪漫在縈繞。雪花 空中飛舞的時候像霧一樣飄轉,不愿落入塵埃,等到落在臺階上,則和春天的落花一樣惹人憐愛,不忍去踩。霧、花還有雪,朦朧中交織著浪漫的旋律。
如今有階前“落花”,卻不見楊柳婀娜,只有旁邊的桂花樹已是“滿頭白發”。“徒”是一種遺憾的表達,也是最后一句的情語的鋪墊。 所以詩的最后一句突然寫落淚傷懷,是因為相思無解、心中有未了之事。
就像“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說得,相思之人,不知分別了多少個春秋,也數不清熬過了多少個漫漫長夜,而最終呢,彼此最美的時候沒有被最在乎的人看到,等兩鬢斑白,那是有多唏噓和遺憾。
作者 | 素心
投稿 | wangyw1027@163.com
入群學習 | 微信(15116151869)
圖片 | 來自花瓣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文字內容 | 文章內容為原創,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