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果有人跟你說:珠寶會“跑色”。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假貨”!
的確,有一些寶石是因為輻照或者熱處理顏色不穩定,會出現褪色,比如處理過的黃色藍寶石、帕帕拉恰等。
不過,還有一些天然寶石天生顏色就是不穩定的。
比如:馬克西綠柱石(Maxixe)長時間見光或遇熱會驟然褪色(1至2周強光暴曬下就可全部褪色);紫鋰輝石長時間受到紫外線照射、長時間燈光照射或強受熱,也會褪色。
無獨有偶,在玉石家族里,也有顏色不穩定的天然玉石——和田玉糖玉的“跑糖”,你聽說過么?
圖源:珠寶匠
什么是糖玉
經常看珠寶匠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和田玉的顏色品種有很多,糖玉是其中一種。
曾堂貴 糖玉從善瓶,圖源:正道拍賣
國標對“糖玉”主要特征的描述為:主體顏色色調呈糖色,且糖色百分比不低于85%,表現為淺至深的紅褐色、褐色、褐黃色或黑褐色等色調。
圖源:珠寶匠
糖玉的致色因素
在最新版國標GB/T38821-2020《和田玉 鑒定與分類》中,“糖色”作為一種業內專業術語,國標給予了清晰的定義,同時也闡述出了和田玉糖色的成因。
和田玉的糖色是對于“由天然成因的鐵、錳質氧化物或氫氧化物浸染,使和田玉整體或部分呈現的紅褐色、褐色、褐黃色或黑褐色等顏色的統稱。”
由此定義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糖色是和田玉形成過程中受到外部環境影響而形成的一種顏色,屬于“次生顏色”。
許永剛 糖玉瑞獸把件,圖源:博觀拍賣
由此推測,如果鐵、錳氧化物在特定溫度、環境下出現還原反應,那么因鐵離子導致的紅褐色、褐色、褐黃色或黑褐色就可能變淺。
跑糖?是啥情況?
行內把和田玉糖玉顏色變淺這個現象,稱為“跑糖”。
這個詞一般會在有一定經驗的玩家口中流傳,而商家大多對此諱莫如深。
這倒不是因為奸商啥的,實在是這個現象一則概率低,二則無規律,三則目前沒有權威的研究跟進。
首先說這個概率,經常玩和田玉的老玩家都知道,絕大部分糖玉是不會出現跑色的。按我們過手的糖玉、糖白玉比例,還有和同行溝通交流的經驗來看,這個概率大概有兩三百分之一。
而這小概率的跑糖,并沒有規律可循:且末料、俄料、結構細的、結構粗的,據我們經手的經驗,以及同行交流得到的信息,都發生過褪色的個例。
俄料滿糖貔貅,跑糖后 | 圖源:珠寶匠
因為研究跑糖這個事情,需要從料子到成品,跨越很長的時間跨度,跟蹤巨量樣本,通過儀器進行分析,才可能一探究竟,找出原因和跑糖料子的共性。
俄料滿糖貔貅,跑糖后 | 圖源:珠寶匠
而目前尚未發現有這方面的研究,作為單個商家也很難組織有效的科研,因此,“跑糖”這個事,就成了大家知道,但又不知道的一個存在。
俄料滿糖貔貅,跑糖后 | 圖源:珠寶匠
也正因為沒有公認的說法,在網上有一些流傳,被半吊子奉為圭皋,或成為一些人制造恐慌的工具。
所謂“糖料不能買”、“俄糖不能買”......其實都有失中立。下面將我們的經驗,與大家分享,期待拋磚引玉,大家一起探討。
結構粗才跑色?NO!
關于糖玉“跑糖”的原因,一些有經驗的玩家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就是“結構粗、結構松”。
因為糖玉的顏色是次生色,在玉質結構粗糙的情況下“跑色”,這似乎聽起來合情合理。
但,其實不然!
在J先生近年過手的糖玉中,出現“跑色”的糖玉個例,料子都不算非常粗糙,都是正常結構的料子,甚至有的還是細肉“糖白料”。
且末料糖白,跑糖前 | 圖源:珠寶匠
反觀J先生手中的一些質地較粗的糖玉標本,在手中留存多年,顏色并無變化,依舊如初。
圖源:珠寶匠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糖玉的跑糖和玉質結構沒有絕對性的關系。
產地是糖玉跑糖的主要因素?NO!
也有很多“產地論”的人盛傳:只有俄料里的糖玉才容易跑色!新疆料的糖玉很穩定!
但,J先生過手的一件糖白玉,給這個觀點“啪啪打臉”。
眾所周知,產自新疆且末的糖白玉,在業內一向以“玉質油潤、結構細膩”著稱。
早年,J先生曾在市場收過一批料子比較細的且末糖白的原料,每個環節都經手參與,加工出成品雕件。
且末料糖白,跑糖前 | 圖源:珠寶匠
前段時間,有相熟的老顧客拿著當時的一塊且末料糖白關公回來咨詢。
我們對比一看:果然是“跑糖”了!從糖白玉變成了白玉......
但神奇的是,同一批且末糖白,只有這一件有反應出跑糖現象,其它都沒有。
且末料糖白,跑糖后 | 圖源:珠寶匠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糖玉的跑糖和產地沒有絕對性的關系,同樣的糖白玉料做貨,成品里某一塊跑糖的也可能只是個例。
糖玉“跑糖”要花多長時間?
市場上出現糖玉“跑糖”這個說法的時間不長,也是近幾年來糖玉市場大火后,才有人提出(早年糖料、糖白料價格較低,沒啥人關注這方面)。
根據J先生遇到的幾個個例來看,糖玉“跑糖”的時間比較漫長,要以“年”為單位來計算。
想要觀察到糖玉明顯的“跑糖”,通常需要一年半到兩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有比較鮮明的對比。
俄料滿糖貔貅,跑糖后 | 圖源:珠寶匠
實物標本參考:
21年4月出貨的且末料糖白鐘馗;23年12月,發現有嚴重跑色。
圖源:珠寶匠
22年12月購入俄料“跑糖”標本貔貅(貨主描述出貨時是滿糖料,放置兩年后發現有跑糖);23年1月,發現放置一年(期間有過暴曬實驗)的貔貅,糖色還在逐漸緩慢褪色。
俄料滿糖貔貅,跑糖后 | 圖源:珠寶匠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糖玉的跑糖時間比較漫長,跑糖的糖玉通常需要兩年左右,肉眼可以明顯觀察到褪色。
俄料滿糖貔貅,跑糖后 | 圖源:珠寶匠
J先生說:
雖然概率很低,但聽到糖玉會“跑糖”,很多想入手糖玉的小白可能都會望而卻步。
如何找到原因,抓住和田玉跑糖的規律,是和田玉學術研究領域中的一個新課題。
我們期待有更多專業機構、業內學者關注和探究,早日揭開和田糖玉“跑糖”的神秘面紗。
注:本文圖片部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推薦閱讀:
洋氣又高級?盤點11種你沒聽過的“高階水晶”!認全的是資深玩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