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如今,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大潮涌動,而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的蘇州市吳中區正堅持“產業強區,創新引領”發展戰略,在這條“雙新”之路上越行越明。當下,“333+N”產業集群建設如火如荼,千億級規模的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擦亮“全國機器人產業集群第一區”的耀眼名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向著千億能級不斷進發;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加速崛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眾多蘊藏新質力量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造就高質量發展全新增長極;“智改數轉”全面鋪開,開啟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的希望未來……天堂蘇州,最美吳中,此刻“新”光正明亮,“新”火已燎原。
產業強區 “新”火燎原
一個以“新”為題的社會,究竟會展現出怎樣的風貌?吳中區以生動的方式,將“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具象化地呈現在眼前。
在2023年8月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會給咖啡拉花的人形機器人、靈活可愛的四足仿生機器人以及各消費場景下“任勞任怨”的商用機器人一齊亮相。而這些驚喜皆由吳中區企業追覓科技所帶來。在競爭激烈的機器人賽道上,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成果展現出“吳中智造”的獨特風采。
企業個體的向“新”突破,折射出產業整體創新能級的飛速躍升。吳中區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過去五年持續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長,截至2023年底,集聚產業相關企業超過1000家,產業規模達1308億元,位居全國同類縣(區)第一方陣。匯川技術、綠的諧波、科沃斯等產業鏈龍頭企業扎根吳中,形成了以上市企業為引領,規上企業為主體,獨角獸、瞪羚、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的企業矩陣,完整覆蓋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本體制造、系統集成、智能裝備和終端產品等產業鏈條主要環節。
根據規劃,到2026年,全區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建成1—2個獨具特色的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集群),產值過億的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相關企業超過150家,力爭將吳中區打造成為長三角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的制造高地、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策源地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輸出地,樹牢“全國機器人產業集群第一區”產業地標。
而太湖之畔這張“新質生產力”圖譜上的靚麗色彩遠不止于此。事實上,產業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及大健康三大主導產業規模增速近三年均超過20%,發展勢頭迅猛。
其中,吳中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已經聚集了凌云光、東山精密、元腦智能等一大批產業帶動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優質企業,2023產業規模達780億元,并創建全省首個通過驗收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先導區。
至于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吳中區2001年被命名為“國家火炬醫藥特色產業基地”,素有“吳中藥港”之稱。目前已建成亞太地區最大的GLP藥物安全評價研究中心,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OTC營養補充劑生產基地、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及中間體供應基地、全國品種較全的肽類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綜合條件最好的動物實驗開放基地之一。近年來,康寧集團、歐康維視、聚微生物等一批優質生物醫藥企業相繼落戶吳中。
當三大主導產業以創新之力書寫歷史之時,新能源、元宇宙等一大批面向未來前瞻布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也正蝶變為吳中區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引擎”。眼下,吳中積極布局光伏、儲能等新賽道,新能源核心產業規模已達188.7億元;得益于哈工大蘇州研究院的平臺優勢和吳中區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產業基礎,吳中區航空航天產業園已經正式開園……蘊藏新質生產力的大項目、好項目接續落地,在千帆競發的“雙新”賽道上鋪就一路繁花。
值得一提的是,制造業“智改數轉”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征之一,在吳中區也有著深度體現。全區累計完成智改數轉網聯項目總數超3500個,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
厚植創新沃土 激活澎湃動能
新質生產力的驅動要素就是創新。同時,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為此,要以一系列優化創新生態“組合拳”,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攜手“大院大所”是吳中區優化創新生態的核心“秘訣”之一。如今,哈工大蘇州研究院“一基地、兩平臺、七中心”建設初見成效。吳中與哈工大“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再結碩果,航空航天產業園順利開園。蘇州清華專項創新中心、蘇州吳中·硅谷創新中心等一批離岸創新平臺加速項目“離岸孵化、吳中轉化”。
擁有成熟科創生態體系的頭部高校和科研機構作為重要創新策源地,能為產業鏈注入充沛的創新補給。在產業鏈內部,由龍頭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可以在企業與企業之間進一步加速創新要素的流動。
去年11月,2023年度第二批蘇州市創新聯合體立項情況公示。吳中區企業科沃斯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組建的蘇州市機器人前沿智能技術創新聯合體入選??莆炙箤摵先A中科技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1家成員單位,重點對于卡脖子、國產替代等核心技術問題進行攻關。龍頭企業和大院大所“強強聯手”將會成為吳中區打造創新優勢的關鍵“籌碼”。
而如何進一步破解科技創新“孤島現象”,吳中區思考的更多。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吳中區始終把人才引進和培育作為全區發展的重中之重。在2023東吳雙創峰會開幕式上,吳中區委書記丁立新說,2022年,吳中區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人數超歷年總和,全年市級以上領軍人才計劃入選人數創歷史新高,姑蘇領軍人才增長率和入選率均列全市第一。
在吳中區,創新型企業同樣可以得到“保姆式”的服務?!坝星蟊貞o事不擾”的服務理念已深入人心。
一件件實事便是吳中區守護創新力量的誠心和決心,而一批批產業適配度高、科技創新能力強、市場發展前景好的創新型企業也選擇了與這片創新沃土“雙向奔赴”。
招商理念開“新”局
招商引資已成為推動吳中“產業強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2023年,全區招引創新型企業1569家,同比增長12%,其中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及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主導產業企業1298家,同比增長21%。數坤科技、每刻深思、安騰納米等一批行業標桿企業皆為吳中投下了信任的一票,為這片創新高地貢獻堅實力量。
好項目、大項目紛至沓來。2023年,吳中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68個、總投資1233億元,數量和總額均位列全市第一。全區262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526.9億元,122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竣工投產。步入2024年,“一切圍繞招商轉”“一切圍繞項目干”的理念有了進一步成效,一季度預計有166個億元項目簽約和開工,全力跑好重點項目開年“第一棒”。
為何吳中區在招商引資方面碩果頗豐?秘訣在于“2+4+N”招商體系。如今,在“三區一城”新發展格局下,“2+4+N” 招商體系能夠與“333+N”集群深度匹配,通過四海招大項目,和服務企業大力開展“二次招商”,存量企業增資擴展的招商“組合拳”,為吳中區產業攀高逐新注入新質動能。
“精準招商、招龍頭、引鏈主、促集群”——這樣的招商新理念帶來的成果“新”意滿滿,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高度相關。2月23日,吳中區舉行2024年項目現場推進會,當天開工建設的省重點項目——蘇州兆和低碳智能裝備制造總部項目總投資18億元,是吳中區重點打造的新能源產業、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雙龍頭”項目。此外,今年全區共有9個省重大項目,項目數量再創新高,位列全市第一。
而面對存量企業,“二次招商”同樣重要。1月29日,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總投資達82.79億元的3個存量企業新項目落戶,涵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金融安全服務等產業領域。此次簽約是繼1月11日6個項目集中簽約后,吳中區再亮二次招商“成績單”,將為鞏固強化優勢主導產業、布局培育現代服務業增添活力動能。
優質招商“成績單”的背后的是一支“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的招商鐵軍的不懈努力。2023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丁立新率隊赴深圳、東莞、潮州等地招商考察,走進多家知名企業、大院大所和深圳市蘇州商會,圍繞吳中產業體系和資源稟賦,大力推介吳中發展機遇和政策紅利,吸引優質企業、精英人才逐浪吳中,共贏未來。
平日里,吳中區關懷企業同樣誠意滿滿,丁立新在“千村萬企、千家萬戶”走訪中不斷聽心聲、解難題、增信心,推動以一系列精準高效的服務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項目招引落地的持續輸出下,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的能量還在不斷積蓄,“333+N”產業體系攀高逐新的步伐更加堅定。這樣的吳中盛景,是向“新”而行這一時代使命的生動實踐,更是奔赴未來的最好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