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一些市場聲音認為,其中設定的目標、部署的政策、提出的任務沒有超出預期。
但從近日發布的1-2月宏觀數據來看,盡管出口、工業生產、制造業投資等出現積極變化,但商品消費、房地產、物價依然較為低迷,3月汽車零售、新房成交、上游開工率等高頻數據也出現回落或維持低位,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還面臨不少挑戰。
結合內外部形勢來看,這次《政府工作報告》的目標設定直面挑戰和壓力,政策部署留有空間,重點任務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和為未來蓄能,政策措施頗為務實,目標也具備挑戰性。
首發于FT中文網(2024年3月6日),轉載請注明出處
3月5日上午在中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式上,李強總理做了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這是李總理做的第一份《政府工作報告》,正如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所言,報告具有鮮明的“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特征。一方面,報告很好地承接了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政策和任務;另一方面,報告形成后向各個地區、部門、單位征求了4000多次意見,并廣泛征求了網民的建議,具有很強的問題導向性。
報告發布后,也有一些市場聲音認為,其中設定的目標、部署的政策、提出的任務沒有超出預期。然而,我們結合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部形勢,深入剖析政策部署的細節可以發現,此次《政府工作報告》的目標設定直面挑戰和壓力,政策部署留有空間,重點任務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和為未來蓄能,事實上確實頗為務實,目標也是有挑戰性的。
發展目標:5%的增速目標是直面困難挑戰,達成并非易事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將2024年的經濟增速目標設定為5%,盡管低于去年的實際增速5.2%,但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這一目標并不低,還是需要加大政策力度才能順利實現。
從近幾年的增速變化來看,2023年5.2%的經濟增速建立在2022年3.0%的低基數之上,2022、2023兩年平均增速只有4.1%,今年5%的增速目標其實代表了加速,較前兩年的平均增速大幅提升了0.9個百分點。
從開年以來兩個月的高頻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開門紅的壓力非常大。盡管春節假期的出游人次、服務消費收入等創下了歷史新高,但人均消費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1%;1-2月制造業PMI連續兩月處于萎縮狀態;房地產銷售大幅下降,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前100家房企銷售總額1-2月同比下降51.6%;從生產端看,鋼鐵、瀝青開工率低于去年同期,預計一季度增速難以達到5%。
特別是對于當前經濟發展最為倚重的消費而言,2023年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升至7.2%,但2022、2023兩年平均增速為3.4%,且12月環比僅增長0.42%,恢復的動力并不強。這背后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處于低位(以100為榮枯線,2023年12月只有87.6)、結構性失業率高企(16-24歲調查失業率14.9%)、收入增長放緩和財富縮水等因素相互交織,2024年消費增速超越2022-23年平均也并不容易。
從內外部整體形勢來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 ”四大挑戰,特別是房地產市場還處于下行態勢,部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壓力仍然較大,節能減排任務艱巨,且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和美國推行“產業鏈去中國化”政策制約外資和外貿增長。在內外部挑戰下,2024年實現5%的增長目標并非易事。
財政政策:實際財政擴張力度留有余地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將赤字率設定在3%,與去年持平,大幅低于納入去年四季度萬億增發國債之后的3.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增加1.1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3.9萬億元)較去年只增加1000億元,一些市場觀點據此認為財政政策的力度并不大。但綜合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的安排來看,2024年財政政策的力度實質上留有空間。
首先,盡管赤字率維持3%不變,但綜合考慮專項債、特別國債、其他調入資金等擴大財政支出的工具,廣義財政支出力度明顯加大。3%的赤字率對應的赤字規模是40600億元,加上調入資金和使用結轉結余資金(包括去年四季度1萬億元增發國債尚未使用的5000億元)、今年增發的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再加上3.9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專項債,我們測算的實際赤字率約為8.2%,高于去年的7.6%,廣義的財政支出力度并不低,僅次于2020年的10.9%。
其次,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接下來幾年將連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年只是先發行1萬億,留有增發敞口。為提振國內需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國務院近期部署實施大規模的設備更新和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都需要財政加大補貼支出。
最后,近年來內需不足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拖累,居民消費能力不足和消費信心低迷相互交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連續三年強調解決需求收縮或者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財政發力支持大規模的設備更新和大范圍的以舊換新,對于需求帶動供給、供需良性循環至關重要。如果下半年穩增長穩就業壓力持續較大,進一步增發特別國債,加大對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支持力度,是非常有可能的。
貨幣政策:貨幣信貸錨定經濟增速與CPI走勢,留有較大寬松空間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對貨幣政策的部署,延續了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調,要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推動社融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按照前期的貨幣政策操作實踐,合理的M2增速大致等于GDP增速+CPI增速+2-3個百分點。由此來看,2024年的M2增速將在10%左右,整體上并不低。與此同時,2024年以來,央行先后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連續15個月加量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投放流動性,5年期LPR也大幅下調25個基點,貨幣政策已經在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此外,央行加大貨幣政策寬松力度,有需求,也有空間。從國內看,1月份CPI同比下降0.8%,連續4個月負增長,PPI 同比下降2.5%,連續16個月負增長,距離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CPI漲幅目標3%還有較大差距,推動物價企穩回升的壓力持續較大。同時,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在貨幣政策部分要求“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還要求一視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需求,加快推進保障房建設供給、“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都需要進一步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從外部看,美聯儲加息見頂,已連續四次暫停加息, Fed Watch顯示6月份降息25BP的概率為52%,美聯儲步入降息通道,將為央行進一步降準降息打開空間 。
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新興、未來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加快新型產業、未來產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作為了2024年的首要工作任務。對于這一部署,市場關注度并不夠,但實際上非常重要,既是要解決當前科技創新的“卡脖子”問題和提升當前的經濟活力,更是為了強化今后一段時間的經濟增長動力和發展潛力。
在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雙管齊下。一方面,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求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加快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打造更多的“中國制造”品牌。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不但指明了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制造等具體產業門類,還要求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創新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并加大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支持。在此之前,19個地方政府已在各自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未來產業發展做了具體部署,預計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將會快速發展。
全面釋放數字經濟發展動力是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在政策實施上,此次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在技術應用上,要求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加快工業互聯網規劃轉化成應用;在企業轉型上,要求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支持平臺企業,尤其是新型實體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建設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在數據賦能上,要求大力推進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考慮到近年來數字經濟的增長速度是GDP增速的1.5倍左右,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將為整體經濟發展提供越來越大的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