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報》按:繼《前中國時代》《元中國時代》和《晚夏殷商八百年》“上古中國時代”三部曲之后,歷史學者李琳之關于史前中國總結性大著《何以華夏——從傳說時代到西周》近日由研究出版社出版。
《何以華夏:從傳說時代到西周》,李琳之著,研究出版社,2023年11月
長期以來,我們被這樣的問題所困擾:為什么被華夏正統視為文化落后的“戎狄蠻夷”都自認為是“三皇五帝”的后裔?為什么幾千年以來,“戎狄蠻夷”像飛蛾撲火似的要不斷地逐鹿中原?李琳之從考古學方面觀察發現,自裴李崗文化至西周時期,中原族群的融合變遷可以明顯地分成分流與匯聚兩個階段,“華夏”族群經過了從傳說時代到夏、商、西周——總計6000年的民族融合演變史。在《何以華夏——從傳說時代到西周》中,李琳之第一次把中華民族是怎樣形成的作為重大歷史問題提出,并且完滿地回答了這一問題。全書以考古成果為核心資料構建上古史體系,開拓了中國古史研究的新方法、新領域。
下文是《山西晚報》就《何以華夏——從傳說時代到西周》出版專訪李琳之的第三部分內容:
《山西晚報》:裴李崗文化中發現了最早的陶鼎。鼎是最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器具之一。從實用器變為禮器,鼎的這一變化是如何發生的?
李琳之:鼎是古代烹調食物的一種蒸煮器。裴李崗文化所見陶鼎,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最早的鼎,三足,無耳,還屬于鼎的原始形態。隨著裴李崗文化的傳播和影響,鼎也傳入周邊族群之中,甚至成為某些考古學文化的標志性器物之一。之后數千年的歲月,中國的東西南北中各地文化中都可見到鼎鮮活的身影。尤其在中原,從距今7000年開始的仰韶、廟底溝二期、河南龍山等考古學文化中代代相傳,直至進入夏、商、周王國時代及之后的帝國時代,鼎成為了華夏歷代王朝的“精神載體”,具有了問鼎中原的文化認同意義。
鼎從食用性蒸煮器變為具有象征意義的禮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大概從后崗一期文化就開始了。后崗一期文化是距今6500~6000年以豫北冀南為主體分布地區的一支仰韶早期文化,以鼎、豆、壺、罐、杯等陶器組合為基本特征,常作為隨葬品出現在貴族墓葬中。之后進入夏商周青銅時代,陶鼎被青銅鼎所替代,一躍而成為國家的重器。天子用九鼎祭祀、賓客、宴饗和隨葬,九鼎隨之成為國家政權的象征和代名詞。
鼎作為一種食用性蒸煮器之所以會變成禮器,再進而變成國家政權的象征,應該是與古代“民以食為天”這種觀念有關。也就是說,誰能讓百姓吃飽肚子,誰才有資格“稱王稱霸”,統治天下。鼎的作用就是蒸煮食物,讓人吃飽肚子,所以就被逐漸賦予了統治天下這一特殊的象征意義。
天子使用九鼎,與傳說中的天子統治九州密切相關,《史記正義》云:“禹貢金九牧,鑄鼎于荊山下,各象九州之物,故言九鼎。”也就是說,天子使用九鼎,代表天子統治九州。
《山西晚報》:一般認為,伏羲故里在天水,伏羲文化起源于我國西北。您卻認為,伏羲文化起源于黃河中游,西北的伏羲文化是賈湖-裴李崗文化西遷的結果。這與傳統的史學、文化學觀念大不相同。考古學的發現能推翻傳統觀念嗎?
李琳之:前邊講過,我們現在看到的文獻都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傳說的記載,都反映了史實的一個部分或一個側面。伏羲故里在天水,伏羲文化起源于我國西北,只是伏羲族群后裔的一支在這個地方活動過的傳說記載,學者一般認為距今7800~7300年的秦安大地灣遺址就是伏羲文化的孑遺。它比裴李崗文化誕生遲了足足1200年,且有多重證據表明,大地灣文化是裴李崗先民向西遷徙所致。大地灣文化只是伏羲時代的一個片段、一個部分而已。
伏羲傳說不是歷史而是文化,歷史和文化不是一回事。歷史是客觀世界、人類社會過去發展過程的總稱,而文化則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某一群體形成的共同的世界觀、價值觀,是這一群體所共有的思想、觀念、意識、情懷等總和的精神反映。歷史是客觀的,文化是主觀的。歷史是文化形成的基礎,文化反過來又影響著歷史的發展,甚至在一定的時段或地域決定著歷史的進程。歷史的屬性是求真,文化的屬性是求同。
由于自夏朝以來,尤其是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中國一直就處于大一統的帝制社會中,不論是上層貴族還是底層百姓,也不論是士大夫這樣的知識分子還是大字不識一個的山民野夫,都將個人、家族和社會的幸福寄托在明君身上,所以明君情節就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鮮明的特色。“三皇五帝”傳說就是這種群體意識再創造后的產物。
從現在的研究成果看,被視作中華民族始祖的“三皇五帝”其實都不是一個個具體的個體,而是其所在族群數代、十數代或數十代首領的統稱,他們都是某個特定時代的象征性符號。以堯為例。考古成果表明,堯時代的代表性遺存是陶寺遺址早期,距今4300~4100年。陶寺早期發掘出了六座王級大墓。這也就是說,堯時代200年間至少有六代堯先后存在于世。
相比于文獻記載,考古具有終極的意義,是最終的裁判官。但考古可以推翻文獻的不實記載,卻很難推翻幾千年以來形成的文化觀念。因為文化是一種傳統精神,是一種價值觀和世界觀,無所謂真假的問題。(未完待續)
原載《山西晚報》2023年12月22日,有增刪。
《何以華夏:從傳說時代到西周》自2023年11月出版以來,先后入選了長安街讀書會第2023年1108期干部學習新書書單、《中國出版集團2023年度優秀主題出版物》(40種)等好書推薦榜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