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沒,從小學到高中,孩子12年的學習生涯中,家長最焦慮的就是小學階段。
然而,等孩子到了初中,你再回頭看,會發現小學的時候,很多焦慮根本沒必要,不但白白浪費精力,還徒增沒必要的內耗,全家雞飛狗跳。
1、焦慮100分
很多小學學霸到了初中就查無此人了,小學成績的好壞并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孩子的真實能力和潛力。過度追求100分還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到初中后,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得不償失。
2、焦慮特長
身邊最夸張的一個孩子,竟然上了12個興趣班。孩子私下吐槽一提上興趣班就想吐。
等到了初中,你會發現,為了給學業讓步,小學費勁巴拉學的興趣基本都得停掉,最后能堅持下去的人沒幾個
上興趣班要基于孩子的天賦和興趣,盲目跟風只會加重孩子的焦慮和負擔,費錢費媽費娃,效果適得其反。
3、焦慮超前學
三年級學完小學數學,六年級搞定高中數學,如果你家孩子跟不上,就是智商不足,家長不負責任。
實際上,大部分超前學的孩子,看似優秀其實全是窟窿。基礎不牢,依賴性過強,缺乏自學能力,對學習反感,麻煩一大堆。
有遠見的家長會看到初中學習真正需要的能力,在小學著重培養,小學可能很平凡,但是到了初中就有機會逆襲。
重視健康
聰明的家長會為初中蓄能量。小學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合理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大量的運動,以及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特別重要。
重視習慣
“小學靠興趣,初中靠習慣”,等孩子上了初中,你就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習慣的重要性了。
上課不會聽重點,筆記記得亂七八糟,課后不會復習,預習抓不住要點,背誦的東西記不住,刷題刷得沒效率......到了初中之后,沒有好習慣的孩子,毫無效率和效果。
重視閱讀
小學海量閱讀,深度閱讀的孩子,到了初中很容易逆襲成黑馬。
他們持續不斷地從書中汲取知識和智慧,擁有更完善的知識體系,閱讀理解、歸納總結、交叉關聯、邏輯思維以及辯證思維都很強。
重視思維
初高中學習,越來越考驗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強的孩子,善于獨立思考,能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分析問題,避免片面和絕對化的思考方式。他們善于抓取知識本質和內在聯系,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小學家長的焦慮80%其實都是沒有用的,都是自己給自己添煩惱。學會調整自己的期望和心態,保持平和的心態,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尊重個體差異,給予足夠的自主成長空間,以更積極、更理性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才是真正具有潛力的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