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野釣魚道的問題釣魚圈爭議頗大:有的釣友認(rèn)為并不存在,有的釣友覺得有但不好把握,而有些老釣友精于此道但并不會四處跟別人說。這是一個經(jīng)驗積累的問題,事實上喜歡野釣的釣友經(jīng)常能釣到魚道,只是不清楚為何這個釣點比較出魚。
這幾年野釣最為明顯的就是:一條河岸,往往只有某幾個特定的釣點出幾種特定的對象魚。就比如蓑笠哥經(jīng)常釣的一條丁字壩,只有兩個釣點比較出鳊魚,我們稱之為鳊魚一號位和二號位,只要在合適的季節(jié)以及水位,你搶到這兩個釣點的話怎么樣都不會走空。這兩個釣點特別之處就在于:只要這里下了竿,旁邊不管你如何打窩或者技術(shù)有多好,魚獲都不太可能有這里的魚獲多,甚至是有時候這里狂拉旁邊相隔一兩米口都沒有。
鯉魚有魚道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一條河上下十幾公里,問過很多老釣友基本上除了一個地方都沒有出過什么青魚。但是在去年的兩個月時間里出了七條,個頭都不小且其他的釣點一條都沒有出。當(dāng)然也有可能其他的釣點因為準(zhǔn)備不足上魚最終切線、脫鉤跑魚。其他的例子有很多,這幾年釣草魚、鯉魚、鳊魚、鰱鳙都有遇到過。
關(guān)于魚道的問題這幾年思考了很多也實踐了很多,如果你仔細(xì)留意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特定的對象魚你只能在特定的地方發(fā)現(xiàn)它們。比如野釣大水面的時候,在氣壓低的悶熱天氣你總是在相同的地方看到鰱鳙上浮、在沒有外力干擾的情況下鯉魚跳躍的地方總是在幾個特定的地方才比較頻繁、黑魚總是在草比較多的地方出現(xiàn)(除非沒有草它沒得選)、釣黃骨魚和小胡子鯰總是要草多且面積大的淺灘、船釘子要在有流水且細(xì)沙底漁獲才比較多……。
這些其實都是一個魚道的問題:魚兒總是會根據(jù)自己的習(xí)性和需求選擇去哪里覓食、經(jīng)過某些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出于安全考慮,畢竟我們野釣的對象魚大多都是被獵食的對象,即使是個頭比較大已經(jīng)沒有什么獵食者能捕食它了也是一樣——它幼年形成的習(xí)慣和警惕性很難改變。
每一種魚都有自己巡游習(xí)慣
我們?nèi)绻宄~道,那么就有必要弄清楚一些問題:它的食物在哪里、它在哪里休息,也就是說平時它的覓食場所以及不覓食的時候呆在哪個地方。鳊魚草魚都是吃草的、鯉魚是挖掘草根的、鰱鳙是覓食的,它們的需求可能都有一點兒區(qū)別,但也有共同點。比如新淹沒的草灘通常都是鳊魚、草魚先過去吃草然后鯉魚再過去挖根,等水清澈之后這里微生物爆發(fā)那么鰱鳙就會過來慮食。這期間會有小魚小蝦過來,然后隨之黑魚、胡子鯰、黃骨魚這些魚也會過來——覓食場所也是魚道的一種,你在它喜歡吃的食物附近釣一般沒有什么問題,比如在倒伏于水面的蘆葦蕩附近釣草魚、鳊魚、吉利慈鯛什么的就完全沒有問題。
你要弄清楚它會經(jīng)過哪里,那么你應(yīng)該思考它怎么走才會比較安全。我們以鳊魚舉例,水里面有翹嘴、鳡魚、大口鯰會吃它們,所以石頭縫隙很多、岸邊有很多障礙物的地方它不會走,里面可能會藏有胡子鯰,大水面的亮水區(qū)域它也不會在白天經(jīng)過,有鳡魚和大翹嘴。那么剩下給它選擇的余地就不會很多,能覓食它的魚不會太靠岸但也不會離得太遠(yuǎn)所以它們巡游的時候會沿著底部的坎底、斜坡與底部軟泥底結(jié)合的地方走,即使是遇到回灣、沙坑也是一樣,但是遇到水底的樺尖它們有時候并不會繞路太遠(yuǎn),除非落差太大。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釣鳊魚用磯竿打很遠(yuǎn)沒有口反而釣6.3-8.1的竿子口很好的原因。
大多數(shù)魚兒都是貼著坎走
草魚的習(xí)性也差不多,但是它們在枯水期的時候會起浮看一下岸邊的情況,大致判斷一下哪里有 覓食的機會然后沿著路線朝著那個方向進發(fā)。不同的水底地形以及覓食地點對它的路線和活躍地點有一定的影響。比如一個水庫新淹沒的灣子,它們總是從比較深的那一邊過來,吃飽了或者受到驚嚇之后回去的時候也是走這條路線——多次野外看到。原則就是:去覓食的時候從深到淺,回去的時候是從淺到深,所以我們可以在它必經(jīng)之路那里打窩等待——曾經(jīng)多次我選擇這種釣點之后附近釣友魚獲都很差,而我窩料不多也能釣得到草魚。
魚道并不絕對,這也跟水位和水里面食物豐富程度有關(guān):在枯水期的草魚、鳊魚它們饑餓狀態(tài)下它們會比較冒險,很多地方都會去,主動覓食的欲望會很高。這種情況只要你重窩且時間足夠水深合適的話是一定能釣到魚的。
頗為主動覓食的魚兒不遵循魚道
魚道也根據(jù)水流情況變化,比如一個江河沿岸二道坎,在枯水期有緩流的情況下鯉魚、草魚、鳊魚都愛經(jīng)過,但是這種情況下灣子里面表現(xiàn)就不是太好。因為緩流它覓食不會消耗太大體力沒有很強的休息需求,但如果是水流很急旁邊的灣子里面緩流或者回水的狀態(tài)下那么這里可能會有魚兒過來休息并覓食。比如下暴雨過后水色發(fā)黃水流變得很急,那么江河的回水灣里面就會有鳊魚、胡子鯰(回水的地方會聚集食物)。
兩水結(jié)合的時候釣點又有所不同:大水面到小水面那一邊情況就要好一些,它們在猶豫要不要去小水面的時候警惕性沒有那么強,逗留的時候會吃東西,這里打窩很容易聚魚,尤其是在漲水的時候。但是它們一點決定到小水面去,過去的一瞬間它們會突然加速先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待一會確保安全之后再開始活躍。這主要的原因就是這種地方經(jīng)常會有獵食魚類搞埋伏,比如涇渭分明的水域在清水里面就會有胡子鯰、翹嘴等著混水里面的魚兒暈頭轉(zhuǎn)向的沖出來,然后一口悶,光線、水深突然變化的時候它們警惕性是最強的時候。
青魚的魚道根據(jù)水位變化
經(jīng)典的魚道
二道坎缺口;二道坎就是一個地形和另一個地形結(jié)合的地方,比如水淹沒農(nóng)田之后在阡陌下面底部就是二道坎坎底,中間要是形成一個缺口那么就是二道坎缺口。這個二道坎并不以哦定是農(nóng)田可以是淹沒的河道或者是其他一些類似的水底地形。缺口的地方就是魚兒上下進出的必經(jīng)之地。
有缺口的地方容易上魚
閉合型樺尖;就是兩個睡眠相連最窄的地方也就是脖頸之處,魚兒進出大小睡眠一定會經(jīng)過這個對方,它們進出的時候相對來說比較靠邊。尤其是一早一晚,魚兒必定會已經(jīng)過這里,因為晚上它們會靠邊或者去小水面覓食,早上它們會從里面出來。
閉合型樺尖
江河拐角處;一般拐角肯定會有回水灣而回水灣是它們在江河里面歇腳的地方。
拐角下游
江河丁字壩;特別經(jīng)典的魚道,這幾年蓑笠哥釣這種地方特別多,因為家附近就有這樣的經(jīng)典魚道,魚兒多人也很多。鰱鳙喜歡深水且喜歡大水面,在一般普通的岸邊不容易抽到跟前來,但是丁字壩不同,我們可以直接到大水面中間去釣。且丁字壩根據(jù)魚兒巡游的習(xí)慣,它們不管是從而下還是從下而上,都很容易經(jīng)過丁字壩。
這是丁字壩
暴雨后河道激流處;暴雨過后激流的地方會有胡子鯰、黃骨魚、鳊魚這些活躍,也有很多其它的魚但是不好釣。不下暴雨也會有草魚和鳊魚,用磯竿漂流釣釣浮,鉤子上掛苔蘚上鉤的魚兒真的很多。
老河道附近樺尖
我是蓑笠哥,希望你野釣爆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