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趙偉鑫)為進一步營造濃厚的校園科技創新氛圍,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傳播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思維,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立足專業集中式書院定位和育人目標,4月24日,由重慶移通學院書院部、網絡與信息管理中心、智能工程學院、數字經濟與信息管理學院聯合主辦,行者公園書院群承辦的“智敬生活,腦力全開”第一屆科技生活節在北校區行者公園大草坪成功舉辦。
此次科技生活節依托行者公園書院群“網信E+工作室”、“BIM建模實踐項目工坊”和“工程訓練創新項目工坊”,圍繞學科特色和書院“家文化”,將科技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現場設置了解鎖IT知識及數獨體驗區、機箱組裝及網線制作體驗區、BIM建模及趣味搭“橋”體驗區、勢能小車及智能循跡小車組裝體驗區、電腦維修咨詢區等5大活動體驗區,百余名師生在趣味體驗探索中感知科技魅力。
(活動現場)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網絡技術已成為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基礎。為提升書院學子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其能夠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獨自解決自己的電腦在使用過程出現的小問題。依托網信E+項目工坊的朋輩力量,活動現場設置了網線制作與機箱組裝挑戰區。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在網線制作區域,來自工坊的同學們首先向參與的同學講解網線制作的步驟,并且為參與者提供了包括網線、RJ45插頭和壓線工具等材料。剝去網線外皮,暴露內部線芯,正確排列線芯順序,插入RJ45插頭,使用壓線工具壓接固定,最后進行連通性測試以驗證網線是否制作成功。參與的同學根據步驟,親自上手,運用各種工具,細心地操作每一個步驟,見證著一根網線的誕生過程。
在機箱組裝區域,主板、CPU、硬盤、光驅、電源、顯卡、網卡、數據線、電源線、指示燈連接線……各種復雜的設備,以及一根根令人眼花繚亂的線纜在同學們手中有條不紊的安裝、連接著。雖然計算機結構復雜、安裝繁瑣,但每一個參與者都還是在網信中心專業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完成了整套計算機的組裝。
BIM建模,在“搭橋”中感悟重慶橋文化魅力
BIM建模實踐項目工坊作為行者公園書院群特色學科項目工坊,曾榮獲2023年重慶市高校“一校一社一品”優秀項目品牌。此次活動中,圍繞重慶橋文化這一主題,進行了BIM建模作品征集以及現場“搭橋”體驗,力爭讓師生在參與和動手實踐過程中深入了解BIM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提高學生對建筑構造的了解。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在作品征集環節,參與的同學均以重慶特色的斜拉橋為中心,通過BIM三維建模軟件,30余名同學通過軟件設計了不同的橋三維模型圖,不僅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橋梁結構和橋梁美學的了解和應用。同時,也培養了其綜合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活動現場,為了讓參與的師生更加直觀的了解橋梁結構之美,BIM建模實踐項目工坊的同學們首先給參與活動的師生詳細介紹了BIM技術在建筑設計、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并且詳細的給大家介紹了白居寺長江大橋、東水門長江大橋以及寸灘長江大橋等重慶具有代表特色的十座大橋的基本信息。隨后,現場師生紛紛開始動手實踐操作,現場進行趣味“搭橋”,在自身的實踐體驗中,去感悟每一座大橋在設計和誕生過程中所融合的美學、物理承重、幾何結構等知識。
智能+,在“造車”過程中感受科技力量
不需任何能源也能行走的車——無碳小車,它通過能量轉化,“不耗油,不耗電”,卻能夠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條件下,自動前進并繞開障礙,是名副其實的環保小車。而智能循跡小車是一種可自動規劃路徑運行的輪式機器人,亦是一個集環境感知、分析判讀與決策、自動駕駛等功能為一體的智能系統,它涉及到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自動控制、機械等多個領域學科知識。
在勢能小車及智能循跡小車組裝體驗區攤位,師生紛紛圍駐,來自智能工程學院,同時也是行者公園書院群工程訓練創新項目工坊專業指導教師的李歡老師以項目工坊歷屆國賽作品為例,首先現場給同學們講解了勢能小車及智能循跡小車的制作結構和工作原理。隨后,同學們紛紛拿起材料包,在李歡老師的指導下,現場進行了勢能小車及智能循跡小車組裝“造車”體驗過程。
“很酷,以前總覺得學科競賽對我而言很難,也不敢去嘗試。但今天通過自己動手組裝的過程,加上老師的現場指導,不僅讓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讓我對自己專業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向往!”來自智能工程學院2023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艾鑫同學興奮的說道。
電腦維修,深耕書院“家文化”育人沃土
2022年3月,行者公園書院群攜手校網絡與信息管理中心在北校區竹逸書院搭建成立了“網信E+工作室”,立足書院“家文化”和學生跨學科專業素養的提升,以竹逸書院為半徑,輻射承擔北校區所有書院師生日常的電腦維修服務和IT技術研討培訓。
此次活動現場設置了兩個電腦維修咨詢服務攤位區域,網信E+工作室專業師生全部出動,主要圍繞電腦的系統維護、檢測、軟件安裝、系統重裝、殺毒等范圍,為前來進行電腦維修的師生提供電腦維修和咨詢服務。活動中,送來維修的電腦一臺接一臺,其中包括維修、清灰、裝系統等問題,全部予以維修解決,修理電腦數量達10余臺。工坊師生以實際行動努力踐行著書院“家文化”的氛圍營造,讓師生足不出校就能在書院享受到專業和免費的電腦維修服務。
(活動現場)
從IT技術體驗到BIM建模及“搭橋”體驗,再到勢能小車及智能循跡小車組裝體驗,圍繞行者公園書院群的育人目標,活動現場的每一個動手實踐環節,不僅為前來參與活動的師生提供了一個跨學科交流平臺,讓大家更直觀的感受到了學校的學科特色、書院的育人路徑以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同時,也進一步搭建了書院發展的活動載體,為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熱愛科學提供了動手實踐和互動交流圈層。未來,行者公園書院群將繼續立足書院定位和育人目標,不斷探索和搭建更多、更好的育人平臺,助力學生茁壯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