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關注和學習中醫。在日本的街頭巷尾,不難發現中醫診所、中藥店和針灸推拿館的身影。那么,為什么日本人會對中醫如此重視呢?
日本是一個善于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于強者。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發展的邏輯。
中醫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瑰寶,擁有數千年的歷史,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理論體系,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中醫強調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全面把握病情,再施以針灸、中藥、推拿等綜合治療手段,以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這種獨特的醫學體系,引起了日本人的濃厚興趣。
日本是一個注重健康和養生的國家,其國民對醫療保健的需求非常旺盛。而中醫強調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理念,正好契合了日本人的健康觀念。中醫提倡的食療、運動、情志調養等養生方法,也在日本得到了廣泛推廣和應用。因此,中醫在日本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和認可。
日本中醫藥數據
日本漢方藥廠有200家左右,漢方制劑多達2000多種。89%的日本醫生會開漢方藥處方,處方用漢方藥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目前日本6萬家藥店中,經營漢方制劑的達80%以上,在藥局、藥妝店的顯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漢方藥。
日本民眾也非常認可漢方藥,近8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醫藥治療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藥能促進健康。
日本“帝國制藥”(日本一家制藥公司)生產的貼敷劑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膏體1.8萬噸,相當于12億貼,連接起來可以繞地4.2圈,產量居世界第一。
日本漢方藥如何實現了逆襲?
01政府支持
除了將漢方藥納入醫保體系,減輕患者采用漢方藥的藥費負擔外,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視漢方醫學教育。明治政府曾頒布法律廢止漢方醫學,1972年日本文部省批準綜合大學醫學部、醫科大學、藥科大學、齒科大學可開設傳統醫學教育課程。
2001年3月,文部科學省發布《教育核心課程設置》,漢方醫學教育被納入其中。到2004年,80所醫科大學全部開展了漢方醫學的教育。
政府還投資建立了一系列漢方醫藥研究機構,比如北里研究所附屬東洋醫學研究所、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和漢藥研究所。
02重視創新
日本的創新主體是企業。
日本制藥企業的科技人員占全國科技人員總數的60%,其研發費用占整個國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漢方藥生產企業(三共、津村、鐘紡)的新藥研發費用均占每年銷售收入的10%—20%。
日本漢方藥大多采取顆粒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等劑型,擺脫了水煎火熬的傳統中藥服用方法。為最大限度保留藥效,藥物提取過程采取溫浸提取、減壓濃縮、噴霧干燥、真空冷凍干燥等技術和設備。
劑型創新,讓服用漢方藥更加方便,也更加適合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在制劑外觀和口感上日本企業也進行積極創新:顆粒美觀、包裝精致、口感好。一些漢方藥顆粒劑能直接口服,都不需要水送服,一改中藥粗糙、苦澀的觀感。
企業最能貼近市場,也最有活力。比如,日本“小林制藥”(日本一家制藥公司:編者注)瞅準“霧霾商機”研制出“清肺湯DUSMOCK”,大力向中國游客推銷。因為中國游客爆買,“小林制藥”計劃2017年把“清肺湯”的產量增加30%,達到約110萬包。
日本在中藥“六神丸”的基礎上,加入人參、沉香研制的“救心丸”,年出口就超過1億美元。
03嚴苛的質量控制
中醫給人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隨意”。上海中醫藥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邀請十六位資深中醫教授進行診斷,結果判斷舌質淡紅、脈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
日本在漢方藥的生產過程中,就極力壓縮這種“人為”因素。
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頒布漢方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漢方藥都按這個標準生產。
日本還專門出臺了藥材種植規范,要求生產過程中盡量不用化肥和農藥,盡可能降低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對每個環節都有詳細記錄,以保證原材料的質量。
除了檢測性狀、干燥減重等項目外,日本對于漢方藥中重金屬殘留量和農藥殘留量的監控非常嚴格。而且日本漢方藥對于鑒別和含量測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國中藥標準更為嚴格。
標準化,是現代生產的顯著特征。標準化后的漢方藥不會與歐美標準發生沖突,顯然也更有利于漢方藥走出日本國門,被國際市場接受。比如,津村制藥的“六君子湯”就被西方醫學界用來進行輔助抗癌治療。
04重視傳承
中藥原料、中醫典籍,是中醫藥的兩大法寶。
中藥強調“道地藥材”。“津村藥業”先后在中國建立了70多個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材種植基地。國內擁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藥企業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個。中國生產的大量藥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進行加工再把成藥賣到全世界。
但是近年來日本漢方藥企開始加速中藥材國產化。比如,津村用青森縣八戶市的廢棄小學,進行藥用人參栽培國產化種植,在北海道2021年前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2000噸,是2016年的3倍。
重視中醫古籍的傳承。不同于西醫,中醫的智慧植根于中國傳統古籍之中。現在日本漢方醫籍的藏書量僅次于中國,還有20多家漢方醫籍出版和翻譯機構,每年出版漢方醫藥書籍100多種。不僅注重古代書籍,日本還特別關注大陸和港臺地區最新的中醫藥研究動態,在大陸和港臺地區設立專門機構,收集所有中醫藥出版物,為其所用。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中醫在日本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由于文化背景和醫學體系的差異,中醫在日本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困難。但是,正是這些挑戰和困難,激發了日本人對中醫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他們不斷將中醫與西醫相結合,創新出更適合本國國情的中醫治療方法和技術,為中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總結
日本人對中醫的重視,既源于中醫本身的魅力和價值,也離不開日本國民的健康需求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這種重視不僅推動了中醫在日本的發展,也為中醫走向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為中醫的輝煌成就感到自豪,同時也應該更加珍視和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加強對中醫的宣傳和普及,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醫、認識中醫、信任中醫,從而更好地發揮中醫在維護人類健康事業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想說,中醫走向世界,日本人的重視與探索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希望當代中醫人共同努力,為中醫復興而不懈奮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