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著高大上光環的“外籍院士“,正在中國大地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暴。這,便是最近轟動全國、連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都要親自下場發聲的“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事件。
也許,在這場輿論監督的狂飆中,我們將看到前所未聞的諸如同名大熱網劇《狂飆》里的高啟強、楊健、趙立冬那樣形形色色的中介掮客、吹鼓手、神秘發跡者、乃至保護傘;當然,也會看到像安欣那樣在做事、卻常常被誤解甚至冤枉的好人。
目前看,這場社會關注的事件極有可能連根拔起,挖出前所未有的內幕,也將深刻重塑整個相關產業鏈條。筆者認為,如果這場運動客觀上能夠正本清源,不神化、也不妖魔化“外籍院士“;最終能讓整個中國社會平視之、平常心對待之、相關活動和產業也能正常運行,這可能才是一個真正的進步。
【網曝40萬就能買的“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超1/3是中國人】
最近,有關“花40萬可買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某某成為世界唯一一位90后院士”“‘歐洲自然科學院’官網成員名錄超三分之一疑似中國人”的信息在社交網絡網上傳播,引發了輿論對歐洲自然科學院相關話題的關注。
百度一下,即可發現如下結果:
網友自然對此一片冷嘲熱諷,就連澎湃新聞也犀利地評論到:“歐洲自然科學院”與錢鍾書小說《圍城》中的“克萊登大學”類比——小說主角方鴻漸出國游學多年,買了張“克萊登大學”文憑,并在歸國后赴大學任教,而“克萊登大學”后來成為“野雞大學”的代名詞。
對此,連官方機構也坐不住了。5月8日,針對井噴式的“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現象,中國科協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發聲:各部門機構不應為“投機者”捧場站臺。有關部門和機構要注重激濁揚清,著力清理各類“野雞大學”“山寨頭銜”“違規評比”“收費表彰”,避免給任何取巧、鉆營的投機者站臺,更不可向其傾斜資源,為科技工作者營造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公平的創新環境。
面對輿論風暴和官方權威機構親自下場發聲,此時,神奇的事情卻發生了: “歐洲自然科學院”官網上此前被指“超三分之一疑似中國人”的“院士電子百科全書”頁面,5月7-8日一度消失不見;5月9日該頁面再度出現,但卻少了一些中國人的名字!
個中原委,相信絕對不是巧合。而是大有文章!有心人如果對比一下“消失的他“名單……肯定會有驚喜!
【B站大V吐槽兩位”90后院士“,其實名單還不止】
在各大門戶、社交網絡和視頻網站上,相關話題的熱度也居高不下。其中在號稱這一代年輕人聚集地的嗶哩嗶哩(簡稱B站)上,以大UP主(視頻界的大V)“耿同學“的吐槽較為典型。
5月12日,B站知名UP主“耿同學講故事”發布視頻專門提到了兩位年輕的“90后院士”:田某院士、譚某某院士。
(來源:
http://www.xibujuece.com/2024/0420/302222.html
據網絡查詢,兩位“90后院士“的資料是這樣的:
“田院士系生命醫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常務理事。2016年榮登福布斯30U30(即30名30歲以下青年行業領軍人物)排行榜。他出生于中醫世家,從小跟隨外公和母親學習中醫診斷及治療,擅長獨門的中醫數字化診斷及針灸技術。高中畢業后,赴日本、德國、美國留學,系統學習了現代醫學。“
“譚某某院士,1990年8月生。烏克蘭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南大學教授。2019年獲得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入職中南大學湘雅藥學院;2020年創辦湖南致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任首席科學家;2022年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和“攀登計劃”;2023年11月任中南大學“院士工作站”執行主任,12月當選為烏克蘭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看起來,兩位“90后院士”在各自的領域里似乎都有相應的建樹。但看熱鬧不嫌事大!有神通廣大的網友發現:根據網上關于歐洲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名單,通過搜索當選院士人員的信息,2023年當選歐洲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人員中,還有一位90后的“重量級”人物李某錫。
李某錫與前兩位“90后院士“也有明顯不同:前兩位均分別長期從事某一項專業領域,而李某錫院士從大學到工作到如今,橫跨了酒店管理、外語教育培訓、國際科技經濟等三個以上的專業領域。用網絡話語來說,確實太牛了。
【神秘的“90后三院院士”竟身背“限高”令?外籍院士評選水有多深?】
有網友進一步深扒,從百度百科和媒體報道看,這位“李某錫院士”的title可謂是華麗:南加州大學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后、中國專家科技經濟咨詢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家論壇副主席、英國皇家學會工藝院院士、南非皇家學會會士。
田某院士、譚某文院士都有相應的專業,而李某錫院士則是在技術經濟與創新管理領域的專家。難怪有網友疑惑:這個領域是可以出院士的領域?李某錫院士在這個領域的學術造詣是哪些?相關評選標準又是怎樣的?
但通過知網搜索,沒有任何學術論文。而在天眼查通過搜索“李某錫”,卻出來李某濤的名字,并且跟北京學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瑞酒店管理學院有一定的關聯。
來源:
https://www.bhi.edu.cn/16/90/tw_detail.html?type=1
通過照片對比,此為李某錫院士似與李某濤為同一人?筆者不敢妄下結論,感興趣的自行研究。
資料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U5ODg0MQ==&mid=2651771646&idx=1&sn=f456d10d72b2b0586bb8da1b1f25752f&chksm=bcc37d688bb4f47e75fe36bada0b85456cfc92febee041f5d989b4d2b593eee09d1497e18cfa&scene=27
資料來源:
這位李某錫院士曾是2009級“中瑞酒店管理學院”酒店管理系學生——從這里分析,他很可能是1991年出生,2023年8月當選歐洲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時他才32歲。而在這之前,李某錫還成為了南非皇家學會會士、英國英國皇家學會工藝院院士。據此可看出,李某錫才是更年輕、很可能也是最年輕的“外籍院士”,而且還是“三院院士”。
資料來源:
https://www.sohu.com/a/684894363_121198369
不過與李某錫院士關聯的北京學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似乎有些問題,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是做英語培訓業務,公司已于2021年6月23日被吊銷,涉及37個司法案件,20余個限制高消費令。
資料來源:
https://www.tianyancha.com/company/3055925391
這不禁讓人感慨,這其中到底有什么故事?光網友扒一下神秘的“90后三院院士“就有這么多奇怪之處,名單上的其他問題人物是否也有相關故事呢?
【結束語】
坦率說,市場經濟中永遠是有需求、自然就有供給。類似的問題短期內難以杜絕,但隨著這類現象的不斷被曝光和關注,社會大眾、相關部門都會逐漸認識、了解這種中西文化、制度等方面差異。 那些諸如“歐洲自然科學院”的山寨院士頭銜,可能會慢慢失去市場。
一場真正有意義的公眾議題討論,不能只是吃瓜、八卦、看熱鬧,而是得出有益的經驗和有明確結論的結果。還是那十六字哲學真言: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雄觀,資深新經濟觀察家、知名意見領袖,國內首個嚴肅科技脫口秀“雄辯”主講人、十大科技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藍港等著名互聯網公司負責相關營銷工作,參與5次IPO,橫跨行業主要領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熱點快評,發布于微信、微博、頭條、百度,各大門戶及科技博客、媒體社群、短視頻等30+全部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最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FT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