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彝原本是燕王朱棣的部屬,洪武年間即在燕山右衛(wèi)擔任百戶,是地地道道的所謂“燕王系”成員。朱棣起兵之時,盡管趙彝已升任永平衛(wèi)指揮僉事,但他毫不猶豫地加入造反隊伍,成為燕軍中的一名戰(zhàn)斗先鋒。
朱棣稱帝后,為表彰趙彝的不離不棄與耿耿忠心,特封其為忻城縣伯,賜予千石俸祿。永樂八年,更委以重任,命其鎮(zhèn)守宣府這一戰(zhàn)略要地。
圖片點擊可放大
明朝忻城伯爵位世系圖
盡管趙彝只獲封為伯爵,但其家族在明朝早期軍方高層中始終占據一席之地。以第二代忻城伯趙榮為例,他在正統(tǒng)和天順年間分別執(zhí)掌前軍都督府和南京軍府,這兩個機構均是大明軍隊的直接管理機構,足見其家族在軍方的深遠影響力。
除此之外,忻城伯一脈在明末的時候,其實本身是屬于有實權和兵權的勛貴,甚至還被帝王委以重任。
第八代忻城伯趙泰修自萬歷十一年起,相繼出任南京左府僉書與南京中府僉書。而第九代忻城伯趙世新更是備受重用,于四十四年統(tǒng)領京營。
至崇禎年間,趙家聲勢更為顯赫。第十代忻城伯趙之龍深受崇禎皇帝的器重與厚望,被視作杰出的武將。當天下陷入動蕩之際,趙之龍被賦予守衛(wèi)南京這一重大使命。
憑借軍權的支持,崇禎皇帝在北京自盡后,趙之龍在南京城內掌握了實權。當福王建立南明政權時,他更是晉升為能左右朝局的核心。
然而遺憾的是,盡管趙之龍在南京及南明政權中握有實權,但由于其個人能力有限,他未能有效領導南明抵御滿清南下的侵略。最終,他甚至直接向清軍投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