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語
位于舟山的浙江海洋大學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交流活動“in 舟山 連世界”,為海外留學生創造機會走訪感知舟山城市生活、參與城市治理。浙江海洋大學不斷擴大“國際友人群體”,發現并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傳播能力、多才多藝的外籍留學生,塑造其舟山城市“建設者”“志愿者”“傳播者”的角色。海外留學生充分建立起與舟山的情感聯系,并借生動的國際傳播話語與新媒介表達形式,踴躍參與到對外講好舟山發展治理、鄉村建設、紅色文化、數字經濟的地方故事中來。
《in 舟山 連世界——國際友人講好詩畫江南“山海共富”故事》案例
一、主要背景和案例概述
隨著來華留學人數持續增長,來華留學生已成為世界了解中國、讀懂中國的重要窗口,也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力量。“in 舟山 連世界”案例以浙江海洋大學面向來華留學生開設的《中華文化探索課》為依托,以語言為基礎,以實踐為特色,引導廣大留學生深入了解浙江舟山的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生活和高新技術發展,走訪體驗舟山鄉村建設、紅色文化、數字經濟,打造了一大批知華、友華、親華、愛華的來華留學生,并轉化為舟山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的生產力。
二、“in 舟山 連世界”國際傳播亮點
海島小城留住大愛,在日常生活中,留學生們紛紛化身主播,或是體驗舟山海鮮,或是挖掘漁村文化,在種種獨特風味中品味城市特色,成為舟山國際化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亮麗風景。
(一)舟山靚麗的名片:海外留學生走訪舟山,化身主播共譜“山海共富曲”
近10名來華留學生參加由浙江日報和舟山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in 舟山 連世界”,走進定海新建村、普陀路下徐村,深入嵊泗、岱山,在詩畫江南里品味浙江“山海共富曲”,被106家海內外知名媒體報道和轉載,提升了舟山城市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受定海區委宣傳部邀請主持“你好!禮堂”全省禮堂日聯動直播(舟山場)。
“in 舟山 連世界”海外留學生體驗舟山文化
(二)舟山跨文化溝通的橋梁:海外留學生積極參與舟山社會公共事務
浙江海洋大學來華留學生主動參與舟山公共治理,為賡續中外友誼貢獻青春力量。從拍攝宣傳視頻向世界講述“海島共富”的精彩故事,到走大街、串小巷對各類英語宣傳及標語糾錯;從參與指揮交通、垃圾分類等志愿活動,到走進舟山定海區華康頤養院關愛老人;從學習和傳承非遺文化“跳蚤舞”到走進青海玉樹囊謙開展為期兩周的支教活動。海外留學生身體力行,搭建起跨文化溝通的橋梁,如浙江海洋大學7名留學生受邀參與“在舟山近距離感受‘‘中國之治’”友好交流活動,活動中孟加拉籍留學生方舟以主播身份講述自己眼中的舟山人大制度,讓更多的國際友人“了解舟山”“看懂浙江”。
(三)舟山城市形象的“代言人”:留學生多平臺、多形式發出舟山聲音
從自媒體平臺表達到省市官方媒體平臺發聲,浙江海洋大學的來華留學生逐漸成為舟山城市精神及展示舟山國際風貌的“代言人”。浙江海洋大學2022級畢業生、俄羅斯籍留學生梁小飛就是一位這樣的“國際友人”。他在舟山創城成功后,獻唱《戀上一座城 名字叫舟山》,與哈薩克斯坦籍留學生戴安娜等共同參與創城系列宣傳活動;參與錄制《來華留學生心中的十九大》;受邀參加舟山市統一戰線“唱支漁歌給黨聽”文藝演出演唱《軍港之夜》;在深入體驗螞蟻島精神的基礎上,用文字撰寫了中國實踐故事,并發表于人民日報國際版。
基里巴斯籍留學生丁偉赴嘉興南湖、桐鄉、烏鎮等地參訪,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史,直觀感受了中國新發展理念在創新、綠色、農村建設等領域的實踐成果和巨大發展成就。他以此為題材創作的視頻在“人民日報國際”微信視頻號、中國駐基里巴斯大使館Facebook賬號等國內外媒體上發布,獲得廣泛關注和好評,其參與錄制的Kiribati Student In China被中國駐基里巴斯使館官方賬號發布,丁偉本人受到基里巴斯總統和中國駐基大使的親切接見。
基里巴斯籍留學生丁偉參與錄制Kiribati Student In China
三、“in 舟山 連世界”國際傳播方法
(一)完善頂層設計,形成整體牽引力,實施“6 C”工程,打造留學生海大品牌
來華留學生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參與者與受益者,具備講好中國故事的情感“支點”。因此,學校充分為來華留學生搭建講述故事的平臺,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頂層設計為統領,實施“6 C”工程( Chinese Language Course,Cultural Awareness Cultivation,Cultural Practice,Cultural Identity,Cultural Celebrities,Cultural Communication),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讓學生夯實語言基礎,增強跨文化意識,提升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專業技能,增強對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
(二)聚焦校園文化、城市文化、國家文化,打造“海洋”特色鮮明的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課程
浙江海洋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于向世界展示真實、客觀、立體的中國。2017年秋季為來華留學生開設了《中國概況課》,包含攀巖、龍舟等體驗課程。2020年秋季,將具有特色的“海洋剪紙”“非遺文化——跳蚤舞”“漁民畫”“魚繩結”等傳統文化融入《中國概況課》課堂,把語言學習、文化體驗、感知中國三者有機結合。2022年秋季,對《中華文化探索課》進一步升級,將“八八戰略”“海洋強國夢”“浙江實踐”加入課堂,并與課程思政相結合,進一步推進社會實踐深度融入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
浙江海洋大學為留學生開設剪紙課
(三)充分利用城市優質資源,建立感知中國·浙江海洋大學來華留學生文化探索基地
學校國際教育學院與云南德宏州委宣傳部、舟山市螞蟻島管委會、登步島管委會、舟山心親農農場共建感知中國·浙江海洋大學來華留學生文化探索基地,與新媒體(浙江大腦科技)簽署框架協議聯合開展外宣,與企業(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社區(金雞山社區)、鄉村(白泉鎮金山村)等校外有關單位結對子,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強化多方聯動,鼓勵來華留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全方位、多角度感知中國文化,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浙江故事、舟山故事。
四、“in 舟山 連世界”國際傳播效果
通過“世界眼看舟山”“in 舟山 連世界”“‘重要窗口’海島風景線”“小島你好”等專題活動以及創城志愿活動、創城歌曲創作、“抗疫”歌曲創作、亞運寰游記系列宣傳視頻錄制、社區志愿活動、義務支教活動、海島非遺文化傳承、城市宣傳片錄制等文化體驗形式,浙江海洋大學的來華留學生們以“他者”身份向世界講述與舟山的特殊緣分,向世界傳播舟山“金名片”。“in 舟山 連世界”專題活動得到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德國新聞網、法國青年網、歐洲新聞網、非洲時報等海內外共106家媒體報道,閱讀量近200萬人次。
本案例由浙江海洋大學(王晉寶、劉超杰、鐘偉良)推薦。
責編:李佳藤、謝曈、周煜
美編:周煜
“面向‘Z世代’青年的國際傳播案例征集評選計劃”是由人民日報社辦公廳、清華大學智庫中心聯合支持,環球網、清華大學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國青年報社攜手發起,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院作為平臺支持的一項案例征集計劃。
經過業界與學界專家共同評審,共選出獲獎案例35個,包括“十大優秀傳播案例”“國家重大戰略議題類優秀案例”“中華文化傳播類優秀案例”“城市形象傳播類優秀案例”“品牌傳播類優秀案例”以及“國際意見領袖類優秀案例”等六個類別,本篇推介案例出自“城市形象傳播類優秀案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