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語
在加強全球能源合作背景下,國家能源集團會同中國外文局舉辦“世界青年能源行”國際交流活動,活動邀請來自五大洲12個國家的16名世界青年走進國家能源集團,參訪企業智慧化建設、清潔煤電、海上風電等多項目,體驗中國式現代化能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生動實踐。活動運用多樣化的傳播手段和豐富的表達形式,實現全媒體高效國際傳播,以沉浸式體驗激發國際青年積極分享,借力國際青年的聲音展示中國綠色能源轉型成果,講好中國綠色發展故事。
《“世界青年能源行”:講好中國式現代化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故事》
一、工作背景
在加強全球能源合作尤為緊迫和重要的背景下,國家能源集團會同中國外文局舉辦“世界青年能源行”國際交流活動,活動以“清潔能源、綠色發展、美好生活”為主題,邀請來自五大洲12個國家的16名世界青年走進國家能源集團,親身感受綠色國能、創新國能、智慧國能、美麗國能的風采,體驗中國式現代化能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生動實踐,積極分享所思所想所悟,發揮青年智慧與創新力,為促進全球能源合作貢獻青春力量。
“一個人無法改變世界,但我們一起就可以。”這是來自南非青年魯瓦塔的感慨,也是全體國際青年的共鳴。“世界青年能源行”為各國青年搭建了一座探索綠色未來的橋梁,讓思想火花在跨越國界交流中迸發。
“世界青年能源行”案例
二、成果亮點
(一)“碳”尋綠色中國,領略中國高質量發展
體驗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世界青年能源行”中,國際青年走進國家能源集團生產指揮調度中心,了解集團基于煤炭、電力、化工、鐵路、港口、航運六大業務板塊,形成的產運銷儲用緊密協同的運營模式。一體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協同、可視化高度融合的協同調度指揮智能化平臺展示了國家能源集團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成果。走訪活動成為國際青年們認識中國能源企業的第一扇窗口,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國際青年參觀國家能源集團生產運營協同調度指揮中心
探索“捕碳”增效創新科技。在江蘇泰州電廠,國際青年近距離接觸世界首臺百萬二次再熱機組和亞洲最大火電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深入了解煤電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所發揮的基礎性支撐調節作用,與科技賦能下化石能源轉型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中國在積極解決碳排放問題,這些創新技術對推動全球綠色低碳發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來自阿富汗的中國石油大學博士何賽表示。國際青年們在120米高的電廠爐頂感受不同能源形式的獨特魅力,在國內最大出力無人值守螺旋式卸船機參觀時,為“碼頭不見煤、空氣無粉塵”的清潔環境所觸動。
國際青年們登上120米高的電廠爐頂感受不同能源形式的獨特魅力
追溯中國海上風電發展歷程。在龍源海上環港風電場,國際青年們走近潮間帶風場探尋海上“大風車”的奧秘;在龍源江蘇海上公司,他們穿戴工作裝備體驗檢修人員的日常工作。實地參訪清潔煤電、綠色“捕碳”、海上風電等項目,帶領國際青年深入了解企業履行全球企業公民責任、推動能源綠色發展和全球氣候治理的努力,感受到中國節能減排的決心和行動。
國際青年們在龍源海上環港風電場合影留念
(二)青年交流互鑒,攜手共建綠色能源未來
青年交流,以人為媒增進國際友誼。在活動啟動儀式上,國家能源集團的青年代表向國際青年生動分享了國家能源集團在南非、希臘、印度尼西亞的海外項目,以及國內綠色礦山建設的積極實踐。青年間的交流深化了國際友人們的認識,深受感觸的他們也各自分享了對世界能源轉型和國際能源合作的未來愿景。在活動過程中,中外青年還一同探索中國能源行業,體驗中國美食、慶祝生日,交流文化,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世界青年能源行”青年現場參觀、交流
專家座談,在問答中加深能源認識。結合此次行程的所見所聞,國際青年向專家提問互動,并以圖片故事的形式分享了他們在此次行程中留下的“能源印象”。青年們以開放而深刻的觀點與專家展開思維碰撞,領會凝聚綠色發展、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識。
國際青年與國家能源集團工作人員一同進行交流座談
三、工作方法
“世界青年能源行”以“Z世代”青年和中國能源為傳播關鍵點,進行一系列創意策劃:一是與高端智庫緊密合作,創新外宣形式。通過“智庫+企業”方式凝聚國際傳播主體智慧,案例借助邀請世界各國青年走進集團參訪的形式,創新外宣方式,取得良好成效。
二是做好沉浸式體驗,講好中國故事。案例以青年人喜愛的TED演講形式呈現南非、希臘、印尼的項目建設情況以及準能集團的綠色礦山建設情況。同時也用體驗代替宣講,用事實佐證成果,組織登上泰州電廠4號爐爐頂沉浸式感受清潔高效電廠環境,踏進如東潮間帶風電場沉浸式體驗風機運行檢修等活動,把中國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故事傳遞得更深遠。
三是創意內容動態播發,持續做好活動傳播。活動提前策劃每日宣傳方案,通過文字、圖片、視頻以及新媒體等多元化表達形式跟進每日行程。產出《GO!世界青年能源行》《“世界青年能源行”他們這樣說:》《在泰州,“世界青年能源行”的沉浸式體驗》《“世界青年能源行”,灘涂上的“大風車”》《“世界青年能源行”他們的PLOG》等高質量融媒體作品。
四、傳播效果
“世界青年能源行”海外傳播共覆蓋234家國際媒體,包括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不同頻道共26條報道)、美國廣播公司(ABC,不同頻道共19條報道)、福克斯廣播公司(FOX,不同頻道共23條報道)、華盛頓每日新聞(The Washington Daily News)、美國快報(American Press)、《先鋒》(The Pioneer)等。按各家媒體的月潛在用戶計算,平均每條新聞約觸達53萬余名讀者。海外社交媒體層面,在X(原Twitter)平臺上,“Green Agent”官方賬號、“White Windmills on the Aegean Coast”官方賬號等發布“世界青年能源行”相關報道。
“世界青年能源行”國際報道示例
國內媒體方面,新華社、科技日報、人民網、環球網等媒體積極報道了本次活動,國家能源集團推出專題系列報道,形成十余篇圖文稿件與融媒體作品,實現自有平臺、海內外媒體、社交媒體平臺同步傳播。
此外,許多具有影響力的國際青年參與本活動,其中不乏Tik Tok、YouTube等海外社交媒體的知名意見領袖。他們在自己社交媒體賬號中分享自身真實體驗,記錄下集團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故事和新時代中國故事,進一步豐富傳播模式與渠道。
本案例由國家能源集團推薦。
責編:李佳藤、謝曈、朱婷婷
美編:周煜
“面向‘Z世代’青年的國際傳播案例征集評選計劃”是由人民日報社辦公廳、清華大學智庫中心聯合支持,環球網、清華大學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國青年報社攜手發起,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院作為平臺支持的一項案例征集計劃。
經過業界與學界專家共同評審,共選出獲獎案例35個,包括“十大優秀傳播案例”“國家重大戰略議題類優秀案例”“中華文化傳播類優秀案例”“城市形象傳播類優秀案例”“品牌傳播類優秀案例”以及“國際意見領袖類優秀案例”等六個類別,本篇推介案例出自“品牌傳播類優秀案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