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張水明)6月2日,在漢川市分水鎮聯合村千畝蔬菜基地,成片種植的豇豆長勢喜人,一排排支架上掛滿了翠綠的豇豆,豇豆垂條細長、豆粒飽滿。
“為了保證豇豆的新鮮度,我們每天5點下地采摘,8點多鐘讓貨車拉到外地銷售。現在隨時可以滴灌,干部們服務又到位,我們勁頭更足了!”分水鎮聯合村五組村民楊元美樂滋滋地說。
楊元美今年61歲,一家5口人,她和丈夫種了近10畝特色蔬菜,其中種了2畝豇豆。眼下迎來了今年首個收獲季,自家地里的農活忙完后,她還到本村種植大戶的地里采摘豇豆。“前一段時間鬧干旱,干部們在田間地頭奔波、引水抗旱,派專人來搞滴灌,還指導我們打‘生物藥’……我的兒子媳婦可以安心在廣州打工。”楊元美說。
據了解,聯合村達海蔬菜專業合作社采用“玉米+豇豆+菜薹”三茬連作栽培模式,年產各類蔬菜6000萬斤,年銷售額5000多萬元,帶動400余戶菜農戶均增收5000多元。豇豆生長周期短、產量高、經濟收益快,屬于“短穩快”的農作物。依托達海專業合作社,輻射播義、鮮魚等村發展“雪龍一號”豇豆種植,面積1.5萬畝,每畝產值9000多元、純收入6000多元。
聯合村“兩委”、駐村干部積極籌集資金、組織人力,對蔬菜基地總長2.8公里進出水渠進行清淤、清雜;相關部門投入103萬元,對聯合村進出水閘進行改造,并聽取群眾意見,興建了一座冷庫,解決蔬菜保鮮難題;對1.77公里長的護村河清淤,并將河底擴寬4.8米;投入資金4萬余元,對3組村后通往種植基地的主橋進行改造,方便農戶出行。今年以來已解決民生難事4件,并擬定了6個共同締造項目清單。
“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持續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以合作社為載體,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水肥一體化滴灌、噴灌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蔬菜質量和種植效益,讓鄉村更富美,讓群眾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分水鎮主要負責人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