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發現,醫生這個群體可能是讀書最多(大醫院人均博士入職門檻),工作壓力最大的人群(每日面對生死疾病)!
寒窗苦讀數十年好不容易熬出頭,然而大多數醫師除了在醫院兢兢業業每日打卡上班之外,想提高收入多賺錢似乎越來越難……不少剛畢業進入的醫院的90后醫生,經常調侃自己窮到要要飯,需要四處搞副業才能活下去。
那作為一名想提高收入的醫生,該如何“開源”?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適合醫生做的安全合法的副業。
一、多點執業、在線問診
2019年醫師多點執業正式推出以來,結合互聯網醫院的興起,使得大量的患者即使在家也能輕松便利地享受遠程在線問診業務。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患者到院就診排隊時間長、掛號難的問題。
近年來涌現的各類在線問診平臺,在互聯網醫院模式支撐下,需要大量多點執業的互聯網醫院醫生,來承接海量來自普通群眾的線上遠程診療、在線問診業務。
這類在線診療必須要求專業對口、解答有效。且大多按單結算,多勞多得。這就很適合我們各科的醫生在空閑時間做。
據調查,現在各地很多的互聯網醫院都缺醫生,在線診療的多點醫生,這一塊仍有海量的缺口。
二、健康科普知識推廣
2022年,衛生健康委網站公布了《關于建立健全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的指導意見》,鼓勵醫療衛生行業及相關從業人員創作和發布更多優質的健康科普作品。
現在的網絡媒體發達,許多人都是通過公眾號、短視頻來了解健康知識。擁有高度醫學專業知識的醫生,作為健康領域的專家,就非常合適做健康科普知識的推廣。
現在各大媒體等都很希望與專業醫學人士合作。醫生通過接受媒體采訪、開設科普專欄、撰寫科普文章、開通新媒體賬號、制作短視頻,借助全媒體傳播手段,開展科學權威高質量的健康科普,不僅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收獲大量粉絲/患者和流量,還能順帶著獲得各種額外的收入。
三、陪診導診員
不少人去醫院就診時,可能都對復雜的科室分類和林立的高樓而感覺苦惱無從下手。對于腿腳不便的老人而言更是如此。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陪診師導診員這一新興職業逐漸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陪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就診全程陪同患者用戶,代跑腿辦理各種手續事項,包括取號,簽到,繳費,排隊,取藥等。大多按小時計費。
有從業者表示,單次陪診收入在200-500元不等。如果你有足夠的空閑時間,又對醫院的布局爛熟于心,也可以嘗試下這個業務。
四、科技成果轉化、專利變現
很多人可能認為發明創新門檻很高,是頂尖學者才能觸及的兼職方式,其實科技創新、研發創新以外,也有很多身邊能觸手可及的實用新型類發明。
曾有一位醫務人員,結合巡視病房經驗,發明病床旁吸引裝置的便攜消毒裝置,通過專利成果轉化,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還有一位醫務人員,發現外科手術后,常見的體外引流管的滲液感染問題后,就用簡單自制的無菌貼膜實現了引流管的密封和負壓,并成功申請到了國家專利。
如果你留心日常的接診、手術過程,發現了某個能夠改進的地方,不妨將這個靈感變為現實?;蛟S就會有不一樣意外收獲哦。
近幾年緊縮的大環境之下,對于門檻高壓力大收入低的基層醫務人員,“開源”搞副業已經是很多人的日常所需。
不過,在安全合理增收的同時,我們的醫師家人們,請注意千萬不要去觸碰法律的紅線。做好本職工作,不能“舍本逐末”。
你還知道哪些適合醫務人員做的副業呢?一起來分享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