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人設有點賣不動了。
不知從何時起,觀眾對真人秀的不信任開始極速發酵。每當有節目露出了某位明星的住所,彈幕就會有人跳出來火眼金睛逐幀分析細節,爭辯這個家是真是假,究竟是自住還是臨時租房、借酒店。
就連前不久播出的《燦爛的花園》中的張頌文也沒能幸免于難,只是在村里購置新家植物、家具的時候比較節約多砍了幾次價,就被網友質疑是立假窮酸人設,搞得他只能親自下場回應。
這種不信任,多半來源于翻車不斷的明星人設。
早年間真人秀節目喜歡為了節目效果和看點為嘉賓立人設,但顯然,不是每一個“人設”都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而每有一位明星塌房,TA在曾經參加過的真人秀中所立的“假”人設都將淪為路人、粉絲互撕的戰斗素材。
面對這樣的“真假”困境,未來的真人秀要如何自證?如何破局?最近的一檔韓綜給到了冷眼一些思考:《真實還是設定:優雅的人生》。
節目模式大致為:每期邀請3位(組)明星來展示自己的生活片段,并與觀察室3位MC全炫茂、曺圭賢、Mimi金美賢一同觀察吐槽。不過與傳統的生活觀察類節目有所不同的是,每期3位(組)被觀察的嘉賓中,至少有1位明星的生活片段是“假的”——TA在扮演一個設定好的角色。
在關于真人秀“真假”的質疑和討論不絕于耳的當下,節目的主旨昭然若揭:既然觀眾覺得真人秀都是“演”的,那我們不如就直接“演”給觀眾看。
質疑我作秀?干脆演給你看!
前文我們提到,觀眾對于真人秀的不信任早已根深蒂固。而《真實還是設定》恰恰是利用了這種不信任,并把它順理成章地引入節目,化為了核心模式,以此回應觀眾的質疑。
“真假推理”本身并不稀奇,但把推理的焦點放置于“明星人設”之上,是節目最大的創新。
這意味著雖然每位來到節目中的明星都口口聲聲地說“我的日常片段是真實的”,但觀眾知道,他們之中有人在用演技說謊。
由于整期節目中觀察室的任務和落點在于推理出哪位嘉賓的片段是假設定,于是乎,如何讓假設定混入其他真實日常片段,以假亂真逃過觀察室的火眼金睛,成為了節目最大的挑戰和看點。
接下來冷眼以幾個片段為例,拆解這檔節目能“以假亂真”獲取信任的秘訣。
首先,合乎邏輯的人設和劇本是信任的基礎。
真人秀不比影視劇類的虛構作品,要讓觀眾對內容建立信任,認為這就是明星的真實生活,那么一個不脫離明星本職身份和脾氣性格的人設和劇本,是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期節目中性格坦率豁達又偶爾脫線的初代偶像G.O.D成員樸俊亨,展示了自己有些“離譜”的日?!獮榱藴蕚鋱F體的25周年展覽常常因練習繪畫外宿工作室,甚至邀請了同隊的安信源前來擔當人體模特,揚言要用新概念“裸照”(人體繪畫)記錄下年過半百老愛豆們人生的“第二個全盛期”。
在這么一個“離經叛道”的設定之下,觀察室對他的質疑也僅僅指向畫功和畫風,卻沒有對他想攜眾老年愛豆開“裸照”展的夸張想法有一絲懷疑,只因這一切確實是那個他們所了解的小俊哥會做的事。
另外,在合理的人設之上,明星從真人秀延續到觀察室的演繹為信任加碼。
擁有多部古裝武打動作代表作的硬漢演技派男演員張赫正在為進軍好萊塢、加入海外作品做準備,努力練習英語口語和武打技能,與好萊塢和韓國的經紀公司2位代理人進行了一場三方視頻會議后,又和武術團隊排練、拍攝了需要給到好萊塢方的武術片段。
片中提到,張赫前幾年有一部電影曾在LA上映,在美國舉辦首映禮的時候認識了許多業內人士,也是那時產生了這個項目的想法,并籌備至今。
見項目的背景由來合情合理,觀察室立馬針對項目細節展開質疑,張赫對自己所負責的工作內容解釋得頭頭是道,但是聊及項目名稱、合作公司,他都以保密協議為由三緘其口。
由于當期的另外兩位明星嘉賓正巧都有過英語國家背景,于是兩人的炮火都集中到了張赫的身上,對他片段中外國人的英語口音、英語郵件的語法一一指摘。然而即使面對并非指向張赫本人的質疑,他的表現也始終十分從容。
嘉賓在觀察室的表現有多么讓人信服,真相大白的瞬間就有多么令人震驚。再回看片段時就會發現,即使真人秀片段中的細節仍有不少紕漏,演員在觀察室的臨場應變能力和對劇本人物設定的信念感,是對觀眾信任度的有效加持。
由此看來,《真實還是設定》確實承接住了觀眾對“明星假人設”的好奇與討論,雖然不能說完全為真人秀“真假”困境解了套,但也確實通過明星的優秀演繹,在為過往束手束腳的真人秀制作松綁的同時,為節目增添了不少懸念和看點。
一檔滿足觀眾審判欲的節目
不同于早年綜藝觀眾喜愛的狗血互撕劇情和包裝精美的明星光環,如今的真人秀“作秀”立人設、節目組預設劇本、后期神剪輯等操作讓觀眾的不信任逐漸加深,反而是丟掉包袱后的真性情和反差感更受觀眾喜愛。
《花兒與少年·絲路季》中“一天整一個小節目”的辛芷蕾,即便反復強調自己要立的人設是“優雅知性”,即便緊接綜藝《繁花》開播李李大爆,歸來卻仍是“東北大呲花”……
“虛假的人設”接受審判,“真實的人設”觀眾愛看。
《真實還是設定》就是一檔帶著觀眾一起審判“真假人設”的綜藝。
節目在觀察室中設置了拍燈環節。當片段內容的令人起疑,觀察室中MC和嘉賓面前的亮燈按鈕就起了作用,每每觀察室看到不可信、可討論的細節或關鍵劇情的時候,按下按鈕即可暫停Time Out開啟不吐不快的“審判”模式。
因為每期節目中嘉賓的片段必有假,就使得嘉賓之間有了天然的競爭關系:只要對其他人的質疑多一分,就意味著自己被質疑的可能性少一分。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于是,除了觀察室的3位MC始終保持推理猜疑的狀態之外,在播放其中1位嘉賓的片段時,另2位嘉賓也會自動加入審判行列,抓住機會拼命抨擊,將質疑的目光從自己身上轉移走。
觀察室內戰況激烈,沖突滿滿,笑點不斷。
而由于節目的重心從“生活觀察”轉移到了嘉賓的“真假人設”,觀察室的核心視角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通過增加推理、猜測明星生活片段是真實還是設定的環節,觀察室與真人秀之間的關系,由傳統生活觀察類節目的展現生活與窺私吐槽,變為了設定與揭穿、演繹與“審判”。
在其他觀察類韓綜中最常聽到的“這正常嗎?”“這是設定吧”“你演得好刻意”之類的吐槽,在《真實還是設定》中卻變成了“假的吧,這要是真的話也太可憐了!”“真的吧,感覺TA不會把演技用在這里”等更加有理有據的推理和判斷。
帶上審視的目光,不論是真是假,每個片段都會充滿“似乎不對勁但又挺合理”的微妙點,讓人傻傻分不清明星嘉賓在片段中所呈現的狀態究竟是演技爆表的虛假設定,還是離了大譜的真實生活。
這一刻,觀眾的審判欲被真人秀留出的懸念和觀察室的嘴替充分滿足,明星的演技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得以被驗證。
演技類綜藝新思路
比起“生活觀察類綜藝”,冷眼更想將《真實還是設定》定義為一次有趣的演技類節目破局。
從《演員的誕生》開始,到《演員的品格》《演員請就位》《演技派》,再到最近的《無限超越班》,內娛的演技類棚綜IP正在一步步地從半素選秀走入明星競技的模式陷阱。然而,棚內片段演繹導致劇情失真,演技不足、沉浸角色不夠導致節目片段無法超越原片被嘲,節目從演技比拼淪為提供熱搜的平臺,成為了這一類節目普遍存在的問題。
同樣是比演技,《真實還是設定》明顯更自然也更有趣。我們不難發現,在節目中,演技實現了極致的沉浸感和真實生活場景的落地。
這樣打破了“競技套路”的演技類綜藝,還有冷眼非常喜愛的《尋找金無名》?!秾ふ医馃o名》每期安排3位無名后輩隱藏在特定的職業人群中,由MC組成推理團進入該職業場景推理找出金無名;還有《Scene Stealer – 電視劇戰爭》,主打即興表演的概念,邀請演員組隊在節目組設定的場景或給出的劇本開頭進行即興發揮挑戰,都是大家可以去汲取靈感的寶藏節目。
而針對《真實還是設定》本身,除了能為“演技”類節目提供新模式血液,節目的設定也很契合國內觀眾當下對內容的接受偏好。
如果說此前真人秀更多是在滿足觀眾對于明星個人生活的窺私欲,那近些年,相比起被動接受節目組通過真人秀“投喂”的內容,這一屆的觀眾們似乎更熱衷于自己挖梗、玩梗。
《真實還是設定》的審判模式無疑能為觀眾制造出充足的討論、二創空間。
當然,在節目中,受韓國前后輩及演員偶像地位不匹配等客觀因素影響,觀察室的吐槽時常會顯得不夠精準又不夠辛辣。
如果在國內制作,讓何炅這種人緣好情商高,或是吳鎮宇這種演技大咖敢于吐槽,又或是李雪琴這種心直口快足夠幽默的嘉賓擔當MC,一定會有超越韓綜的效果。
同時,要是能再有被觀察嘉賓的好友來作為每期飛行嘉賓,或是同組前來的嘉賓之間是相熟的關系,那留給觀察室的喜劇分量將會呈指數級增長。
但無論如何,《真實還是設定》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節目模式的探索樣本,借觀眾的好奇作為新支點,讓陷入困境的演技舊題材,得以在生活場景中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演技不止競技,演技綜藝也還有更多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