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慷慨解囊的朋友們的打賞,我的推薦,我的認知能得到您的肯定,一直是我堅持的動力,非常感謝!
從豆瓣或IMDB top 250來看,好電影幾乎都好得千篇一律,雖然故事不一樣,內核不一樣,但核心本質卻都是對社會的抨擊或對人性的解讀,這一點幾乎沒有一部好電影例外。
但是對于爛片來說,就真的爛得千奇百怪了!
尤其是李連杰的這部《冒險王》,在整個爛片界都是屬于極為炸裂的存在!它既爛得史無前例,又似乎合情合理,所以整部電影就處于爛與不爛之間反復橫跳,極為有趣。而更為厲害的是,以如今的時代背景來看本片,本片又可以說是一部劃時代的神作。
因為它誕生了一個新的流派,就是“虛擬現實”電影,通過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相互影響,呈現一個極為宏大、奇幻、詭異的世界,其后世作品中,中國人最熟悉的代表莫過于《刺殺小說家》。
所以,當年《刺殺小說家》的第一版預告出來的時候,落雪就把該片和《冒險王》聯系在了一起。
《冒險王》是由程小東執導,林偉倫、邵麗瓊、司徒卓漢編劇,李連杰、關之琳、楊采妮、金城武等主演,拿到了1300萬港幣的票房,位列當年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第18名,可謂慘敗。但在中國臺灣省、韓國等外埠市場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華語電影票房排行榜中位居第2,僅次于成龍。
本片在豆瓣上也有6.2萬人為其打出6.8的評分,雖然評分人數不多,但因為當年CCTV6的普及,所以本片在90后的認知里,其實比《中南海保鏢》要知名許多。
以落雪的個人觀感來說,對本片的感情極為復雜,它是童年美好的記憶,但對于電影本身來說。本片故事反復橫跳,雖然有一個極為荒誕的故事將其統一,但其過于隨性的轉折與變化,無不揭示本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爛片,甚至還是爛得極為敷衍的電影。
電影整體風格比之《方世玉》都更為癲狂,有極強的周星馳感覺,與李連杰本身的類型完全不搭。
但是,從后世角度來看,本片又是國產虛擬現實類電影的開山之作,也正是這部電影之后,才會誕生《刺殺小說家》這樣的作品。同時,甚至包括落雪極為喜歡的扎導神作《美少女特攻隊》,其實都是與《冒險王》一個類型。
因此,《冒險王》是一部極為復雜的電影,它爛得獨具特色,卻又可以稱之為跨時代的神作!
另外,說要說明的是,據說我們看到的是補拍版,真正的第一完整版(未拍完的膠片),在當年的一次片場大火中幾乎全部燒毀,李連杰也差點因為煤氣罐爆炸而被炸死,甚至連李連杰本人都評價本片是“最稀里糊涂的電影”
以下嚴重劇透,建議沒看過的朋友,先去看電影,再來看落雪推薦!(沒有渠道的朋友,可以在菜單主頁點擊落雪觀影)
1、跨時代神作
1990年,程小東執導,張藝謀、鞏俐主演的穿越冒險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上映,不僅拿到了2000多萬港幣的票房,位列當年年度票房第五名,而且還在次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8提1中,在周星馳的《賭圣2》中也成為惡搞(致敬)橋段。
可以說《古今大戰秦俑情》在當年風頭一時無兩,而到了1996年,程小東又推出了更為激進的冒險電影——《冒險王》。
而在《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大火以前,國內唯二的主流冒險電影,就只有這部《冒險王》。但《冒險王》更為優秀的地方是它不僅發揚了國內奪寶冒險片的發展,甚至還成就了“虛擬現實”這一特殊電影類型。
電影《冒險王》的故事,其實發生在兩個世界,其一是現實世界的周時杰與莫妮卡的兩人因為離婚而導致的小說“爛尾”故事;其二就是,在小說世界中冒險王與日本女人加美子之間的愛恨情仇,以及奪取先知經盒的故事。
現實與小說雙線并行的故事,是不是就和《刺殺小說家》一模一樣呢?
但是《冒險王》做得最好的地方,其實就是做到了現實與小說之間的相互影響,而不像《刺殺小說家》一樣,只是表面上說相互影響,實際上沒有任何影響。
比如,在周時杰徒弟阿城的代筆中,冒險王與加美子美麗邂逅;而現實世界的周時杰因為痛恨要離婚的妻子,所以在小說世界中,加美子成了拿男人做實驗的殘忍日本女特務;在最后,由莫妮卡重新愛上周時杰并代筆的時候,加美子又變成了為愛付出的十足好人。
而電影中冒險王與加美子,阿城與女工的忽遠忽近,其實都對應了現實中的感情。當加美子是殘忍特務的時候,周時杰與莫妮卡幾乎離婚;而當加美子為了愛而在小說中犧牲的時候,現實里的莫妮卡與周時杰已經重修舊好了。
可以說本片是真正做到了現實世界與小說世界的相互影響,而本片更為優秀的則是將現實的好惡呈現到了小說世界之中。
比如,在現實世界中,明星艾倫幫助莫妮卡離婚,明里暗里表示要當接盤俠,所以他自然就是周時杰最討厭的對象,于是他在就在周時杰的小說里成為了大反派洪洪星星,甚至連加美子這個日本人都在給他打工。
而幫助莫妮卡離婚的陳律師,自然就是周時杰第二討厭的人,所以他在周時杰的小說里,也成為要反殺加美子的日本真正壞人。
這種將現實毫無投射到虛擬世界的設定則要比好萊塢早很多年,直到2001年的《穆赫蘭道》、2011年的《美少女特攻隊》才開始大量采用這種將現實疊加到虛擬世界的設定。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本片的冒險片思路非常受落雪這樣的男生喜歡,加之玄幻元素的加入,讓這種冒險片更為好看,頗有《奪寶奇兵》的感覺。而且本片的打斗,尤其是最后的火劍對決,就非常有看點,特別能打動一個小男孩。
因此,本片還拿到了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動作指導提名。
不過,本片雖然題材新穎、設計巧妙、打斗也頗具看點,但本片的劇情是真的爛,七拼八湊、七零八落一樣的爛,非常多的銜接,更是堪稱侮辱智商。
2、爛得千奇百怪
落雪很難用“千奇百怪”來形容一部電影的爛,但《冒險王》這部電影卻當得起這樣的評價,真的是爛得極富特色。
電影不斷變換的主題風格,不僅生動詮釋了神作小說最后爛尾的真正原因(《刺殺小說家》也沿襲了這一點),更把爛片兩個字貫穿全片。
小說世界加美子的不斷變化,讓這一形象變得極為突兀與不合理,而加美子性格的每一次轉換又沒有得到很好地承接,也就讓加美子這一形象看起來就像是作者一個人在抽風一樣。
比如,加美子本是一個日本侍女,卻忽然成了心狠毒辣的日本特務。本來,從喬裝侍女變大佬,可以算是一種合理解釋。但問題是,隨即,加美子又遭到了手下的反殺,這就顯得毫無理由了,然后加美子這個殺人女魔頭卻又和冒險王相親相愛,甚至成為洪洪星星的手下且反殺了對方。
加美子整個人就隨著不同人主筆,以及不同的心態,最終變成了一個究極縫合怪,忽好忽壞,忽正忽怪,就像一根攪屎棍一樣,攪爛了整部電影。
而電影爛的還不止加美子的不斷變化,更在于整部電影轉折得毫無邏輯,完全就是導演想怎樣演就怎樣演,完全不考慮觀眾的智商。
比如,龍將軍說:“現在日本考古學家,從一個古墓里發現了可以找到經盒的信,根據情報,信放在日本領事館的保險箱里”。而冒險王此前講述經盒的時候說“經盒最后一次出現,據說是在清末”。
綜合整理得出,經盒最后一次出現,其實就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到1912年民國成立的72年間,但是日本考古學家發現經盒的信,又是在一個古墓里,既然是古墓,肯定不是近幾十上百年的墓才對。那墓里面的信指示的線索是在哪里呢?
正義日報!
一個古墓里的信有近100年出現的經盒的線索,而這個線索的結果,則是成立沒有多久的正義日報。然后,要找經盒的日本人,就一直沒有去正義日報掃蕩。
這個邏輯,翻譯過來就是,在一個幾百年歷史的大墓里找到了一個近幾十年才會出現的東西(最后一次出現)的線索,而線索指示會出現在后天辦公室電腦桌面的第二個文件夾里。
這樣奇葩的腦回路,導演也沒有說是穿越,真的就是把觀眾的智商按照地上摩擦。
同樣前后矛盾的,還有校長前面說:“不能打開(經盒),我是鹽幫的后代,我告訴你吧,我們的祖先曾經說過......”后面又說:“我老爸剛剛打開就變成這樣了,所以絕不能打開”。
所以,校長的祖先就是他老爸?那搶經盒的時間,其實就是在幾十年前了!
后面,導演所謂邏輯,導演更是直接不管現實與小說的界限,甚至連阿城都吐槽說“小說里面不是叫莫妮卡”。
可以說這部電影從主線故事到邏輯轉折,再到演員表演,都呈現了一個爛字,也難怪李連杰都評論其是“最稀里糊涂的電影”。當然,這有可能是因為膠片被燒了的原因,但更有可能是劇本本身就真的太爛了。
也正是因為本片拍攝時經歷了火災爆炸、電影質量稀爛、票房撲街,所以李連杰此后才降低了電影拍攝頻率。
綜合來說,本片雖然非常爛,但因為兒時記憶的加持,以及電影故事、設定、動作設計上的新穎,讓本片在爛的同時,其實還是可以一看!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兒,覺得落雪說的還有幾分道理的,就請轉評贊,隨便給一個,想從不同維度了解一部電影,想看好電影的話,麻煩大家關注落雪,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