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選一個最令人松弛的時刻,或許大多數人的選擇都是:下班回家。
準確來說,白天的時間從來不屬于打工人,只有下班后的幾小時,才是真正擁有生活的時間。喧囂繁忙之下,每個人心中都藏著遠離塵世、回歸自然的期許。這份期許,或許并不遙遠,它可以落成于我們日常居住的空間,找回屬于生活本身的寧靜。
焚一炷香,看香氣裊裊,彌漫于整個空間;沏一盞茶,品幽幽茶香,激發味覺到靈魂深處的愉悅;翻一本書,看世間百態,體會差異化的多重人生。“我喜歡這樣的日常,既有平靜如水的安逸,也有熱烈如火的激情。在詩意于庸俗之間,找到生活的平衡,體驗更多美好。”這樣的生活,需要用心感受自然、享受生活、尋找內心的平靜。
而居住于北京朝陽的屋主一家,已然在快節奏的一線城市中,找尋到了自己喜歡的模式。
女屋主是花藝師,日常喜歡插花、喝茶、閱讀,家里收藏了很多喜歡的器皿書籍;男生喜歡戶外運動,騎行、露營是常態,也有不少大件需要收納。兩人一歲半的寶寶正值腦力發育期,各式成長玩具也需要有容身之地。外加姥姥一同居住,三代四口之家,每個成員的需求都需要兼顧。
改造前、后戶型圖
原戶型是個140㎡的三室一廳,地段好生活設施完備交通也便利,南向采光明亮通透,整體是適宜居住的。不過落實到居住細節上還有一些欠缺,比如客餐面積雖大卻無儲物空間、主臥套房動線繁瑣造成部分浪費、主次衛面積小且功能堆積,以及一字型廚房操作空間有限不能滿足日常需求。
于是設計師根據屋主的現實情況,首先在玄關、客餐等空間增添儲物區,增添島臺完善洄游動線,構建T字墻規劃空間比例,調整衣帽間、主臥室進門位置,一系列操作下來幾乎消滅所有空間bug,也在實用的基礎之上,讓空間更符合居住者本身的個性,傳達出具象的生活態度。
入戶玄關,承擔了進出門的全部實際需求,一側拉平墻面做高柜,收納完備也不影響整潔。
另一側妝容鏡清爽利落,換鞋凳高度適中,保證了出門前的儀容儀表整理,也傳遞出空間的文化氣息與屋主的生活態度,踏入其中,也成為了解他們生活的第一步。
透過寬敞的窗戶,可以看到窗外郁郁蔥蔥的綠意,引景入室,帶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進屋內,伴隨著悅耳的鳥鳴聲,整個空間仿佛與自然融為一體,營造出寧靜祥和的氛圍。
步入左側場域,寬敞的客廳成為家庭成員聚集的中心。傳統的固定裝飾風格已然無法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因此,設計師摒棄了風格的限制,以屋主最自在的狀態來完善空間。
整個場所集合了閱讀、休閑、喝茶等多重功能,既是一家人的充電場所,也促進了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交流。
偏中式的空間美學,如同歲月里的佳釀,越陳越香。
這份美不在于繁復的裝飾,而在于時間洗禮后的沉穩與內斂,在于它所蘊含的生活哲學和情感寄托,讓人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也能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而與傳統截然不同的開放式布局,也讓空間更加開闊通透,有韻味的同時不失清爽感。
許多老家具也被保留下來,線條流暢、工藝精湛的中式柜體,以及海淘來的面條柜、魯迅書柜,還有來自北歐的中古款角柜、秘書柜等,這些家具不僅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感,也展現出跨越時代的藝術魅力。它們在空間中相互呼應,圍合出一個溫馨而和諧的家庭環境,讓每位家庭成員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情感寄托。
即使是電子書盛行的當下,紙質書籍依然是屋主不愿舍棄的一方。拋開各類電子設備,紙張的質感、書頁的厚度,呈現出多重獨特的魅力。靠墻設置整墻格子柜,將所有讀物分門別類擺放,融入空間氛圍的同時,也成為精神世界能量來源。
整個開放式客廳傳遞出包容、自由的生活氛圍,于是拋開C位的沙發交流區,兩個靠墻的角落也都分別設置了可靈活移動的桌椅組合,預留出交流感空間下的獨處秘境。
閱讀、辦公、手工、喝茶,融會貫通,隔而不斷。
一半詩意一半煙火,是屋主對餐廚空間的期許。詩意來源于對美學的追求,合理的動線、寬敞的面積、柔和的燈光、溫潤的材質,共同構建出寧靜高雅的氛圍。而在美觀之外,島臺的實用性、貼心的軌道插座、足量的收納、洗切炒的設置、烘焙臺的打造,無一不在體現著生活日常里的煙火氣。
也正是如上種種,落成了如今這個松弛的空間。
“我喜歡花,而并不想它遺世而獨立。更希望它融入日常。島臺上的一大枝黃櫨,花開的霧蒙蒙的,一團團低飽和的煙粉色,讓人一打開就覺得溫柔。我想人回到家之后,殼總要卸掉,這是花的治愈。”
屋主接著分享道:“瓶子選了李朝青瓷,讓餐廳這個充滿現代感的空間平衡了一絲古早的氣息。洗手臺的小窗,是當季的繡線菊,是流動在內外的小瀑布。我喜歡它的線條和白綠清雅的配色。茶桌是隨手插進瓶子的流泉風,一抹綠總是讓人很解壓。其他位置點綴的花,可以明媚可以俏皮。總之花隨心動,心隨這個空間而流轉。”
透過玻璃門,清新、精致的廚房映入眼簾。溫潤、細膩、工藝精細的胡桃木櫥柜,搭配簡約的骨骼線把手,達成了質樸自然的空間屬性。
左側部分,設計師利用內推老人房騰出的空間,嵌入冰箱、烤箱等廚房電器,一來最大化利用了空間,二來也完善了烘焙角,增添一份便利感。于此之中每一份對細節的深思熟慮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都讓原本單調的功能空間,被優化為享受生活、分享美食的溫馨場所。
為了提升居住的舒適度和便捷性,設計師對空間布局進行了重新規劃。原有主臥門洞封閉,將過道空間分配給主衛生間,從而減少在室內穿梭時的迂回和繞道。
臥室內部采用簡約風格,木質材料的使用不僅營造出溫馨自然的氛圍,且延續了寧靜的生活節奏,讓人仿佛置身于慢時光之中,享受平和與安寧。
衛生間改造上,通過擴大面積成功實現了空間優化利用。雙臺盆滿足家庭成員同時使用,提高了生活效率。
淋浴區和馬桶區獨立實現三分離布局,不僅保證了空間的干凈衛生,還確保使用時互不干擾,提升居住私密性。
考慮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喜好,兒童房全部選擇了低矮、可移動的兒童家具,保證孩子安全,避免高處墜落的風險的同時,也為未來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
此外,低矮的家具設計也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他們可以更容易地接觸到日常用品,學會自己整理和收納,鍛煉自理能力。
門洞改造之后,衣帽間不再隱藏于臥室之內,由原來的迷宮變成了相對開放的步入空間,便于使用也足夠合理。
“我想我們會在這個空間呆很多年,就像亦舒的《如果墻會說話》,空間會見證我們在這里的發生與成長。”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打造一個家,然后用心生活,明確需求,追求理想,讓家成為我們生活態度的體現。
編輯|Kiki
設計與圖片來源|云深空間設計事務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