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
終于看完了杉本博司的三本書,《現象》、《藝術的起源》、《直到長出青苔》,在我這里算作三部曲吧。內心的評分,是隨著閱讀,逐漸降低,但還是很推薦的。
《現象》的眼前一亮、《藝術的起源》的似曾相識、《直到長出青苔》的老生常談。一個人的大腦是有限的。一句俗話,兩歲學開口,一生學閉嘴。在年輕時,像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貪婪無限的接收這個世界的知識。接著當積攢了一定后,所謂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開始渴望發出聲響,讓周圍的人聽到,引起所有人的注意。接下來,有些人滿足于此。又有些人接著積攢。積攢的人當中,有些人選擇沉默謹慎,學會了閉嘴。有些人在持續叫囂。無論是明目張膽的喧囂,亦或是背著認識的人,在陌生網絡面前侃侃而談,所說的“爹味”吧。世界是這樣的,土壤各異,在相同的土壤里,又會開出不同的花朵。這朵花什么樣,別的花怎么看,自己如何看,都是問題。
如譯后記中,黃亞紀所說,生命、時間、歷史,是杉本博司作品的核心。從這三點展開現代主義、建筑、佛教藝術、人類學等創作面向。持續性的焦慮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每個驚醒的夜晚,思考的也會涉及這些:生命、時間、歷史。關乎自己、關乎花朵。
二、花
如果人是一朵花,也可能是爬山虎。人生就是一堵墻。不斷爬滿的同時,兜兜轉轉。在書中所看,杉本博司所設計的神社,即是幾年前特意前往、印象深刻的神社。在書中望見,始知其全貌與來龍去脈。你可以說我之前無知、不做功課。但是生命中有很多類似的事情,一開始只是開始,多年后的回旋鏢落回手里,才知這是完整的過程。
如果廣義的說,人的消化系統,從嘴到屁股,其實是貫通的。是不是粗暴的理解為,人是一個外壁極其厚的吸管。酒肉穿腸過,只留下掛壁的痕跡供身體吸收。所謂人間不值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事物匆匆從身體穿過。不用留念也無法留念。更可以比喻,人是一顆棒棒糖。身體是中空的習慣,頭腦是一顆糖球。所有的知識思想不過是一個色彩斑斕的球體。吸管,也同花莖。內心中空。事物留下的痕跡,最終決定開出的是什么花。每一筆印記都刻在每一片花瓣上。
三、夢
嘗有過這種體驗,在夢中突然掌握了抓住了一個念頭。這個念頭無往不利,仿佛世界的真理,得之,萬物在握。可是醒來,卻發現空無一物,無論手中或是心中。最近也常常做夢,在夢中好像悟到什么。但是,突然想到,也許我并沒有抓住什么,而是因為夢本就在我腦中。我就是世界的法則。即使我抓住的是錯的,也只是對于清醒的世界,而在我的夢中,這就是對的。所以萬物在握。
世間花朵萬千,究竟哪一朵花才是對的,無法妄言。一生學閉嘴,在我的世界,只有我認為的花才是最對的。
可是,我們的一生總歸是活在別人的價值判斷下。在盡力掙扎,努力分辨后,也許只有如杜尚的墓志銘所言,我們才能真正的解脫——無論如何,要死的總是別人。
PEACE
心平能愈三千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