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之言,拋磚引你。
今年初的日內瓦鐘表展,勞力士發布了全新的1908系列,自動上鏈加小三針布局,讓廣大表迷眼前一亮。
(勞力士2024年新款1908型腕表)
自動款的勞力士不稀奇,加上小三針就成了稀罕物。
擴至整個鐘表行業,盡管有一些經典知名的該類作品,但基礎款中的自動加小三針組合也明顯少于自動大三針,在部分品牌里這個組合的數量甚至還不如手動三針款。
鐘表誕生之初,是沒有自動、大三針的,直到18世紀末,二者才問世。現如今,大三針,即時、分、秒共軸的布局成為主流,相比于手動大三針這種“異端”,自動大三針更流行。
(百達翡麗5227R,自動大三針款)
大三針由小三針演變而來,讀時更便捷,加上一些歷史原因,逐漸占據市場的主流。小三針雖然偏小眾,但是它的古典、優雅,亦受不少表迷的青睞。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在百達翡麗這個“表王”中,自動小三針腕表的數量竟然為零。
當然,這句話需要加上一些定語,比如時間范圍。在產款自不必說,近20年內都難覓蹤跡,偉大的27-460時代早已隨著一陣東風逝去多年。
那按照就近原則,有沒有類似的呢?在產款中,自動大三針和手動小三針倒是不少,比如6007和5227是自動大三針,6119是手動小三針。
(百達翡麗6119R,2021年發布)
自動加小秒針的組合,也只有已停產的6000、6006和在產的5224這三款最為接近。
(百達翡麗6000G,已停產)
先說6000/6006,多了指針式日歷,為四針款,小秒針的位置很特別,不是常見的六點位,而是右下角的四點半。
為何小秒針的位置如此奇怪?
歸根結底,是6000/6006搭載的機芯設計有問題。既然用了“問題”這個字眼,說明筆者對它的效果呈現存在一定的主觀意見,小秒針要是在六點位就完美了。
6000/6006看似功能復雜,其實它使用的240 PS C機芯去掉日歷和秒針(PS即小秒針,C即日歷),就是最基礎的240,再未添加其他功能。
(搭載基礎240機芯的百達翡麗7200)
240機芯直徑27.5毫米,厚2.53毫米,誕生于1977年,是特定時期的產物,如今已是47歲的高齡。
拿具體表款舉例,如百達翡麗7200和5120,就搭載原汁原味的240機芯,兩針布局(*),只有中央小時、分鐘指示。
(240機芯四輪位置)
240機芯的輪系結構與眾不同,從自動陀這一側看,四輪位于七點半位置,四輪對應秒輪(針),從表盤側看的話,就是四點半的位置。
不改變輪系結構,秒針無法放到六點位,改變輪系,無異于重新設計一款新機芯。
(百達翡麗240機芯)
給基礎240機芯加上秒針,非常簡單,只需把四輪的朝向表盤側的輪軸加長,同時在表盤相應位置打孔,最后裝上秒針即可。如此操作不會增加機芯的厚度,只是秒針的位置很特別。
(百達翡麗Ref.5000)
歷史上,曾經有三款百達翡麗,即5000/5026/5028如此設計,搭載的機芯正是240 PS,秒針的位置在表盤右下方。
240 PS機芯推出的時間為1991年,也就是說,百達翡麗在240機芯問世14年后,才第一次給她裝上小秒針。
在喜歡中正對稱的人眼里,這樣的設計無疑是另類,小秒針偏的厲害,初看也許驚艷,當腦海中有那么一絲重心不穩的念頭閃過時,它就成了不雅的累贅,不再那么喜歡。
(百達翡麗5712,注意小秒針的位置)
如今仍在使用240并且有秒針的機芯就只有240 PS IRM C LU這一根獨苗,四點半位置的小秒針是不是很眼熟?搭載此機芯的表款為NAUTILUS(鸚鵡螺)系列的5712。
5712的耐看,或許就是因為有了月相、動儲的搭配,視覺上有了制衡之美,小秒針偏位的缺點,反而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環。
既然240無法完美呈現小秒針的位置,那百達翡的其他機芯呢?
除去部分不可簡化的計時機芯,就只剩唯二的兩枚珍珠陀機芯,分別為31-260和R 27,后者為三問專用,同樣不大可能簡化。
(百達翡麗R 27型機芯,三問專用)
于是,挑來挑去,只剩31-260,它會是一枚完美的六點位小秒針機芯嗎?
雖然暫無搭載基礎31-260(或31-260 PS)機芯的表款問世,但我們可以從加了功能的變種機芯了解一些相關數據。
(百達翡麗31-260 PS FUS 24H機芯)
回到前文提到的第三枚腕表5224,它搭載的機芯為添加了雙時區功能的31-260 PS FUS 24H,機芯直徑31.74毫米,厚度3.7毫米。如無意外,按照百達翡麗機芯的命名規則*,31-260基礎機芯的直徑很可能就是31.74毫米,厚度為2.6毫米左右。
(百達翡麗5224R)
你瞅瞅,這小秒針,位置多棒,這不就是240無法完成的使命嗎?
從結構上來說,31-260機芯完全可以做出標準的小三針款,以39毫米的手動小三針6119作參考,其機芯30-255 PS的直徑為31毫米,與31-260的尺寸基本一致。假設搭載31-260 PS機芯(暫無)的小三針問世,那百達翡麗就又有了純粹且標準的自動小三針。
(百達翡麗5235搭載的機芯)
有意思的是,同樣是31-260,也分區別明顯的不同版本,如早期5235搭載的基礎版,為22K金珍珠陀,且四輪和擒縱輪共用一個夾板固定,如今新版本則使用鉑金自動陀,同時四輪和擒縱輪各使用獨立的夾板固定。
要說31-260是個完美的基礎機芯,也不盡然,筆者更多關心它的尺寸,就算功能再簡約、表殼再薄,也很難保證整表直徑做到36毫米以下,相比240的秀氣優雅,31-260如同一個大塊頭,也許這就是唯一的美中不足吧。
在如今小尺寸回歸熱門的大前提下,小手腕可能需要更多品牌的關照。
(百達翡麗5326G,基礎機芯31-260)
有人說31-260是240的下一代,但誕生13年來,使用它的型號并不多,小三針款也只存在于筆者的幻想中。
鐘表就是這樣,表款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回到標題,在有足夠機芯儲備的情況下,百達翡麗為何就這么多年不再做自動小三針款呢?也許是行業的堅持吧,或者是百達翡麗·斯登家族的堅持吧。再說了,基礎款本就不是目前百達翡麗的主打款。
筆者略顯孤僻的審美,僅供娛樂。拋磚引你,錯誤百出,請不吝賜教。
*百達翡麗機芯命名規則很有趣,如果單純是數字,如240,或者31-260,是無秒針的,PS為小秒針,S為中央秒針。
*同上,百達翡麗現如今的機芯編號能看出尺寸,但和準確數據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表事兒』有趣,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