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防天天看,騙子為啥總是一茬接一茬出現?
錢沒拿到貨還是假的,對方反咬我換貨,怎么辦?
原本靠譜的供應商,怎么現在成騙子了?
起訴前要做哪些準備,怎樣才能更快立案?
被騙后大部分錢款都沒有后續,真的拿騙子一點辦法都沒有?
如何防被騙?如何追騙款?有沒有一套可預防的方法論?
行情起起伏伏,騙子倒是年年都有。想想前兩年著名的“白鴿”騙局,再到近期涉案金額上百萬的喻XX騙局,只能說道理大家都懂,但總是被騙之后才后知后覺,“我太相信我的供應商了!”
除了長記性,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我們防被騙?在近期的芯片超人俱樂部課堂上,我們邀請到了前紅圈所律師,騙局親歷者,QC質檢工程師,成功“追債”親歷者等分別從法律角度和業務層面把以上問題聊透了,并將部分內容作以下分享:
1. 芯片分銷,都有哪些騙局類型?
2. 被騙幾十萬后,我是如何追回貨款的?
3. 騙局年年有,我們真的毫無辦法嗎?
01
芯片騙局有哪些?
從2017年到現在,我們陸陸續續寫了約20篇關于芯片分銷騙局的文章,總結下來騙局大概可以分為三種:騙貨的,騙錢的,以及最新騙臉熟的。
第一種,騙貨的。
一般都是用假需求引人上鉤,再利用賬期、“先發貨后付款”等拖延時間,卷貨跑路。即便是先付款后發貨,也有人會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漏洞”,比如買家無理由退款等來“逃單”。去年就有騙子騙了兩筆國產芯片代理商GD的貨,總價值高達105萬元,人正處失聯中。
第二種,騙錢的。
這里面又細分為騙貨款和騙定金的。
騙貨款最常見的就是空手套白狼,找一個干凈的空殼公司,再用看上去專業的網站和業務人員唬住,騙人家付完款之后就消失不見了。
很多還會借殼騙人,偽裝成其他公司的業務人員,或者冒用其他公司的名義來進行交易,完成后就卷款走人,也有的會發一些“垃圾”芯片來混過去,當然要找他退款肯定是再也找不到了。
騙定金的有只收定金不交貨的,也有本來是靠譜供應商,結果收完定金交不出來,最后破罐子破摔跑路的。
第三種,騙臉熟。
大家都知道,在市場里,有時是真的可以“刷臉”的。只要有信譽、和檔口老板熟,靠一張臉就可以拿下訂單、甚至拿貨。
去年有人爆料,有人謊稱是當事人最好的朋友,借此拉近關系,混臉熟。據說這個騙子已經靠這個理由走了十幾家公司了。這種基本就是行騙之前的準備工作,借他人的名義以及信譽為自己鋪路,后期進行騙定金等操作。這種騙局可能還會牽連無辜的供應商,莫名其妙多了個倒霉朋友,之后萬一客戶被騙,可能還要背黑鍋。
02
被騙幾十萬后,
我是如何追回貨款的?
深圳杰旭鑫合伙人Gina,從事芯片分銷11年,主做TI、ADI、MPS的分銷。
2021年的時候,Gina接到了一個外貿訂單,找到了一個老鄉,拿了兩批貨,第一批貨比較順利,她想著兩批貨到了一起發,結果第二批價值58萬元的貨出了問題。
當時Gina為了盡快交貨客戶,讓老鄉沒有封口就直接寄了過來,自己經過重新封口之后,就這樣把貨發了出去。當時覺得這個貨是老鄉那里來的,盲目相信沒問題,沒想到2-3個月之后,客戶反映這個貨是翻新的。
出現問題之后,Gina第一時間向客戶負責,之后就開始漫長的追償之路。在經歷了被污蔑換貨,查找假貨證據,指出報關單錯誤證明自身清白等一些列操作之后,Gina最終贏下了一審和二審。
現在,Gina已經追回了18萬元,法院凍結了39萬,保守估計可以追回57萬,后面還要看法院的強制執行情況。
在此次追回款項的過程中,Gina總結了三個步驟建議:首先是去檢測機構檢測;其次研究聊天記錄,找到對方違約的記錄;三是研究標簽,找到假貨的蛛絲馬跡。
從傳統芯片行業從業者角度來說,能拿回這個錢是不可想象的。前紅圈所律師,北京云九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任蒙表示,從律師更上層的角度去看,芯片騙局首先要判斷是刑事上的詐騙還是民事上的經濟糾紛。
民事案件可動用的手段是相對有限的,而刑事案件中,警察能有相應的權限去調查現金流,看他個人、公司、以及周圍人的信息。
在芯片交易過程中的詐騙,往往都是合同詐騙。在判斷的時候,首先要看主觀主體,主體就是他以什么身份來進行交易,是不是假冒某些人或者公司,主觀就是看他是否故意想騙錢,比如他自己是否知道是假貨。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目的,詐騙的目的不是交易,而是要騙錢。如果我們能夠直接證明這個人就是故意以占取財物為目的的,比如錢到手了,人就跑了,錢已經通過賬戶資金騰挪挪走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輔助證據。
通過上述途徑,首先先判斷遭遇的騙局是否到了刑事標準,如果達不到,再走民事流程。
民事起訴的目的不一定是要把整個的訴訟流程走完,因為要等審理可能要等2、3個月之久。我們要做的,首先是申請相應的調查令,去看對方名下賬戶是不是還有錢,盡量先把他的錢款凍住,防止轉移,然后再和他慢慢打官司。民事案件最重要的,就是把錢保住。
此外,也可以聯合大家共同去報警,對于警方來說,看到的是一個大范圍的、金額高的案件,也更好分配警力。
03
騙局年年有
我們真的毫無辦法嗎?
芯片分銷訓練營中的一位同學表示,去年10月在老鄉群里結識了一個做電子的老鄉,對方報了一個需求,他把貨送過去之后,30萬的貨款現在只收到10萬。
簽合同的時候,對方是用一個別的名字簽的合同,而他的公司是經營異常狀態。同學表示,當時他就是“太信任對方”了,并抱有僥幸心理,因此沒有做背調,直接把貨送了過去。
拿不到貨款之后,他跑到了對方的辦公室并報了警,當天對方立下字據表示明天下午五點之前付完款項,警察便將對方放走了,之后便再也找不到這個人了。
此后經過警方查實,發現這位老鄉的名字是假的,這個人實際已經是被執行人并且被限高了。網上能查到的信息顯示,對方已經負債了200多萬。
這位同學自去年被騙之后便不知道該如何推進,嘉賓和律師在聽完之后給出了各自的建議,任律表示這起案件能夠嘗試向刑事案件靠攏,可以將信息收集整理之后遞交警方嘗試立案。
像這樣的騙局層出不窮,道理我們都懂,實際操作起來,總是容易“太相信對方”了。
任律表示,可以從員工培訓和合同管理兩方面來防止被騙。
首先要從源頭上了解市場上有哪些詐騙形式,來審視交易對象是不是真實準確。此外,過往很多已判決的詐騙案例的文書是公開的,我們可以總結歸納,然后在日常培訓員工的時候傳遞防詐意識。
另外就是要注重合同管理,并不僅僅要關注文本,合同管理人員應該把對方的身份、公司等信息都去檢驗一下,包括勞動仲裁、成立時間、登記電話等等。需要特別關注的兩點是現金流和貨物流。
當我們收到假貨,或者品質有問題的貨怎么辦?
Gina通過自身的追償經歷以及多年的交易經驗總結表示:
首先要認真查閱合同條款,看看哪些是有利于自己的,哪些不利于自己,哪怕是自己公司出的合同,也要仔仔細細過條款。
其次在協商過程中,讓對方認下這批貨是關鍵,把品質問題直接拋給對方,避免狡猾的賣家質疑掉包。協商過程需要跟對方溯源,讓對方提供相應資料,做完這一切還是無法達成一致,拿合同條款來談判,并且在談判同時可以進行檢測。
再是投訴12345,這個效率大概是2周左右,一般是舉報形式,但是不能舉報合同糾紛。如果確定要起訴,還是免掉這一步,大概率是無用功。
芯片超人花姐表示,防騙的核心首先還是要管住錢,一旦錢到了別人手里,就會變得很被動,所以要管住預付款。
其次就是重視流程,采購銷售,財務,品質,物流,法務等環節的管理都做到位,每個環節都要責任到人,把最容易造成風險的點設計成績效中的考核點環環相扣,就可以控制風險。并且,老板不要拍板做所有的決定,把自己也放進流程里面。
此外,有些時候我們也需要律師從法律的角度給出專業的意見,除了幫忙分析案例,律師更了解執法人員以及案件雙方的心理邏輯,從更綜合的角度來判斷并處理問題,能幫助我們更大幾率贏下訴訟。
花姐表示,現在芯片分銷行業各行各業的人才都進來了,要開始打高端局了,而且國家的法律法規愈加完善,因此,我們在做生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合規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