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業(yè)務線,如果沒有太多玩家深度參與,很大程度上證明這項業(yè)務并沒有太多空間或者參與價值。順風車似乎并沒有嘀嗒出行描述的那般充滿魅力。
數(shù)讀商業(yè)原創(chuàng)
作者 | Yoking
認購嘀嗒出行的19815人,心情可能是崩潰的。
上市兩天,“共享出行第一股”股價跌去40%。一個月不到,已經縮水60%。
17個交易日,有12個交易日在下跌,嘀嗒股價頭也不回,像是下了什么決心。
#1
早有預兆
Business Data Analysis
嘀嗒出行現(xiàn)在的市場表現(xiàn)早有預兆。
雖然貴為“中國共享出行行業(yè)第一股”,但是在上市之前,嘀嗒出行并沒有受到資本市場追捧。
2020年10月8日,嘀嗒出行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隨后失敗。
2021年4月,嘀嗒出行再次遞交招股書,申請材料隨后又失效。
2023年2月,第三次遞交招股書,依然沒有下文。
8月30日,嘀嗒出行再次遞交了招股書,再次石沉大海。
今年3月19日,嘀嗒出行第五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最終成功上市。
但其實,此次嘀嗒出行選擇了迷你發(fā)行,發(fā)售量約4500萬股,只有總股本的不到5%。能夠明顯看出,嘀嗒出行的上市,不是水到渠成,更像是強行上市。
上市前,嘀嗒出行一共完成了五輪融資,主要是李斌系、IDG、高瓴、京東及攜程等知名機構。不過,嘀嗒出行很早就已經不再受資本追捧。2018年后再也沒能獲得新的融資,D輪及E輪融資時,估值已經出現(xiàn)下滑,每股成本從0.7184美元降到了0.5美元不到。
由于沒有資金補充,嘀嗒出行的市場地位也難以維持,2019年,嘀嗒出行在順風車行業(yè)的市場份額為66.5%,排名第一。但從2022年開始,其市場份額降至第二。2023年,按照順風車搭乘次數(shù)對比,嘀嗒出行市場份額只剩31%,損失了35.5個百分點。
目前的2.45港元的股價水平已經比融資時期的價格水平還要低,但比起2018年,嘀嗒出行已經不是行業(yè)第一,不再受資本追捧,這種情況下,股價可能還不是底部。
為何嘀嗒出行不受待見?
#2
順風車故事“難”
Business Data Analysis
嘀嗒拼車主要講的是順風車的故事。2023年順風車業(yè)務占比95%。
順風車業(yè)務有幾個顯著特征:
1.平均每公里的客單價低。順風車司機通常是順路兼職,乘客端的打車費會相應低于網約車。根據(jù)招股書,順風車定價是當?shù)爻鲎廛嚨?-5折,是所有服務模式中單價最低的。嘀嗒出行平均每公里車費1.1元左右,遠低于出租車。
不過,由于拼車等低價業(yè)務興起,順風車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由此也出現(xiàn)了新的消費場景——遠途順風車,能夠增加里程、提高每單整體價格。2023年,嘀嗒1.3億次乘車,交易總額86億,相當于平均每次乘車費66元,遠超過網約車的平均乘車費(滴滴今年Q1為24元)。
2.抽成少。平臺對順風車司機沒有強約束力,無法將平臺費用定太高。根據(jù)嘀嗒出行的招股書,順風車的平均服務費率不到10%,網約車則為27%;司機傭金率89.5%,網約車為70.3%。這導致嘀嗒在每筆訂單上拿到的收入比較微薄。2023年,嘀嗒順風車業(yè)務收入為7.74億,平均一單帶來營收6元,遠低于網約車(滴滴Q1為15元)。
3.安全保障至關重要。相比網約車的強監(jiān)管,順風車司機的構成會相對復雜,過去的安全事件也主要發(fā)生在順風車上,因此需要平臺不斷提升安全保障。2023年,哈羅順風車限制或永久封禁約40萬個賬戶,嘀嗒上市募集資金的約35%會被用來提升技術能力及提升安全機制。足以看出順風車面臨的挑戰(zhàn)。
除此之外,像網約車需要投入的研發(fā)費用、營銷費用、給予車主的補貼,順風車同樣需要,這部分投入較為剛性。
總結來說,平均每公里的客單價低、平臺抽成少、還要花大力氣用來保障安全,對于司機和乘客,其實不算是壞事,但是從純商業(yè)的角度,這個模式并不如網約車。
嘀嗒出行不缺少用戶,有1560萬認證私家車主,去年活躍車主500萬;服務過6940萬獨立乘客。這個市場需求相對穩(wěn)定,特別是當前消費下行,順風車客單價低、司機端收費低的優(yōu)勢很明顯。但相應的,平臺的收入薄,用以擴大份額的能力弱。嘀嗒出行年收入水平無法突破10億大關。
而且,順風車的整體市場規(guī)模并不大,86億元的交易額就可以占到31.8%的份額,由此逆推,整個順風車的交易量規(guī)模也不過270億,還不如滴滴一個月的核心平臺總交易額(GTV)。
因此,嘀嗒絕對的核心業(yè)務增長前景有限,很容易看到天花板,資本市場沒有任何理由給出高估值。
#3
出行市場滄海桑田
Business Data Analysis
嘀嗒出行似乎徹底躺平。
最近三年,順風車業(yè)務占比分別是89.0%、90.5%及95.0%,逐年增長,智慧出租車服務和廣告業(yè)務接連下滑,目前的規(guī)模已經不足主營業(yè)務的零頭。
對于未來,嘀嗒出行似乎也沒有多大的雄心抱負。上市募集資金的一半用于擴大用戶群并加強營銷和促銷活動;35%用戶提升技術能力及提升安全機制;最后15%用于增強變現(xiàn)能力。并未提到新業(yè)務的開拓。可預見的未來,嘀嗒出行大概率還是主要依賴順風車業(yè)務。
出行市場早已滄海桑田,順風車不能單獨成為一個商業(yè)模式,多數(shù)平臺都已經向著綜合性平臺發(fā)展。
參照另一家上市的如祺出行,這家平臺以網約車業(yè)務為主,但最近三年,主營業(yè)務已經從99.2%一路降到83.9%。而且募集資金的重要用途是自動駕駛及Robotaxi運營服務開發(fā)活動,是為了未來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做準備。也就是這樣兩處變化,讓如祺出行至少在上市初期維持了一段時間的股價穩(wěn)健。
正如前文所說,順風車本身有一定的市場,但是對于企業(yè)來說,這不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業(yè)務。多數(shù)綜合類平臺,順風車業(yè)務根本就不是重點。
順風車行業(yè)第一的哈啰出行,也不是圍繞順風車業(yè)務開展。行業(yè)巨頭滴滴雖然推出了花小豬打車,但這部分業(yè)務同樣也不是主流。近些年,聚合類平臺興起,滴滴、高德、百度、美團等紛紛涉足,但多數(shù)聚合平臺甚至沒有上線順風車業(yè)務。
一條業(yè)務線,如果幾乎沒有什么巨頭深度參與,新的競爭者也沒有展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很大程度上證明這項業(yè)務并沒有太多空間或者參與價值。
也許在嘀嗒出行的招股書中,順風車依然充滿增長前景,但從行業(yè)參與者的視角看,這項業(yè)務并沒有描述的那般充滿魅力。以此業(yè)務為支柱,幾乎躺平的嘀嗒出行,注定無法激起太多波瀾。
參考資料:
1.不燒錢 不追風口 逆勢擴張!如何看嘀嗒出行的底色和未來?,來源:國際金融報
2.四年終上市,嘀嗒在路上,來源:北京商報
3.3.“順風車二哥”五闖IPO,賬上躺著超10億元資金,不缺錢的嘀嗒出行在急什么?,來源:鈦媒體
Yoking
歡迎加我入群、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