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民政部官網發布的《2024年2季度民政統計數據》:
2024年上半年全國結婚登記343萬對,離婚登記127.4萬對。2023年上半年,全國共辦理結婚登記392.8萬對,辦理離婚登記131.7萬對。
再通過一張圖直觀地追溯一下過去37年的數據——
結婚登記的數量,是一系列因素引起的變量。
比如適婚人口總數減少、初婚年齡推遲、經濟環境不穩定、婚育成本增加等。但關鍵因素,可能還是婚姻觀念的變化——就是說,為了結婚可以忽略外部限制,純粹的為了成家而結婚的人變少了。
根據七普數據顯示,20-40歲男性人口比女性多了1752萬人,擱在以前,男單身漢并不會因為男多女少而變多,以前結婚,大都是搭伙過日子。
現在呢,結婚仍舊是人生的頭等大事,但已經不再是必須完成的頭等大事。結婚并不是人生的必經之路,而是個人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我認識的一對年輕夫妻,其實家庭條件還不錯,但女方對男方的很多生活習慣不滿意,最后兩人分道揚鑣了。
要換做上一代人,男人再好吃懶做賺不到什么錢,女人還得考慮孩子,將干不完的家務一天天地干下去,想法子把日子維持下去。
有些女性的擇偶標準,在強大和富有的宣傳中產生了美好的幻覺,要嫁就嫁給外表、財富都滿意的如意郎。
男性則在各種條件和要求下選擇隨緣,不再強求結婚,甚至放棄結婚。不再選擇主動。而會選擇把錢花在自己的身上,有錢一個人也可以很瀟灑。
結婚率的下降,自然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人口結構失衡、加劇老齡化問題,給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帶來壓力、影響社會的消費結構和經濟發展等。
但,在日新月異的當下,婚姻觀的改變,未嘗不是社會的進步,和個體意識的覺醒——這個覺醒是從個人角度出發的——畢竟這是影響個人生活質量的大事,都得為自己考慮。
比如說最重要的經濟保障:對于大多數剛剛步入社會、經濟基礎尚不穩固的年輕男性來說,各種用于結婚的支出無疑是沉重的負擔。要么卡在那結不了婚,要么結了婚被卡在那一輩子。
比如說個人的發展:沒錢寸步難行,誰不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在多數情況下,結婚都是相濡以沫,而無法為自己錦上添花,再加上若是生了孩子,自然會增加開支,分散工作上的精力,影響職業晉升的機會。
既然費力不討好,那就改變對婚姻的期待和要求——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婚姻模式,如果沒有遇到真正與自己靈魂相通、能夠共同成長的伴侶,那還不如選擇等待或者保持單身。
當然,話雖這么說,我看身邊大部分適婚者還是挺著急的。這種急,在一定程度上來自家庭,他們則對婚姻充滿了恐懼和糾結。到底怎么辦才好?
羅翔曾說:
三年后,你結婚了,下班回家看著你當初奮不顧身要嫁(娶)的人,對你很是厭煩,只知道打游戲,再看看滿屋的狼藉,吵鬧的孩子,沒洗的碗筷,你會不會后悔曾經不聽父母的話;
三年后,你結婚了,下班看著自己不愛的人,煩得吃不下飯,床都不愿意上,話也不想說,你會不會后悔曾經太聽父母的話;
三年后,你仍沒有結婚,看到別人家煙花柳巷,內心的孤獨和失落油然而生,對未來的迷茫無從安放,那一刻你會覺得自己如無根浮萍,在蕓蕓眾生中飄蕩,你是否會后悔當初不結婚。
總結一句話就是:無論結婚與否,都可能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或者不管結不結婚,最后都會后悔。既然這樣,那結不結都挺好,都要由自己的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