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 | 值得姐
曾經的當紅炸子雞,現在成了過街老鼠。
沒想到啊,印度裔高管正在被美國企業集體拋棄。
據彭博社報道,今年成為數十年來,美國大中型企業高管離職人數最多的一年。根據研究服務機構 exechange.com 的統計,在羅素3000指數企業中,有191位高管被迫離職,74位更是在爭議中離開。
而這當中,印度裔高管成為主要對象,涉及谷歌、星巴克、波音等國際知名企業。
在過去,印度裔高管以其出色的業務能力和領導才干,在美國企業界備受推崇,占據了美國30%以上的高管職位。世界500強中,外籍CEO有75位,印度裔就占了其中的10個席位。
美國駐印度大使Eric Garcetti曾說,“過去的笑話是,如果你是印度人,那你不能在美國當首席執行官。現在的笑話是,如果你不是印度人,那你不能在美國當首席執行官。無論是谷歌、微軟還是星巴克,印度人都來到這里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在一場活動中,稱贊印度移民給美國經濟帶來了多重大的發展。
但這些被Gracetti列舉的公司當中,星巴克的印度CEO最近遇到了麻煩,上任不到一年半就被解雇了。
是什么導致一些印度高管在美國的公司當中,突然不香了?
缺乏競爭力的美國企業,禍根居然是印度高管?
如今的美國公司,也進入了“大維修時代”。
在一次訪談中,谷歌的前CEO Eric Schmidt說,“谷歌認為‘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早點回家,比在競爭中贏得頭籌更加重要。“
這句話可能是為了贏得美國廣大工薪家庭的支持,但卻被美國的一些財經播客抨擊:“就是因為大公司這樣想,還不給創業公司活路,美國的企業才沒救的!”
現在美國輿論中,對于大企業不思上進、沒有競爭力、人員冗余的批評越來越多。
而作為高管含量極高的印度裔,自然也是促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
先說這次被替換掉的星巴克CEO納拉辛汗。
他上任以來,星巴克的單店銷售額和股價雙雙下滑。截至2024年7月,星巴克的股價自年初以來下跌了近五分之一,而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12%。
盡管這位印度CEO努力簡化復雜的供應鏈和運營,試圖通過改善顧客體驗來提升業績,但星巴克的同店銷售和訂單數量仍在下滑。
而且,納拉辛汗的領導風格被認為是星巴克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
他喜歡拉幫結派,排斥跟他不同派系的員工,加劇了公司的內部矛盾。
而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失利,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今星巴克被瑞幸咖啡超越,失去了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地位。
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報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星巴克包含中國市場在內的國際分布收入同比下滑5%至17.6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貢獻了7.1億美元,同比下降8%,同店銷售額同比驟降11%,而市場預期下降1.64%。
中國市場業績拉跨,直接導致國際分布總體業績下滑。
所以納拉辛汗的離職也是眾望所歸,星巴克甚至鋪著紅毯迎接他的繼任Brian Niccol,為了讓他來接手爛攤子,星巴克承諾配置私人飛機接送他上下班……
印度高管失寵,華人能獲利。過去印度人獨霸美國工作、移民機會的局面,可能要變天。如果你對美國移民感興趣,我們這邊準備了三種較快移民美國的路徑,私信回復【美國】即可獲取資料,并有10+年身份規劃師,為您把脈咨詢。
馬斯克寧愿賠3.7億,也要解雇印度裔高管
兩年前,馬斯克在收購推特后,首先解雇了幾乎所有印度裔高管,甚至不惜支付高達5120萬美元的賠償金(約合3.7億人民幣)。
據內部人士透露,這一決策背后的原因可能與這些高管在公司內部形成的小團體有關,而這種小團體文化也不受馬斯克歡迎,他極度關注效率,小團體會破壞了公司的整體效率。
盡管印度人在本國有大量不同的族裔,但印度裔在海外,特別是在美國,卻以團結著稱,比我們華人群體團結多了。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今年大選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就是個印度后裔,據說當時她還沒確定提名的時候,便有很多印度裔高管出錢力挺她的競選,讓她瞬間籌集到了大額的競選資金。
這種團結并非與印度國內的分裂相對立,而是海外印度人相互支持的一種表現。
印度理工學院的美國校友會、印度企業家協會等組織,都是這種團結樞紐,它們幫助印度裔在異國他鄉建立人脈,互相提攜。
然而,在職場上,這樣的團結有時會轉化為一種排他性,即所謂的“拉幫結派”。
當印度裔高管在公司中占據要職時,他們可能會優先考慮同族群的下屬,這種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公司的多元化和公平競爭。
馬斯克的這一決策,或許反映了他對這種小團體文化的不滿。
此前,美國企業之所以選擇印度裔高管,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本土缺少優秀人才,另一方面是因為印度裔高管在文化、經濟和自信方面有優勢。
他們通常接受過英式教育,對英美文化有深入理解,且在印度本國經濟中缺乏競爭力,使得美國企業認為他們更容易管理。
然而,隨著美國企業面臨東方大國企業的競爭,印度裔高管的管理缺陷逐漸暴露。
美國企業界對印度裔高管的不滿,源于他們對工作效率和質量的忽視。
如果印度裔高管能夠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比如學習Python編程,可能會對提升工作效率有所幫助。然而,現實情況是,印度裔高管在美國企業中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
越來越多人發現,這些印度高管是善于迎合董事會,卻缺乏工作實干能力的一群人。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企業開始重新審視印度裔高管的價值。
目前,美國企業界對印度裔高管的清理仍在繼續,谷歌、亞馬遜、IBM、蘋果等頂級企業也在進行相應的調整。
印度外包:成本控制的不二法門
印度的廉價外包,曾是、目前仍然是美國各大企業為了削減成本的“絕妙法門”。
前幾天IBM關停的中國研發部門中,有疑似內部員工透露了一個細思極恐的消息:
也就是說,IBM也希望通過把人員轉移到印度,來實現降本增效。
此前這么積極地在轉移的就是谷歌,而IBM和谷歌的一個共同特點是——都有一位印度裔CEO。
能夠幫公司節約成本發展AI,又能給自己的祖國帶來就業,贏得美譽,印度裔CEO們的完美算盤打得實在響。
因為科技公司將崗位和機會大量轉移到印度,班加羅爾已經成為了印度的硅谷。
但外包勞動力到更低端的地區,看似是節約成本的不二法則,但是在過往,卻有美國CEO被印度外包坑慘的經歷。
在開發737 Max軟件時,為了削減成本,波音當時的CEO丹尼斯·米倫伯格選擇將關鍵的軟件開發和測試工作外包給了印度的軟件開發商,其中包括HCL Technologies Ltd.和Cyient Ltd.。
這些公司雇傭的工程師通常時薪僅為9美元,他們負責開發和測試Max飛機的飛行顯示軟件和飛行測試設備軟件。
波音公司在西雅圖波音機場對面的辦公室里,這些來自印度的程序員占據了多排辦公桌,他們通常按照波音公司設定的規格來編寫代碼,但是卻對飛機的工程設計一竅不通,最終導致雖然價格低了,效率也很低,經常需要本公司的工程師多次來回修改。
盡管波音對外聲稱,外包公司并未參與關鍵的飛行控制系統開發,但本公司的工程師們都認為,外包導致了溝通問題和一些關鍵錯誤。
而這樣一個削減成本的動作,很快產生了蝴蝶效應:犧牲了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后果就是,波音公司在2018年之后,發生了兩起致命的737 Max飛機墜毀事故。
重創之下,丹尼斯被波音董事會趕走,結束了他短暫的CEO生涯。
也就是說,廉價好用又聽話的印度人,對美國公司來說,是糖也是砒霜。
雖然有點幸災樂禍,但對于咱們來說,印度人失寵,華人可能漁翁得利。
我們此前也提到,印度人拿到了大量的H-1b工簽、EB-2/3的綠卡申請更是人滿為患——印度人中簽H-1b的比例高達8成,中國人只有可憐的1成,疫情期間甚至低至3%。
而讓中國人在美國工作如此艱難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印度高管帶頭拉幫結派,讓自己的族裔更容易獲得工作。
此前值得姐就看過一個科技中廠的華人HR分享招聘的經驗:印度上級直接要求HR聘用印度人,還把親信安插在她旁邊,不照辦她就難辦。
而現在,印度含量高讓美國企業的競爭力不斷下降,競爭不過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企業,他們發現問題的嚴重性了。
所以,對我們要移民去美國的人來說,印度高管被“拋棄”,可能是件好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