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坡客運站要關停的消息最早在5月份就傳出來了。
一開始只是部分線路遷到弘基客運站,有熱心群眾在“漢版Siri”武漢城市留言板上求實錘,得到有關部門肯定地回復。
“經核實,并沒有收到官方的任何關于閉站的相關信息和通知,但近期,為了更好地適應城市交通發展的新形勢,提升客運服務質量和效率,現決定對宏基和傅家坡兩個客運站進行整合優化?!?/p>
就像我曾經最喜歡的《知音漫客》,留給讀者們的最后一句話也是休刊而不是???。
直到傅家坡客運站門口立起的那塊招牌,“自2024年9月10日0時起,傅家坡汽車客運站實施關閉,停止道路客運經營”,塵埃落定。
“以前傅家坡發的車可比宏基多得多,怎么傅家坡先停了咧?”
情人的分離、父母的叮嚀、來到新城市的興奮與拘謹......回憶像決了堤的洪流,沖到了傅家坡,在門口大巴司機“麻城麻城”的吆喝聲中上了車。
立秋后的武漢驕陽依舊,傅家坡客運站前的公共停車場座無虛席,比身后的客運汽車停車場要熱鬧很多。
家住麻城的夏師傅是為數不多還在頂著大太陽招攬乘客的司機,你遞上一根煙,他甚至愿意和你站在陰涼處聊天。
“原來我一天跑兩趟,現在下午在家打麻將”。一個單押,背后是高鐵線路的鋪開、私家車的增多、線上社交軟件的普及......
放在十幾年前,這種場景絕對不可能發生,他要隨身攜帶一大塊充電寶才能應接密集且充斥全天的乘車電話。
“都留了電話的,能接就接,能多送一腳就多送一腳?!?/p>
靈活歸靈活,這可能也是大巴車逐漸落寞的原因之一,司機想的是裝滿一車人,乘客想的是早點出發,而不是晃晃悠悠個把小時還沒出城。
還記得2011年國慶節的時候,我陪荊州的同學來傅家坡排隊買大巴票,那個場景屬實壯觀,一點不輸火車站,人密密麻麻的擠滿了門口的廣場,甚至緊急加開了十幾個臨時售票點。
現在走進候車大廳,給人最直接的感覺是空曠和昏暗,售票廳的發車時刻表上,大部分線路已經成為了過去時,你依然能在自助售票機上發現一些從未聽過的地名。
所有座位全部是按摩座椅的候車廳實屬豪橫,有很多網友回憶,家里有很多大事發生時,很多人都是趕來傅家坡在候車廳里過夜,然后坐最早一班車回家,那是最快能回到親人身邊的方法。
如果傅家坡地下通道會說話的話,開口一定是“黃石滴黃石滴”,這個聲音有時候是喇叭喊出來的,有時候又是環繞立體人聲。
家住傅家坡客運站附近比如梅苑小區,或者在附近上學的朋友肯定言猶在耳,不亞于江漢路斌斌“迪吧滴嗨碟啊”。
那時候傅家坡的票是需要搶的,漢光的是首選,沒票了,再考慮捷龍,如果錢不夠那就依維柯。
作為華中地區曾經規模最大的專業長途汽車客運站,始建于1984年的傅家坡汽車站,客運線路輻射半徑達1,600公里,覆蓋湖北、湖南、河北、河南、海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廣西、廣東、上海等13個省市130個站點。
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懂得傅家坡三個字的厚重,無需多言,一個客運站能同時擁有KFC和麥當勞,就是最好的人氣證明。
可能是國家的交通建設發展太過迅猛,讓人忽略了其實就在十幾二十年前,有很多目的地還是那么遙不可及。
時至今日,武漢的老牌長途客運站里,航海、新榮、水廠都已關停。傅家坡門口的大部分店鋪也早已關門大吉。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車站旁邊曾有一家鏡吾書店,不是那種賣報紙和雜志的報刊亭,老板姓蘆,說這個店的名字來源于魯迅先生的老師壽鏡吾老先生。
我同尚在開門的襄陽牛肉面的老板娘聊了聊天:“哪個還指望這個車站的生意咧,我主要做那邊寫字樓的生意。”
潮起潮落的故事還在武珞路輪番上演,這一邊,武昌的老牌五星級大酒店五月花依然屹立,傳說中的“最牛學區房”拔地而起,武珞路中學繼續上演著高校神話......
40歲的傅家坡客運站人到中年,先下車了。
2012年我國公路營業性客運量高達355.7億人次,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在全國旅客運輸總量中的占比超90%。
但短短10年的時間過去,2022年時降至35.46億人次,還不到2012年的十分之一。
對于很多曾經長期坐客運汽車的朋友來說,那其實不是一段舒適愉快的旅程。
一刻不得安寧的閑聊加上發動機的轟鳴,打不開的窗戶和夾雜著各種異味的渾濁空氣。
搖晃的車廂和崎嶇的土路顛出無時無刻的嘔吐感......很多大學生的第一堂社會課,是在傅家坡客運站上的。
還記得我大學暑假去恩施的同學家玩,一大清早出門,公交轉火車轉大巴轉小巴,那個小巴司機甚至聽不懂我的彎管子普通話,但依舊像運送一個嬰兒一樣,一點點把我送到一片山腳下的小鎮子,我同學騎著一輛嘉陵摩托笑瞇瞇地在那等我。
我以為已經到了,沒想到還有3個多小時的山路,我跟著他搖搖晃晃在只容兩人的盤山土路上爬升,到了看不清遠山的輪廓時,到了他海拔一千多米的家。
武漢38度的天氣,在那里晚上睡覺要蓋被子,我頓頓吃同學家的土豬蹄,去探尋野生溶洞,躺在屋頂曬好的煙葉子上看星星。
那是我覺得這輩子我去過離我家最遠的距離,雖然連湖北省都沒出。那個距離不是來自兩個地方之間的公里數,而是去到這個地方花費的精力和路上的期盼。
我在他家玩了半個月,要學駕照就先回家了,等開學時,他就要重走一遍這一條我一生可能只走一次的路線,那是他每次來武漢上學的日常。
到現在我早已忘記那個車站、那個鎮子、那座山叫什么名字,但那是我過得最開心的一個暑假。
文章轉載自武漢吃喝玩樂,創作版權歸其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