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以“DZ”打頭的定制公交,已經越來越多開上申城街頭,以滿足市民個性化、精準化的出行需求。為了進一步優化城市交通資源配置,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效率,近日,上海市定制公交運營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平臺整合了目前全市所有220余條定制公交線路,市民通過“隨申行”APP或微信小程序“定制公交”專區,即可享受“線路可知、需求可提、出行可達、服務可溯”的一站式定制公交出行體驗。這標志著上海公交開啟全民定制化服務。
早晨8點多,在寶山區紅林路富長路車站,定制公交DZ501路迎來了客流高峰。這條線路今年年初開通,大圈2.2公里,停靠3站;小圈1.1公里,只有1站,終點都是地鐵站;早高峰大小圈交替跑,成為周邊四個居民區上班族們的首選。
“這條線特別方便,直達地鐵站,節省我們很多時間。”市民張女士表示。
DZ501路的成型源自屬地交通部門、街鎮反饋的市民需求。公交企業走進社區、走進樓道,逐一排查客需情況,還配套開發了相應的APP小程序征集民意,最終設定這條路線,實施精準服務。
客流的快速集聚和短平快的周轉模式,讓企業也嘗到了甜頭。原來周邊傳統公交線路百公里人次在130到150左右。定制501開通以后,百公里人次達到650到700人次,可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本賬都劃得來。
巴士五公司營運信息部經理鄭世榮指出:“我們抓住高斷面客流集中的關鍵站點,通過定向服務提升運營效率。車輛周轉速度加快后,市民候車時間平均縮短30%,線路吸引力顯著增強。這一模式也為公交服務創新打開新思路——借助信息化手段,未來市民出行可逐步實現預約式定制,構建真正的需求響應型公交體系。這種‘按需供給’的轉型,將重塑傳統公交服務邏輯。”
疏解老百姓某一個時間段的出行需求,定制公交在停靠站、運營模式上的靈活性,也是常規公交線路的有益補充。
最近上線的定制公交運營服務平臺,全面整合了上海市域范圍內全量定制公交線路信息。市民只需通過"隨申行"平臺"定制公交"一個服務入口,即可查詢全市所有定制公交線路,覆蓋產業園區、社區、學校、醫院、景區等出行熱點區域。
同時,市民的集中需求也能成為新線路。目前,平臺開放面向個人及團體的需求收集,相比走訪調研的傳統模式,數字化平臺更精準、高效、便捷。市民可以在平臺上提交需求,發起定制,也可報名其他用戶發起的定制和平臺公示的熱門定制。現階段,定制公交開通的暫行標準是線路開通后,每班次乘坐人數在15人或20人以上。對于有著大量出行需求的地區,線路最快3天就可以完成準備,開通運行。
隨申行數據業務負責人孫虎說:“定制公交標志著公共交通從供給導向,向需求導向的根本性轉變。未來公交服務將深度融入需求響應機制,真正實現‘出行需求在哪,公交服務就到哪’的創新突破。”
關注市民出行需求,持續推進公交定制化服務發展,上海公交正在經歷從“人等車”到“車應人”,從“線路固定”到“動態定制”的數字化變革。定制公交的興起,也為線網的優化調整打開思路。定制公交怎么開,不是交通管理部門說了算,而是交給市場。政府部門要做的就是統籌協調,打通線路落地中的堵點難點。
市交通委客運處副處長王義祥披露了改革方向。“我們正建立定制公交與常規公交的動態轉化機制,當線路客流穩定達到閾值時,可升級為固定線路納入常規公交體系。主管部門不設硬性考核指標,鼓勵企業積極的拓展定制公交的應用場景。一方面持續優化政策制度,同時也加強跟公安、衛健文旅、教委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
專家表示,定制公交的開行和統一平臺的上線,為市民綠色、高效、個性化出行提供的新可能。目前,定制公交的用的都是既有站點資源,這是靈活落地的首選。不過,隨著定制化的深入,未來也可以考慮在就醫、就學線路中,多方合作,讓車站能設立得更加“點到點”,也規避高峰時段道路的擁擠。
市人大代表施政指出,定制公交在破解常規公交難以覆蓋的“末端梗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通過精準填補幾十米的關鍵接駁空缺,可有效疏導交通堵點。她還特別強調,此類精準化服務可在站點設置環節整合更多教育、醫療、治安管理及文化旅游等資源。
看看新聞記者: 謝丹青
編輯: 張予洋
責編: 虞之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