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項目成功案例有哪些?
非遺項目成功案例
案例一:江蘇南京·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是流傳于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又稱金陵燈會、夫子廟燈會,主要集中在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每年持續50多天,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是中國唯一一個集燈展、燈會和燈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燈會,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民俗燈會。
案例二:江西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承載著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哲學智慧的江西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享譽全球。 文旅相融,古窯新生。 為傳承展現國寶非遺,景德鎮古窯恢復傳統制瓷作坊與紅店,并復建復燒瓷窯,使景德鎮古窯景區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成為代表千年瓷都的一張瑰麗名片。 集群式非遺傳承模式,聚集了200多位具有原生基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障非遺技藝的傳承。
案例三:福建龍巖·永定土樓
世遺永定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的山區民居建筑,是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 開展非遺旅游活動,使游客深度了解、體驗、學習非遺文化。 文化內涵豐富,遺產等級高,種類較為齊全。 除永定土樓建筑是世界文化遺產外,永定還擁有客家土樓營造技藝、閩西客家十番音樂、永定萬應茶制作工藝等國家級非遺項目3個,永定客家山歌、永定土樓楹聯省級非遺項目2個以及永定客家家訓文化等市級非遺項目38個,是客家耕讀傳家文化的集中展示區,也是客家人生活的體驗地。 積極開展非遺教育。 龍巖市積極開展各類非遺傳承培訓班,目前已舉辦了土樓營造技藝、十番音樂、萬應茶制作技藝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的帶徒傳藝600余人次,舉辦各類培訓班共65批2000余人次。 同時出版《閩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全》。 發展產業集群。 積極引導合理保護和開發土樓周邊非遺文化資源,大力實施“旅游+”戰略,帶動非遺工藝和旅游景區形成相互配合、共同發展,集觀光、體驗、學習于一體的產業集群。 以萬應茶為例,永定采善堂制藥有限公司引進了國內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在原有生產“萬應茶”的基礎上,擁有茶劑、丸劑、顆粒劑3條生產線,產品遠銷海內外,年銷售額4000多萬元。
案例四:湖南雨花非遺館
湖南雨花非遺館是湖南省廳重點打造的文旅融合示范點,聚集了10個世界級非遺項目、55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在內的359個非遺項目。 首創中國“非遺+”活態傳承發展模式。 湖南雨花非遺館通過社會化的策劃與運營,構建起了非遺傳承與傳播功能兼備、本地居民文化消費與中外游客旅游消費并存的城市文化空間。 非遺主題城市文化消費場館模式。 以非遺街區、非遺生活家為抓手,構建“文化+旅游”全產業鏈模式運營,實現傳承人項目和非遺館的共贏。
案例五:四川涼山·彝族火把節
四川涼山的彝族火把節是一個盛大的節日,慶?;顒影▊鹘y舞蹈、音樂、服飾展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與和觀看。這個節日不僅展示了彝族的非遺文化,也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這些案例顯示了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多種可能性,不僅有助于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也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