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2015年,聯合國峰會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未來15年發展,給出指引。
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匯總,其實就三件事兒: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保護,三位一體上強度,高端局才不耽誤。
2016年,中國響應“議程”,從此,綠色經濟深入人心,“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加速實踐。
2020年起,促進綠色經濟的各種“意見”、“方案”出臺,綠色生產、消費,建立循環經濟體系,逐漸成為國家戰略。
尤其是2024年8月,高層發布《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要求“積極擴大綠色消費,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
毫不夸張地說,雙碳達標要靠綠色消費,將低碳、循環利用的思路、手段嵌入經濟循環中,就是大勢所趨,企業、平臺、供應鏈都要應勢而謀,順勢而為。
但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于是,9月6日,上海外灘大會召集了一批“最強大腦”,集中生智,合力求解。
按同濟大學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杜歡政的說法:
人類消費占碳排放的50%以上。
秸稈做衣服,泡沫箱回收做相框,生產商各種給力,但在消費上,大眾認同,供應鏈標準等還有很多難題。需要政策、技術、商業三鏈集聚,解開死結。
像上海策劃“綠色消費季”,加碼電器“以舊換新”補貼,最近的“外灘大會”,螞蟻森林上線“森林集市”,把綠標商品售賣融入減碳游戲……
這都在踐行“意見”里“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激勵大眾血脈覺醒。
沒錯,經過最強大腦的“碰撞”,站在未來,把缺失做出來,由此,過去種種都是序章,未來種種皆有希望。
綠色顯眼包
“如果看不懂這件事,就放到更大的時空中去追尋答案”。
按管理學家稻盛和夫的“時間比例尺”來看,綠色經濟進入中國:
20年前,它出現在統計數據中;15年前,家電“以舊換新”、新能源車補貼,加速其實踐;近10年,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中,綠色經濟成為生產端標桿……諦分審布,加大力度。
這就是靜水流深的過程。
按照聯合國的定義,綠色經濟從邊緣化到主流化之后,更難的是,讓它從政策、要求走向大眾的心智思維,走出“沒補貼就沒認知”的尷尬。
直到8年前,破圈的轉機到來。
為響應G20峰會綠色命題,螞蟻集團匯總創意,開發“螞蟻森林”——用戶攢綠色能量“云種樹”,帶動企業捐資真種樹,由此,喚醒大眾綠色低碳意識。
出乎意料的是,它上線3個月后,注冊用戶數就超6000萬,遠超預測的1000萬,終于讓一群“沉迷”減碳的小伙伴找到了組織,就像體育迷于虎撲、二次元于B站。
歸屬感的催化下,“碳補償、碳中和”等生僻詞,變成普通人的減碳行動:為了幾十克能量,選擇地鐵、公交,外賣“無需餐具”;為了成百上千克能量,線上繳水電煤,舊家具、衣服也要上門回收……
就這樣,正能量給足情緒價值,親友間互動暴漲,越來越多人被螞蟻森林圈粉。
至今,它已在全國捐資種下5.48億棵樹,協議捐資41.8億元,讓7億用戶參與到種樹減碳的綠色進程。拿到聯合國地球衛士獎、燈塔獎——成為綠色經濟的版本之子。
只是,當綠色經濟進入新階段,要像《第三次浪潮》里彌合產消鴻溝,接力綠色消費,政策、平臺、企業再融合、再創新,成為新的問題。
接地氣,找要領,“同頻者相謀,同志者共謀”又成了關鍵。
辦法總比困難多
“創新的本質是:讓高門檻的東西變低門檻,普通人能買能用。”管理學家德魯克曾這樣總結。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比如,生產商要達到綠色環保標準,成本較高,不同行業、不同門類、綠色標準多,普通人識別難、認可難,更別談購買的積極性、忠誠度。
這樣,綠色商品銷量達不到“規模效應”,成本居高不下,生產商積極性也提不上去,沒法“擠出”非綠、漂綠商品,綠色消費就陷入“沒補貼,沒銷量”的負面循環,無法支棱起來。
好在,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電商巨頭亞馬遜,4年前與專業機構合作,推出“氣候承諾友好認證”標簽,認證食品、服裝、美妝等領域,給予更多的流量支持。
哪怕比普通產品高價,竹制牙刷、無添加睫毛膏、可降解洗衣液等綠色商品,還是獲得數倍的銷售增長。
現在,只要找到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方法論,咱們也能先做對,再做好。
于是,螞蟻森林另辟蹊徑,與中環聯合認證中心共建標準,把復雜的綠標“打包”,對應不同克數的“綠色能量”獎勵。
你可能不是標準專家,但你看到“綠泡泡”,想點一下收回來就對了。
這樣,降低了普通人認知、認可的門檻,螞蟻森林與企業再共建“森林集市”,以平價綠色商品吸引消費。
由此,它借大眾熟悉的激勵介質,促進綠色消費,同時,也推動生產商達成“規模效應”,加速綠色轉型升級。
如今,已經有伊利、立白等大牌加入“森林集市”,銷量上漲,“森林”忠粉也能為愛買單,為信仰充值,雙廚狂喜。
一句話:方法做對,事半功倍。
實話實說,小郝作為螞蟻森林的鐵磁,已收集2.8噸綠色能量,作為森林榜單N年老二,距離第一名的4.3噸,傳奇大神的6噸,還有相當的距離,“森林集市”終于讓我看到希望——用綠色“買買買”改變環境和排名。
那些笑話我“口袋空空,愛心泛濫”的朋友,這回也可以收聲了。
是的,大人們,時代變了!按聯合國的說法,綠色經濟過去的重點,是關注污染等“壞事”,現在的重點,是關注機會、商業、轉型等“好事”。
小郝堅信社會學家馬基雅維利說的:“一件好事,讓所有人得利,它就能成功且長久。”綠色經濟,就是如此。
您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