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馬云六十周歲生日,也是阿里巴巴集團二十五歲生日。
或許是巧合,就在這幾天,監管部門相繼給馬云和阿里巴巴集團送上“生日大禮包”。
1
根據監管部門通知:從9月10日起,阿里巴巴港股被納入港股通。
這意味著,A股投資者可以直接購買阿里巴巴股票,這對阿里巴巴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
據高盛估算,南向資金將為阿里巴巴帶來150億至160億美元的潛在資金流入。
8月3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公告,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完成三年整改,合規整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對此,阿里巴巴集團回應稱,“這是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不僅監管部門,中共中央直屬的《經濟日報》也發文稱,平臺經濟是創新的產物,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文章稱,期待阿里巴巴集團等平臺企業找到新的戰略定位和發力方向,輕裝上陣謀發展,抖擻精神再出發,繼續立足創新、堅持合規經營、加大科技投入,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一見財經注意到,《經濟日報》此篇評論還特別指出,互聯網輿論對阿里巴巴整改存在誤讀。
評論指出,對于規范發展平臺企業,互聯網輿論存在誤讀,“規范”被重點強調,“發展”被選擇性忽略。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高度重視并一直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多次強調規范發展是為了更好發展。但在互聯網輿論場中對此存在著某種誤讀,‘規范’被重點強調,而‘發展’卻被選擇性忽略。”文章稱。
2
監管部門“送大禮”,《經濟日報》有期待,但久未露面的馬云依然沒有現身,9月10日,馬云仍以在內網發帖的形式發聲。
馬云表示:“阿里之所以是阿里,那是因為我們有理想主義精神,我們相信未來,我們相信市場,我們更加相信只有為社會創造真正價值的善良公司才能堅持走完102年路程。”
五年前的9月10日,馬云卸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職務。
馬云當時說,“為了這一天,我認真準備了10年。今天不是馬云的退休,而是制度傳承的開始。不是一個人的選擇,而是制度的成功。”
不過當天,人民網人民財評那篇題為《沒有所謂的馬云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云》的評論,橫空出世。
隨后,阿里巴巴告別了突飛猛進,馬云銷聲匿跡。
不過,一見財經發現,在近兩年阿里巴巴轉型的關鍵時刻,馬云總會出來發聲。
去年5月下旬,媒體曝出馬云在只有少數幾個業務總裁參與的溝通會上,對淘天集團的未來定位: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
半年后,拼多多市值即將趕上阿里,馬云在內網回帖“阿里會變,阿里會改”,用100多字強調必須付出任何代價和犧牲來推進改革,落款“合伙人馬云”。
最近一次是今年4月10日,阿里重組一周年之際,馬云發了一封千余字的全員信鼓舞士氣,說“要承認糾正昨天的問題,更要面向未來改革”,全網傳播。
當時一個月內,阿里巴巴換了三個業務的CEO。
3
有媒體標題為:我們懷念的馬云,他來了。
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和靈魂人物,隨著馬云的回歸,阿里巴巴的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8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25財年第一季度業績,營收2432.4億元,同比增長4%;經調整EBITA利潤450.35億元。其中,阿里云公共云收入雙位數增長,AI相關產品收入三位數增長,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155%;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同比增長32%;菜鳥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6%。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正持續加速回購,2025財年第一季度已投入58億美元回購6.13億股普通股,力度超過去數季。據統計,過去的2024財年,阿里巴巴累計投入125億美元用于回購,回購規模穩居中概股第一。
當下,監管部門“送大禮”,官媒也站出來說話,一見財經認為,這對馬云和阿里巴巴而言,具有“分水嶺”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