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昱
編輯 | 劉寶丹
在當前跨境電商大變局下,作為“中國出海四小龍”之一,阿里旗下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正積極通過多舉措,以應對越發激烈的全球電商競爭。
華爾街見聞獲悉,最近,速賣通AliExpress首次向德國本地賣家開放入駐,并開設專屬頻道Local+,強調本地商品履約時效,最快可3日達。
在此之前,速賣通其實并沒有在太多國家和地區招募本地商家,今年1月才剛剛向美國本地商家開放了入駐。
有內部人士告訴華爾街見聞,今年速賣通德國已經連續三個月增速超50%,所以速賣通內部決定重點布局德國站點,并開啟本土招商。
據悉,速賣通德國站的高速增長,已經吸引了一批知名品牌提前入駐。
為了招攬更多德國本地賣家,速賣通給出了極低門檻和強力支持。
具體來看,包括專人指導開店:一對一運營顧問,協助完成資質審核、商品上架等流程;百億補貼專項支持:針對海外新賣家專項百億補貼流量與補貼支持;站外流量資源:針對商品特性,獲取站外垂直人群;物流解決方案:多個本地倉庫合作方案,幫助新商家快速落地歐洲業務。
同時,速賣通也開放了更多的招商品類,包含:手機、大小家電、消費電子、電腦辦公、運動戶外、家居、家具、玩具母嬰、汽摩配、燈具等等。
這些舉措,都彰顯了速賣通發力德國市場的決心。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速賣通在德國開放本地商家入駐并不讓人意外,“本地化”不僅可以抵御地緣政治風險,也能為平臺用戶帶來更多新鮮供給,以及履約提速。
不難發現,“本地化”正在成為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的重要策略。去年以來,SHEIN、TEMU都在發力本地化策略。
此外,作為全球GDP排名第三、歐盟電商規模第一、滲透率第一的市場,德國消費者對電商的依賴度逐漸增高,商機巨大。
Statista預測,2025年,德國電商市場規模將突破983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市場規模將激增至1460億美元。同時,用戶滲透率預計從2024年的62.7%升至2029年的70.6%。
這樣繁榮的市場前景,自然吸引著跨境商家進入德國這片熱土。
去年起,速賣通就釋放出發力德國市場的信號。2024年,速賣通拿下在德國舉辦的歐洲杯獨家電商合作伙伴,隨后德國物流巨頭Hermes新任CEO親臨杭州拜訪速賣通,聚焦歐洲市場、尤其是德國本土的物流網絡優化與本地化服務升級。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更多德國本地賣家加入,速賣通在價格、物流方面的競爭力將顯著提升,將對當地電商格局構成直接挑戰。
此外,阿里財報中也指出,阿里國際在戰略上一直聚焦重點地區,例如特定歐洲市場和海外地區,其中速賣通和Trendyol持續在各個市場通過不同業務模式,與本地商家和伙伴合作,帶來更豐富多元的產品供應。
阿里國際相信,在復雜多變的全球電商環境中,在不同地區的差異化業務布局和產品供給,將繼續強化其競爭優勢。
速賣通如今是阿里國際業務的重要增長引擎。阿里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阿里國際的收入約為276億元,同比增長24%,主要受來自速賣通和Trendyol的收入增長所帶動。
與此同時,阿里國際一季度虧損同比收窄,尤其是速賣通Choice業務的單位經濟效益環比改善。這是阿里國際一改過往高舉高打的策略,近年來轉向了精細化運營的結果。
作為跨境電商平臺中的老大哥,目前,速賣通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是中國出海企業想要通過跨境電商渠道打響品牌知名度的重要陣地,平臺上的商家通常都有2-3個主流市場。
去年下半年速賣通就明確了“自運營+托管”的雙軌驅動策略,具體而言,速賣通如今全品類覆蓋多元模式運營,在海外備貨的商家支持海外托管和POP模式,在國內備貨的商家支持全托管和POP模式。
在跨境電商行業越來越卷的背景下,速賣通強調為品牌賦能的能力,去年4月,速賣通上線了“百億補貼品牌出海”,并將其視為2024一號工程,去年的海外雙十一大促,速賣通百億補貼也首次參與。
今年3月,速賣通透露了其“百億補貼品牌出海”的最新進展:過去一年,有95%的合作品牌躍升至年銷“百萬美金俱樂部”,今年計劃幫助1000個新品牌實現百萬美金的突破。
如今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競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發力“品牌化+本地化”已然成為重要趨勢。在此背景下,速賣通有望憑借其打造品牌的能力,迎來自己的好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