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CEO雷總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造車很燒錢!
小米在造車之前計劃投入100億,可到現在為止已經投入無數個100億了,而且現在每賣一臺車虧6萬多。
由此可見,如果家底不是特別豐厚,真不適合造車。
雖然成功了一定很酷,就跟小米一樣,但是你有小米那么多錢燒嗎?
全國造車的企業,從曾經的400多家到現在為止只剩下40多家,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有90%的車企申請倒閉、破產、重組。
即使現在還活著的車企,每天也是如履薄冰,在汽車越來越內卷的今天,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就不是下一個倒下的車企。
雖然現在笑得很好,不一定能笑到最后。“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的例子不在少數。
愛馳汽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去年四月份,愛馳汽車被曝出拖欠員工工資問題,就連社保和住房公積金都需要員工自己墊付,而且還拖欠供應商貨款,被供應商告上法院。
因為財務問題被法院列入被執行人名單,82條失信被執行人記錄,35條被執行人信息,97條限制消費令,涉及金額6750.8萬元。
不僅如此,位于江西的生產工廠因為房租問題停產停工,對于上海的總部也因為拖欠房租被勒令搬出。
也就是說,窮的連房租也交不起了,工資也發不出了,貨款也結不了了。
這家根正苗紅的企業,竟然混到如此地步,理論上說不應該啊。
愛馳汽車成立于2017,CEO付強曾經在奧迪、奔馳等多家知名車企擔任要職,對汽車領域應該是在熟悉不過了。
學習多家車企的先進管理經驗之后再創造企業,理論上來說,發展應該是順水順水,畢竟資源、人脈、供應鏈在那里擺著。
可市場競爭的慘烈度給了他狠狠一耳光。
2021年、2020年前后生產出兩款車型,分別是U5和U6,而每臺車的銷量一年才一兩千臺,即使在高光時刻,全年的銷量都沒有超過5000臺,不如很多車企一個月的銷量。
它將自己的失敗歸咎于國內的競爭太慘烈了,僅僅只活了7年,就被閻王爺將名字記在了生死簿上,于是它又將目光轉向國外,準備進軍歐洲。
據介紹,愛馳汽車打算通過借殼的方式完成上市,進軍歐洲市場。你覺得它會成功嗎?
馬斯克曾經預言,在不久的將來,新能源電動車品牌可能只會剩下5家:特斯拉、比亞迪、小米、理想、奇瑞。
特斯拉進入全球市場沒有任何阻力,而且技術實力和品牌影響力毋庸置疑,很可能成為全球電動車行業的老大。
比亞迪在中國市場已經是第一了,目前正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它有自己完整的產業鏈,而且有核心技術做支撐,成為第二的可能性非常大。
小米雖然是后起之秀,但是它在中國和海外市場都有龐大的手機用戶群,更容易獲得消費者青睞。而且資金雄厚,有研發實力。
理想是目前造車新勢力中最成功的企業,主要布局高端市場,而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國產新能源SUV中,它算是行業翹楚。
奇瑞是兩條腿走路,即使在現在新能源時代,依然沒有放棄燃油車,而且它的發動機技術非常先進。在自有品牌中,它的出口量是最多的,在海外擁有龐大的用戶群,未來有可能在新能源領域創造奇跡。
對于馬斯克的分析,你認為有沒有道理呢?
新能源的戰場硝煙彌漫,每一家企業都在卷技術、卷資金、卷研發、卷市場,任何一項要素的失誤,都有可能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但無論多優秀,總有企業比你更優秀,市場只有這么大,總有一些企業要淘汰,你認為下一個倒下的車企會是誰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