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和徐帥《年譜》等信史披露:紅軍過草地前,毛主席曾短暫“下崗”…。
大致情況如下:
遵義會議增選毛主席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會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決定:
周總理仍為紅軍軍事指揮“下最后決心”的統帥,毛主席則為周總理“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或統帥助理。
在接下來的數月里,毛、周“在統帥與助理崗位上”同心協力指揮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和翻越大雪山,于1935年6月下旬在今成都西北之叢山峻嶺深谷湍川地域,達成了一、四方面軍會合及共同北上抗日之戰略訴求。
7月18日在蘆花(今四川黑水縣),張國燾于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上提出“要提拔新干部到軍委”;基于團結等,會議決定:同意周總理辭去總政委,由張氏接任總政委“并為中革軍委的總負責者”;隨之,朱張兩總委任周總理為一方面軍司令員兼政委(因重病未到職)…。
黨中央(蘆花)常委擴大會議決定,事實上改變了遵義會議“成效”的一部分,直接的政治后果便是:隨著周總理“軍事指揮統帥”責任的去職,毛主席“軍事指揮幫助者”/統帥助理的崗位亦隨之消失一一他暫時性的“下崗”了!
8月中旬,黨中央隨右路北上,已延宕時機月余。
葉帥回憶:那段時間,毛主席三天兩頭往前敵總指揮部/四方面軍指揮部跑,到陳昌浩、徐向前和葉劍英處“看地圖”一一主要是等候朱張兩總的“北上”電令。
因“北上”電令久候未果,毛主席遂召陳、徐、葉開會,決定葉帥率右路先遣團先行出動探路。
17號,毛主席召見楊成武布置先遣團過草地的任務,叮囑楊成武“到徐向前處接受具體指示”;次日,葉帥率楊成武團離開毛爾蓋、過草地往班佑開進。
19號于沙窩,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再次研究常委分工,決定:自即日起,毛澤東承擔軍事統帥職責一一自此始,毛主席在軍事統帥崗位上,持續工作了四十一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