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人,100多臺搶險工程車輛,山海連心,疾馳千里,奔赴臺風搶險第一線,快搶快修是使命,也是硬仗。南方電網貴陽供電局馳援海南抗災復電突擊隊盡銳出擊,以細作保,經過10天連續奮戰,搶險重心從第一階段修復線路主線快速推進到低壓供電臺區搶修攻堅。
“為防范‘點多、面廣、人雜’帶來的安全風險,請嚴格控制現場工作秩序,加強現場作業風險管控;”
“目前文昌市人民醫院備有眼鏡蛇、五步蛇、蝮蛇3種抗蛇毒血清,17家衛生院有救護車,如有需要醫療救治,第一時間聯系屬地衛生院,詳細操作請參照附件實施;”
“無人機巡檢飛手與安全監督員聯系表已制定完成并發群,大家可第一時間根據工作需要對接聯系。”
9月16日天剛亮,各種提示信息通過貴陽供電局馳援海南抗災復電臨時指揮部建立的工作群,快速傳遞至每一支搶修隊伍,為搶修人員高效施工做好保障。
“今天文昌早上7點到10點的氣溫在26度至29度,下午1點到3點就會達到32度。在高溫時段,我們將安排搶修隊員休息,適當延長低溫時段的作業,既保證搶險進度不受影響,也對搶修隊員的身體進行有效保護。”9月16日,張高源作為突擊隊里一支分隊的隊長,依舊帶著自己數十人的隊伍早早開赴一線,趁著氣溫還沒上來,加緊搶修。
錯“峰”工作的并非只有張高源的隊伍,此次馳援文昌“摩羯”臺風搶險,貴陽供電局一共帶了五支搶險施工隊伍。這五支隊伍每日的工作計劃都由一個“大腦”——貴陽供電局馳援海南抗災復電臨時指揮部輸出。
“大腦”想得細,工作更來勁。從大部隊出發前委派臨時指揮部副總指揮提前抵達現場,摸清情況領取搶險任務,保障大部隊提前分工,有備迎戰,到大部隊出發途中有序編隊、編號、組群,及時發布路況信息,確保安全達到搶險一線;從開展搶險工作中派專人負責電力設施物資調配,保障搶修現場施工不斷當,到為確保搶險救災通信聯絡,第一時間調配應急指揮車趕赴文城鎮,承擔現場視頻信息采集、處理、存儲等工作;再到積極對接系統內單位、政府部分,形成協同作戰“同盟”,共同加快抗災復電步伐……貴陽供電局馳援海南抗災復電臨時指揮部實行24小時運轉過程,指揮部每日至少有兩名工作聯系人駐守協調。
“此次臺風‘余威’驚人,搶險任務艱巨,指揮部是全盤工作的關鍵,我們要把各項工作想得更細,才能有力支撐一線隊員的快速搶修。”指揮部副總指揮、工作聯系人令狐勁松說。
在文城鎮大潭六街經營一家雜貨店的王倩萬萬沒想到,臺風過后,她家門口多了一顆“定時炸彈”。9月11日,突擊隊員羅再龍、薛峰、范旭陽開展受損低壓線路勘察時,發現王倩門口的電線桿從下到上出現了30多道橫向裂紋。突擊隊員一方面對王倩及周邊居民做好避險提示,另一方面加強現場管控,協調物資,準備開展隱患排除。
在臨時指揮部的一面墻上貼有一張碩大的“貴陽供電局抗‘摩羯’搶修復電進度表”。表內分欄設置大到管轄單位、線路名稱、故障位置、故障類型,小到倒桿、斜桿、斷線、樹壓導線、避雷器、瓷瓶等,表內數據全部來源于羅再龍、薛峰、范旭陽等各條線路勘察組反饋的信息匯總。
“接令一條,登記一條;勘察一條,匯總一條;解決一條,劃掉一條。我們將努力通過高效管控,讓此表格數據早日清零。”令狐勁松說。(楊志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