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張圖刷屏了,但是那張圖已經找不到了,你懂得,
所以,我們直接看數據吧。
下圖是2024年1-4月各地財政自給率,
只有上海財政盈余,其他所有省份地區均無法實現財政自給自足。
財政自給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在分稅制體制下,地方創造的稅收一般要向中央上繳,在中央進行統籌規劃后,再向各個省市進行轉移支付。不同地區財政創收能力有明顯差異,財政能力較弱的地方,上劃中央收入小于中央返還的轉移支付收入。
財政自給率可以衡量地方財政創收能力與中央支持力度。財政自給率越高,地方財政創造能力越強。
2023 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27.46 萬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6784億元,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9566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17218億元。
按照地方本級財政收入 11.72 萬億計算,全國地方政府整體的財政自給率為 49.59%。
2023 年,財政自給率高于 49.59%的省市有9個:上海市、北京市、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天津市、福建省、山東省、山西省,其他省市的財政自給率均低于地方平均數。
這里沒有考慮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政府收入分為兩個部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基金收入,前者主要是稅收,后者主要是賣地收入。俗稱兩本賬。
2022年以來,基金收入斷崖式下滑。
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39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98024億元。
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6784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70705億元。基金收入較2021年減少2.7萬億。
2021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93936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87051億元。
2021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66287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7996億元,同比下降13.2%。
2023年賣地收入較2021年減少2.9萬億,如何彌補?
下圖濃縮了房地產10年供求走勢,藍線是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累計同比),紅線是商品房待售面積增速(累計同比)。
2015年之后,商品房待售面積增速大于銷售面積增速,供大于求。
收入下降暴露出嚴重的債務問題
從2015年開始,地方政府債務狂飆,從14.8萬億增長到40.7萬億。翻了3倍。同期GDP都沒增長3倍。
上一篇我們已經從消費角度提過了宏觀分析的一般框架:,
支出法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
如果將居民消費和政府購買合并計算為消費,那GDP的公式就變為:
國內生產總值=消費+投資+凈出口,
政府在經濟中的角色即有政府購買,也有投資(通過城投來實現)。
政府債務問題是現在我們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
為了應對債務問題,12 個重點化債省市被要求除供水、供暖、供電等基本民生工程外,省部級或市一級 2024 年不得出現新開工項目,這直接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
過去經濟增長的好的時候沒攢下錢,現在需要拿出錢來挽救經濟于水火的時候,他們拿出了一屁股債!
我們都說縮表很可怕,縮表不僅是家庭和企業縮表,政府也會縮表,其傳導方式為:
政府購買下降-->總需求下降-->生產過剩-->企業收入下降-->居民收入下降-->消費下降。
這也是螺旋通縮的一部分。
所以,當你發現情況不妙的時候,往往不是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而是多個環節都出了問題。
什么時候政府債務軟著陸了,才構成整個經濟軟著陸的充分但不必要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