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英國地方政府大選中,以反移民和民粹立場著稱的右翼政黨“英國改革黨”(Reform UK)在多個關鍵地區取得突破性勝利,不僅贏得超過670個地方議席,更首次控制多個地方政府,成為英國傳統兩大政黨——保守黨和工黨的強勁對手。
多位專家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改革黨崛起主要基于民眾對執政黨工黨及反對黨保守黨的不滿情緒。英國科學院院士、政治學學者薩拉·霍博爾特(Sara B. Hobolt)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民眾最大的抱怨是生活成本問題,“他們覺得生活困難、物價高、買不起房、貧富差距大,而政府似乎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
“沒有采取有效措施”的怨言背后,直接指向英國地方政府近年來嚴峻的財政壓力。
英國地方政府深陷財政困境
一系列公開數據和最新案例已然勾勒出英國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境。一方面,英國中央政府經費大幅削減,英國議會在其關于地方政府財政影響的報告中指出,截至2019/20財年,中央政府給予英格蘭地方政府的撥款較十年前削減了約40%。
另一方面,維持社會福利的資金需求迅速上升。英國郡議會網絡(County Councils Network)在2024年的報告中指出,近十年兒童服務人均支出增加77%,成年人社會護理支出增加48%,兩者合計已占地方政府預算約65%—69%。這些支出擠壓了道路維護、圖書館等其他公共服務的預算空間。
根據英國國家審計署和地方政府協會的數據,2020/21財年以來,有42個地方政府累計獲得超過50億英鎊的中央緊急財政支持。英國政府今年2月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僅在2025/26財年,就有30個地方議會申請了“特殊財政支持”(Exceptional Financial Support, EFS),需要中央政府借款或撥款來勉強平衡預算。
改革黨有何財政主張?
改革黨在地方層面的財政政策主張聚焦于“反浪費”和“減稅”。其競選綱領強調地方政府存在大量行政浪費和“覺醒”運動(Woke)相關開支,宣稱要砍掉不必要支出以換取較低賦稅。
改革黨黨首法拉奇(Nigel Farage)承諾,將在改革黨控制的每一個地方議會中建立一個“迷你版”的馬斯克削減政府開支機構——政府效率部(DOGE)。法拉奇稱,將聘請審計人員,審查長期合同,削減與應對氣候變化和多元化(DEI)相關的支出。改革黨已向各議會提交了3000份信息公開請求以找出資金浪費情況的線索,以砍掉不必要項目支出。
在稅收方面,改革黨承諾降低地方稅負。許多改革黨成員批評現行市政稅(Council Tax)連年大幅上漲(部分破產城市甚至一年上漲近10%),承諾將盡量凍結或削減市政稅增幅。然而,根據法律規定,新當選的郡市長并不能直接降低現有市政稅稅率,只能選擇不上調某些附加費。
改革黨能解決地方財政危機嗎?
面對深層次的結構性困境,改革黨的政策主張面臨嚴峻考驗,外界看法也趨于悲觀。
首先,盡管改革黨高舉“節流”大旗,但財政空間有限。地方政府預算的大頭在法定必須提供的服務上,特別是成年人社保和兒童保護,而這類需求仍在上升。在2023/24財年,地方政府將其77%的一般收入都用于法定服務和償債支出。換言之,可自由支配的服務支出不到23%。即便改革黨大刀闊斧砍掉部分“非必要”項目,也只能調整這不到四分之一的預算空間。
多位地方政府領導人已經對改革黨提出的削減“浪費”支出的承諾表示質疑,認為這些主張缺乏實際可行性,更多是政治營銷。例如,林肯郡郡議會保守黨領袖馬丁·希爾(Martin Hill)稱,“改革黨的計劃‘在經濟層面毫無意義’,他們沒有提出任何可信的解決方案,只是公關噱頭。”地方政府協會 (LGA) 辦公室主任兼高級顧問特里·斯泰西 (Terry Stacy) 亦批評改革黨在財政問題上“不切實際”。
再者,改革黨成員缺乏執政經驗,尤其是協同治理經驗不足。比如,在英國的“聯合管理區”(Mayoral Combined Authorities, MCAs)中,市長的決策需要與轄區內的各市縣議會協同。這種結構意味著,比如盡管改革黨在林肯郡贏得了市長職位,但他們在基層議會中并未獲得多數席位,這將限制市長的政策實施能力。
英國地方政府“破產”不是新鮮事
英國法律規定,地方政府無法赤字運行,須按法定要求實現預算平衡。因此,當支出需求超出收入和儲備時,地方政府唯有發布“114條款通知”(Section 114 notice)宣布無法平衡預算,即事實上的“破產”狀態。
英國國家審計署(National Audit Office, NAO)于今年2月發布的《地方政府財政可持續性》報告指出,從2001年到2018年無一例“114條款通知”,但在2018年至2025年1月,已有9個地方當局累計發布13次“114條款通知”。
典型案例包括,伯明翰議會于2023年9月發布“114條款通知”宣布破產,主要因歷史性同工同酬索賠導致7.6億英鎊負債。為填補缺口,伯明翰不得不通過創紀錄的削減支出和上調10%市政稅,2024年還計劃再削減1.5億英鎊支出。
同樣,以倫敦市郊的克羅伊登區為例,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間三度發布破產通知。該區在獲得1.2億英鎊中央紓困資金后仍然陷入財務黑洞,被迫再次尋求救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