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黨唯一的女創始人,曾與毛主席等人并肩作戰,結下深厚友誼,她曾寫下“為我們民族的振興而讀書”的豪言壯志,她在33歲的時候就為革命事業犧牲了生命,她就是被毛主席稱為“革命的老祖母”的向警予。
向警予原名向俊賢,1895年出生在湖南溆浦縣,她家中行商是當地一等一的大戶,向家生意涉獵廣泛,其中包括境外貿易,受進步思想影響,家風開放。不同于其他大家閨秀,向警予自小就拋頭露面在學堂讀書,是縣里第1個女學生。
她從小就喜歡花木蘭,立志要成為這樣的巾幗英雄,在周南女校讀書期間,她改名向警予,以示對封建勢力的反抗。
之后她加入了毛澤東、蔡和森和蕭子升新民學會,在創辦之初,三人約定,“為求救國真理,甘愿終身不娶”,1919年,向警予加入,時常會與他們一起群力探討中國革命未來之道路。從周南女校畢業后,她秉持著教育興國的理念,在溆浦縣開辦了小學堂。她要求女生放腳,并親自為她們解開了裹腳布,這開放了女子放腳的先河。
當時,駐扎在溆浦周則范看上了向警予,派人來說媒,為了斷其念想,又不連累家庭,向警予只身闖入周公館,當面拒絕了這門婚事并發誓說自己“以身許國,終身不婚”。
隨著新文化運動的傳播,馬列主義深入人心,為探尋革命道路,向警予與蔡和森共赴巴黎,他們希望能夠在革命的誕生地尋找救國之路,這段時間她過得很辛苦,既要上學又要打工,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她與蔡和森抱團取暖,結為革命伉儷,他們的婚禮簡單而有意義。這對患難與共的愛侶并肩坐在一張長椅上,手握《資本論》,許下了誓言。
婚禮前,蔡和森的母親特地給向警予趕制了一件旗袍,向警予一向衣著樸素,但為了婆婆還是穿上了,蔡母看她穿上這件旗袍顯得有些不自然,便讓她別勉強自己,這件旗袍一直被她珍藏,直到就義前她換上了這條旗袍,從容不迫的走向了刑場,雖然當時她已經和蔡和森分手。
婚后,蔡和森寫信給毛澤東告知了自己的婚事,毛澤東并沒有責備蔡和森背叛了誓言,反而在他們的影響下,一眾先進的革命者,也紛紛尋找到了自己的愛侶。
1921年10月,蔡和森因為參加留法學生運動,被法國當局遣送回國,沒多久向警予也因為懷孕選擇回國,作為黨裝領導班子中唯一的女性,她肩負著指導中國婦女解放思想的重要使命,作為我黨第一任婦女部領導人,她為了婦女解放運動,四處奔走呼吁,為革命作出突出貢獻。
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業當中,向警予把剛出生不久的女兒送回了湖南老家,1924年5月25日,向警予又生下了兒子,還沒滿月就被她交給了蔡和森的姐姐撫養。
在黨內,他們可謂是模范夫妻,他們因共同理想信念而結合的故事吸引了無數進步青年,但在1925年,兩人的婚姻出現了裂痕,當時蔡和森去北京療養,接替蔡和森宣傳部部長職務的是彭述之,他的工作作風和蔡和森殫精竭慮舍身忘我非常不一樣,他來之后主動要求監管部委工作,還在生活上給予了向警予很多關照,這個性格不同的人給向警予提供了完全不同的體驗,兩人很快墜入情網。
蔡和森回到上海后,向警予承認了自己的出軌事實,當時陳獨秀為了挽留“向蔡同盟”,讓他們二人一同前往蘇聯,但在蘇聯的幾個月相處,讓他們覺得感情確實也回不到從前了,于是和平分手,但他們的理想事業和革命友誼一直延續到了生命的終點。
1928年3月20日,在武漢組織地下斗爭的向警予被人出賣,不幸被捕,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她沒吐露一句有效信息,行刑時敵人往她的嘴中塞滿沙石,但她依舊沒有退縮,享年33歲。
蔡和森得知向警予被捕后發動多方力量相救,但都未能如愿,向警予死后,他悲痛不已,寫下了以她為名的傳記,文末寫道“你不是我個人的愛人,你是中國無產階級永遠的愛人”1931年春天。在顧順章的指認下,蔡和森當場被捕獲英勇就義,享年36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