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慶華誕 奮斗鄭青春
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大型全媒體報道
鄭州農發集團篇
改革風勁乘勢起 “農”墨重彩再出發
——寫在鄭州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揭牌之際
錨定現代化,改革再深化。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改革風勁催征帆。正值金秋好“豐景”,我市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再結“碩果”——為貫徹中央、省、市關于國企改革的總體要求,切實推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在市委市政府的著力推動下,鄭州糧食集團有限公司進一步重組整合涉農資產、涉農業務,更名為鄭州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并于今日正式揭牌。
從鄭州糧食集團到鄭州農業發展集團,是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時代考卷”的響亮應答,是心懷“國之大者”、增進民生福祉的實干之舉,是我市加快建設農業現代化強市的發展之計,是構建“一業一企一強”國企新格局的戰略之策,亦是國資國企高質量創新發展的鏗鏘力證。
乘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東風,背靠中原大地農業資源之豐富,融入農業產業現代化之洪流,蓄勢而起的鄭州農業發展集團正以保障糧食安全、服務美好生活、引領“三農”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提高農業發展現代化水平為使命,著力打造鄭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糧食儲備和農產品保供安全底板、農業科技資源整合平臺和技術創新平臺、糧食及農產品供應鏈綜合服務商,朝著 “躋身一流現代農業產業集團、爭做區域農業產業發展引領者”的目標闊步前行。
服務國家戰略 錨定“大農業”奮楫“現代化”
農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保障糧食安全、建設農業強國對我國的發展與安全都有更為特殊和重要的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并強調“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現代化,已然成為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上的重要戰略部署。
作為農業大省的省會城市,作為擁有13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對鄭州而言,農業既事關民生保障,又攸關經濟發展。目前,我市正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以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生動實踐書寫農業強國、農業強省的鄭州篇章。
服務國家戰略、扛起時代重任,國資國企是頂梁柱、先鋒軍。2024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深化國企改革。以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為重點,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并特別提到要依托糧食集團,整合涉農資源,籌備農業發展集團,推動現代種業、高端種植、食品研發等取得新突破。
時代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高標準推進鄭州市糧食和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基地建設(圖為項目效果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部署推動下,在市政府國資委、市農業農村局、市糧食和儲備局的全力指導推進下,鄭州糧食集團進一步重組整合市屬糧食儲備、農業科技、農產品保供等涉農資源,一個有科技含量、有資本能力、有品牌價值、有商業模式、有責任擔當的大型國有農業發展集團——鄭州農業發展集團,應時而至,乘勢而來。
從保障糧食安全的主力軍,到落實我市農業現代化戰略的重要載體,由“糧”向“農”升級背后,戰略深意不言自明——
這是扛穩糧食安全重大政治責任、推進農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時代之需、民生之要、戰略之舉,對我市進一步加快建設農業現代化強市進程有著重大意義。
這是我市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打造現代化農業產業集團,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落下的關鍵一子,更是我市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重要實踐。
由“糧”向“農”,是賦能、是機遇,也是責任、是使命。站在更名新起點、立足發展新階段,鄭州農業發展集團將扎根中原沃土,聚焦國家使命、省市戰略,切實扛起保障糧食安全、服務美好生活、引領“三農”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提高農業發展現代化水平的使命責任,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和科技創新帶動作用,深挖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推動農業創新驅動發展,助力鄭州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在提升鄭州市農業發展現代化水平的歷史重任中挺膺擔當、實干求成。
胸懷“國之大者” 答好“改革題”做優“發展卷”
知所從來,方知所往。
回望來時路,作為我市國企“9+1”格局中唯一的涉農企業,2023年年初,踏著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節拍,從服務國家戰略時代擔當中走來的鄭州糧食集團,成立伊始就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重大政治責任扛在肩上、落在干上,走出了一條具有鄭州特色的特大城市糧食安全之路。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以“建制度、強基礎、抓項目、穩發展”為主線,鄭州糧食集團于全局上謀勢、于關鍵處落子,切實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持“三標”引領,深化“兩轉一提”,“闖新路、開新局”的蓬勃活力躍動在前行的每一個足印中:
——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構建科學管控體系。一年多來,集團結合主責主業,建立了完善的管理體系,規范選人用人機制,嚴格落實選人用人“四制”改革要求,進一步優化干部隊伍結構,保障集團科學運營、高質量發展。
——妥善解決遺留問題,明確轉型發展方向。一年多來,集團全面梳理銘功庫、油脂庫、糧投3家子公司存在的遺留問題,科學制定解決方案,穩妥處理各類風險隱患,盤活全部閑置資產共計2000萬元,轉型發展方向逐步明確。與中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簽約,共同打造中國物流—智慧城市倉儲云中心之鄭州第二面粉廠產業園,為第二面粉廠開辟轉型發展新路徑。
集綠色、節能、科技于一體的興隆糧食儲備庫(圖為項目效果圖)
——建立儲糧管理體系,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一年多來,鄭州糧食集團統籌管理各子公司,建立規范化、標準化的倉儲管理制度,推動“三統一、一分離”改革,進一步提升鄭州糧油儲備保障能力;開展常態化、系統化的儲糧監督檢查,搭建智能化監管體系,打造“看得見、看得遠、看得清、看得全、能管理”的穿透式監管平臺;落實嚴格化、制度化的安全生產要求,嚴格排查治理整改安全隱患……科學的管理、監督、考核等制度為集團建立規范化、標準化的儲糧管理體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全力推進糧庫建設,樹立國內糧儲標桿。一年多來,集團切實扛穩保障全市糧食安全重要職責,在現有8個儲備庫區、高標準倉容100萬噸的基礎上,兩個市重點糧庫建設項目——興隆糧食儲備庫和中原糧儲新鄭庫區改擴建項目均已開工建設,將實現包括國內平房倉裝糧高度第一(15米),第一個平房倉、淺圓倉無動力裝車系統,第一個政策性儲備半地下和半維護結構油罐,第一個全場景智能化信息化糧庫,第一個節約用地示范性糧倉在內的“糧食倉儲五項創新技術突破”,打造百萬噸級智能化糧食倉儲體系。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共建科技創新平臺。一年多來,集團與河南工業大學強強聯合,共建博士創新工作站、產業技術研究中心“一站一中心”科技創新平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與河南農業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現代農業技術推廣、糧油食品加工和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助力農業強省、農業強市建設。
——搶抓對外開放機遇,謀劃產業發展藍圖。一年多來,集團“走出去”與“引進來”雙管齊下,與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深度合作,下屬河南鄭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貿易業務鏈條延伸至泰國、柬埔寨、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務實開展腰果、胡椒、木薯以及榴蓮等農產品貿易合作,貿易額突破10億元;與黑龍江、新疆、貴州、廣東等地區16家知名糧食行業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進一步做實產業奠定堅實基礎;集團“鄭糧”“鄭小糧”品牌陸續推出15個品系30余款產品,完成入駐京東、天貓、農購網等網絡銷售平臺;與丹尼斯、好想你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初步搭建起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銷售渠道。
勢之所趨,水到渠成。正是鄭州糧食集團“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謀篇布局、立柱架梁,鋪就了今天鄭州農業發展集團“又踏層峰辟新天”聚勢謀遠、闊步未來的陽光發展路——
貫徹 “大食物觀”理念,拓展農業產業現代化經營,推動城市保供高質量發展,豐富鄭州市民餐桌供給;傾力發展糧食全產業鏈,向上下游拓展現代種業、高端種植、食品研發等業務,提高鄭州農業的比較效益和競爭力;嚴格落實糧食儲備與經營業務分開,為鄭州市級儲備糧安全提供完善的體制機制保障……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新篇章已然全新起筆。
融入發展大局 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國企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循著“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昂揚旋律,鄭州農業發展集團主動融入發展大局,錨定“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一流現代農業產業集團”的目標,組建成立鄭州糧食儲備有限公司、鄭州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河南鄭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鄭州農產品供應鏈有限公司等4家二級公司,集團高質量發展路徑愈發明晰。
——站位保障特大城市糧食安全大局,由河南鄭州興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庫有限公司、河南鄭州中原國家糧食儲備有限公司、鄭州市軍糧供應中心有限公司整合而成的鄭州糧食儲備有限公司,將守糧食安全之責,筑市場穩定之基,承擔市級儲備糧集中統一管理職責,在糧食儲備經營管理、政策性糧食收購、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等方面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作用,確保我市儲備糧絕對安全,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糧儲標桿企業。
——錨定提升農業發展現代化水平的目標,全新組建的鄭州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將執科技創新之筆、繪農業發展之路,承擔鄭州市農業重大項目建設,構建農業科研和技術創新平臺,推動研究成果轉化和市場化運營,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打造綜合型農業科技服務商,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與泰國開展榴蓮貿易,拓展國際貿易,豐富食物供給
——立足鄭州“開放高地”建設和樞紐之城優勢,河南鄭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將和“一帶一路”之歌,譜農貿繁榮之曲,不斷拓展國內外農副產品貿易,形成進口與內貿相結合、現貨與期貨相結合、貿易與物流相結合的一體化大宗農產品經營體系,鏈接國內農產品消費大市場,促進國內國際貿易雙循環,逐步打造成具有品牌影響力的農產品供應鏈綜合服務商。
——肩負我市糧食應急保供“壓艙石”之重任,鄭州農產品供應鏈有限公司將筑城市保供之墻,織應急安全之網,依托鄭州市農業農村局、鄭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和應急保供體系建設,整合鄭州市各區縣(市)應急供應網點,打造城市保供終端矩陣,平時自營、急時應急,調節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保障鄭州糧食和農產品供應安全,持續健全糧食應急保障體系,提升應急“硬實力”。
答好“改革題”,做優“發展卷”。伴隨著鄭州農業發展集團戰略重組縱深推進,企業發展活力不斷釋放,集團的戰略支撐能力、民生保障能力、價值創造能力進一步提升,“進”的動能日益澎湃,“新”的勢能加速蓄積,一個全新的發展周期已然開啟。
就在9月15日,鄭州農業發展集團迎來首批從柬埔寨進口的優質胡椒,這是被譽為“胡椒之王”的柬埔寨胡椒首次進入河南市場;9月22日,來自柬埔寨的腰果也將搭乘柬國航直飛鄭州,鄭州市民的餐桌品類更豐富、品質更優良。
小小的胡椒與腰果,見證著該集團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中柬農業貿易的最新突破,是集團對今年4月省市領導赴柬埔寨招商考察成果的高效落實,也意味著集團國際國內農產品貿易通道越拓越寬闊。
踐行國企擔當 筑牢“壓艙石”夯實“硬支撐”
東風浩蕩開新景,與時共進天地寬。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亦是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突破之年。
今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地實施的關鍵之年、承上啟下的攻堅之年,我市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速布局,農業現代化建設春潮涌動。
風好正是揚帆時。
肩負新使命、瞄準新航向,鄭州農業發展集團正以貿易和產業為“兩輪”,以科技和資本為“雙翼”,聚焦主業、集中資源,進一步強化“五大業務板塊”核心布局,向新出發、改革圖強,夯實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培育“鄭糧”“鄭小糧”系列產品,做強做優我市國企糧油品牌
——在糧食儲備板塊,夯實主體責任,守牢全市糧食安全底線。著力高質量推進興隆糧食儲備庫和中原糧儲新鄭庫區改擴建兩個省市重點糧庫項目建設,持續深化市級儲備糧油“三統一、一分離”管理體制改革,全方位搭建智慧化、穿透式監管系統,著力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在產業發展板塊,整合優質資源,建設現代化農業產業園。以農產品貿易為依托,向糧食和農產品上下游延展產業鏈,向上游拓展現代種業、訂單農業等農業種植產業,向下游拓展糧食及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建設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和農產品加工園,推動營養健康消費,提高主食制品的工業化水平,著力打造鄭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在農產品貿易板塊,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國家合作;圍繞“安全”“健康”“品質”內涵,培育“鄭糧”“鄭小糧”系列品牌產品,著力打造有價值的品牌體系;擴展完整的食品產業鏈,逐步形成覆蓋上游農業生產、中游食品加工和下游商貿流通的大發展格局。
——在科技研發板塊,強化科技賦能,持續增強科技創新活力。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持續深化與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鄭州市農科院戰略合作,以科技創新催生新質生產力。推動現代農業、現代種業、康養食品科研創新,打造智慧農業、漁業科技示范基地,搭建農業農村智慧服務平臺,促進“三農”產業融合發展。
——在城市糧油應急保供板塊,踐行國企擔當,構建牢不可破城市供應底板。全面提升應急保障能力,建成覆蓋主城區的糧油應急保供網絡體系,打造鏈條優化、銜接順暢、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供應體系,構建我市農產品流通保障領域牢不可破的供應底板。
惟日新者日進。以時代為卷、以實干作筆,鄭州農業發展集團將立足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大局,以高質量黨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凝心鑄魂,聚焦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努力成為市委市政府在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構建國家中心城市任務中“值得信賴的可靠力量”,爭做區域農業產業發展引領者,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鄭州實踐中發揮“主力軍”“壓艙石”作用,書寫高質量發展、高勢能競進的全新篇章。
擊鼓催征,凱歌而行;希望在望,未來已來!
本報記者 李莉 龍雨晴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