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水果,都太太太甜了?
吃一口,就感覺像白糖糊住了嗓子眼,甜到齁!
無獎提問:
上回書說到,小Yoo盤了一篇關(guān)于陽關(guān)玫瑰的文章(傳送門:《兩塊錢一斤!變味的陽光玫瑰,徹底廢了?!》),然后就有非常多的Yoo友在評論區(qū)和小Yoo吐槽:現(xiàn)在的水果都太甜了!
小Yoo一看,這多好的新選題啊。(感謝Yoo友的掉落~)
所以,話不多說,3,2,1,盤它!
圖片源自有品研究所文章評論區(qū)
實測!水果越來越甜,所以變味了?
事實上,水果變甜了,這事兒還真不是大家的錯覺。尤其是網(wǎng)紅水果,更是一樣比一樣甜。
圖片源自小紅書用戶@原來你也在這里、
@汀、@空耳大師、@一只綠色的紙巾盒
由于水果甜度這個指標,其實也是根據(jù)水果含糖量來計算出來的。所以,為了用數(shù)據(jù)量化,這些水果到底變甜了多少?咱們可以先來一起看一下,不同的水果中含糖量的變化。
以大家夏天最愛吃的西瓜為例,在80年代的時候,其含糖量為8%-10%,而現(xiàn)在卻漲到了12%-15%!好家伙,看似只是增長了4-5%,但實際上卻相當于比之前還要甜0.5倍。
而像藍莓,雖然吃起來平平無奇,沒有甜到突出,但其現(xiàn)在的含糖量也已經(jīng)達到了10年前的5倍!好家伙,怪不得大家現(xiàn)在吃水果都不覺得清爽解渴了,這不得多喝兩口水中和一下。
圖片截自中華網(wǎng)
剛好小Yoo手上就有一支測糖儀,又去樓下買了50塊的水果,咱們實測一下——
這些平時都在吃的水果,含糖量都有多高?(作為參考:白水的含糖量是0%,旺仔牛奶原味的含糖量是15.9%)
圖為有品研究所制圖
果然不出所料,陽光玫瑰含糖量最高!而且比旺仔還甜!
小Yoo(飲料只喝無糖烏龍茶版):就這含糖量,怎么辦,已經(jīng)開始為我的胰腺瑟瑟發(fā)抖了。
PS:含糖量最高的不一定口感上最甜的,比如小Yoo測的陽光玫瑰和蘋果,雖然分別位列含糖量排行榜的前三,但是這兩者也是有酸味的,入口略酸,但回口真的甜齁,6。
感覺自己的錢,真是白花了。
吃水果等于喝糖水?都是一個味兒?
目前來看,不論是西瓜、哈密瓜,還是蘋果、桃子、梨,它們的本味似乎都變得越來越淡,最后只剩下了一個味兒——甜味。
水果甜味蓋過了一切,霸道地占領(lǐng)了大家的味蕾高地。
所以,問題來了——為什么是這樣甜?水果們又是如何變得這樣甜的呢?
準確點說,水果變甜,其實也是大家“求”來的一種結(jié)果。
畢竟,咱們一搬在挑選水果的時候,主要就圍繞著三個問題——
個頭大不大?外觀好不好看?味道甜不甜?
甜,大家才愿意買。甜,才能賣出好價錢。
于是乎,喊著“不甜不要錢”的水果商販,以及種植農(nóng)戶,還包括農(nóng)科院的專家都在想著怎么讓水果變得更甜一點,再甜一點……
最后,甜到大家覺得就像成了打翻了老奶奶的糖罐子。
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算是一種雙向奔赴了,只不過中途跑岔劈了罷了。
由于大家覺得,如今的有些水果已經(jīng)甜到了有些“不正常”的程度,于是大家也紛紛在背后蛐蛐起了——這些水果是怎么甜成這樣的?
莫非,真的有小商小販或者種植農(nóng)戶給里面打了糖水或者是甜蜜素?(狗頭.jpg)
尤其是在這個環(huán)境下,大家懂的都懂,很難不讓人懷疑,這些水果里面沒有點“科技與狠活”。
但是!事實上,直接給水果注射糖水或者是甜蜜素(人造的食品添加劑,化學名為環(huán)己基氨基磺酸鈉),只會加速水果的“死亡”!!!
據(jù)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李冰冰教授在接受《農(nóng)民日報》采訪時所言,“如果是直接給水果噴灑甜蜜素,那么它只能附著在表面,收效甚微。而如果是采用注射的方式,則會使其破壞水果的細胞壁,導致水果在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腐爛變質(zhì)。”
所以,江湖上流傳甚廣的“直接給水果注射糖水或者糖蜜素”,這條路子看來是行不通的。
圖片源自浙江衛(wèi)視《小強實驗室》
當然,還是有極少一部分“黑心的”小商小販可能會給一些水果噴一點糖水(PS:一般就是白糖水,因為糖精水會發(fā)苦),還有一些更甚至于給大家切試吃的水果刀上都是蘸了糖水的。
圖片源自抖音@荔枝新聞
不過,這類最為簡單粗暴的“變甜”方法,還是沒有辦法解釋:為何現(xiàn)在水果普遍偏甜,甚至齁甜如糖的現(xiàn)象。
DNA動了!水果集體卷向“甜化”?
這個嘛,其實目前市面上水果如此甜的秘密,主要還是源頭上的問題,也就是在育種的時候,它們就已經(jīng)集體走向了“甜化”。
如果你曾經(jīng)吃過野果子,那么你就會發(fā)現(xiàn)野生的水果,往往都是酸酸甜甜的,更有水果味兒。
唐朝的詩人李涉就曾留下這么一句詩:“不如酸澀棠梨樹,卻占高城獨放花。”
這個又酸又澀的棠梨,正是一種野梨。
圖為一種野生梨
但如果經(jīng)過人工嫁接,人工培育,這樣酸澀的野梨子,也會在時間的馴化中,變得越來越甜,更加適口。
而為了培養(yǎng)出更加甜,經(jīng)濟效益更高的水果,不論是專家,還是果農(nóng),都是絞勁腦汁地不斷試驗挑選。
圖為現(xiàn)代香蕉育種技術(shù)體系
圖片源自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最后,經(jīng)過各種優(yōu)勝劣汰,培育出來的水果,自然一款甜過一款,甜出新高度,從“不甜不要錢”走向了“甜到要你命”。
比如,2015年,新西蘭就培育出了甜度高達16的藍莓;2016年,貴州更是培育出了甜度能到18的地方李子品種蜂糖李。
而那些酸酸甜甜的品種甚至淪落成了底層,比如,四川本土的那種酸酸甜甜小櫻桃,確確實實打不過又大又甜的外來車厘子。
圖為汶川車厘子,圖片源自四川文旅廳
君不見,汶川山上種的全是車厘子。更甜更大的品種在本土化培育的過程中,也在進一步擠壓著本土品種的生存空間。
尤其是酸的,自然就被淘汰了。一般來說,其實市面上也有一些比較酸的水果,但都被低價處理了,城里邊相對少見。
另外,其實在水果“甜化”這個過程中,也確實用上了一些技術(shù)手段。
這一招,叫做降酸。
據(jù)多位水果種植農(nóng)戶表示,想要給水果降酸,他們就會用上一種“脫酸劑”(含砷的無機鹽),在打農(nóng)藥的時候把它一起兌進去,直接噴灑果樹就行。
比如在種植臍橙的時候,通過噴灑“脫酸劑”改變酶的活性,從而降低酸度,突出水果的“純甜”口感。只不過,這么做,長期下來會讓果樹減產(chǎn)。
經(jīng)過小Yoo在電商平臺上查詢,“脫酸劑”的種類還比較多,也很好買到,其實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葉面肥,不僅能脫酸,還能膨果上色,增加產(chǎn)量……
圖片截自淘寶
聽起來非常神奇是吧?
但其實目前市面上被冠以“脫酸劑”、“增甜劑”的,大多數(shù)都是這種葉面肥。
它們的存在,說白了就是進一步促進光合作用,加強有機物轉(zhuǎn)化儲存、延緩植物呼吸消耗,進而提高糖分。
總之,也就是在育種和葉面肥的雙重作用下,現(xiàn)在的水果大多越來越甜,甜成了一個味兒。
圖片截自淘寶
但大家現(xiàn)在對于這種甜到齁的水果也越來越不感冒了。
當喝飲料都要喝無糖飲料的年輕人,遇上這樣的水果,必然只會說:拿走,拿走。(嫌棄.jpg)
畢竟一切的商品都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水果也不例外。
所以,想來為了迎合大家如今的口感偏好,相信要不了多久,那種酸酸甜甜、自帶果香、風味層次豐富的水果,終有一日,還是能夠重新回歸大家的視野的。
參考資料:
1.半月談《為什么現(xiàn)在的水果越來越甜了?》
2.科普中國《水果為什么變得越來越甜,會不健康嗎?》
3.界面新聞《水果為什么越來越甜了》
4.三聯(lián)生活周刊《水果為啥變得越來越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