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歷屆三中全會均承擔著定調發展模式、改革體制機制的重要任務。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具有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
明確改革總目標及時間表
《決定》指出,圍繞七個聚焦(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聚焦建設美麗中國、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到2029年完成《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基礎。
《決定》全文包括15個部分60條,共提出300余項改革舉措,其中有的是對過去舉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據實踐需要和試點探索提出的新舉措。可以預見,從今年開始到整個“十五五”期間,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地期,一系列影響經濟、產業、民生等領域的改革政策會陸續出臺,將對勘察設計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目前,諸多勘察設計企業逐步進入“十五五”規劃準備期。勘察設計企業未來必須把改革擺在更突出位置,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貫徹到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落實到企業定位、發展目標、產業布局、業務戰略、保障措施等各方面,持續推動改革創新提升組織競爭力,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決定》指出,要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一方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預計履行國企責任、引領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性產業、打造新質生產力等,將成為未來國有勘察設計企業的考核要求。國有勘察設計企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質生產力發展、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保障等的重要主體。國有勘察設計企業需要聚焦戰略使命,圍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和未來產業等優化業務布局、打造“第二曲線”,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強科技創新和推進數字化轉型,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
另一方面,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推進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行業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自2023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來,以垃圾固廢處理和垃圾焚燒發電為代表的由民營企業獨資控股的九項基礎設施項目清單逐漸打破了傳統由國有企業主導的市場格局,民營勘察設計企業將獲得更多機遇,市場競爭將更加充分和公平。這也要求勘察設計企業必須加強技術創新和優質服務,努力建立“護城河”,避免陷入“價格內卷”的惡性循環。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另一重要任務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這既包括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打破各類區域保護,也包括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和數據市場等。構建統一大市場有利于優秀勘察設計企業加快全國化布局,在積極探索新賽道、新模式的同時,通過新市場拓展規避業務波動風險。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可以緩解城市建設用地供應緊張局面、推動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將為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帶來增量。培育全國一體化技術和數據市場可以為勘察設計企業掌握的技術和數據等資產要素帶來探索新商業模式的機會。2023年8月,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低速作業車時空”數據產品在上海數據交易所成功簽約,成為工程建設行業典型的數據資產化案例。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科學的宏觀調控。房地產和地方債務是宏觀經濟短期面臨的兩大風險。《決定》指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通過合理劃分事權、調整消費稅和增值稅等一系列政策增強地方財力,化解債務風險。財稅體制改革有助于地方政府投資能力的復蘇,但其復雜性決定了長期方能落地見效,中期看中央寬松、地方嚴謹仍舊是政府投資的特點。勘察設計企業需要適應新時期的市場特征,一方面,要提升前期策劃咨詢能力,幫助政府和業主謀劃專項政策支持,厘清項目融資途徑,打開市場源頭;另一方面,要加強全面風險管理,規避項目經營風險,以實現“有利潤的收入和有現金流的利潤”。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決定》指出,在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健全強化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制造業是我國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自主化是產業升級方向,將帶來大量投資。從近三年數據來看,固定資產投資三大領域中,制造業投資持續以較高速度增長。2024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下降10.1%,基礎設施投資增長9.3%,制造業投資增長9.5%,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0.1%。勘察設計企業需要高度關注產業升級戰略帶來的機遇,在積極發力智慧工廠、綠色工廠的同時,及早布局戰略性產業,打造標桿工程,促進業務騰飛。
《決定》指出,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健全新型基礎設施融合利用機制,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當前呈現出傳統提質、安全加量、新型增速的特點。以交通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投資放緩。2024年上半年交通建設投資下降4.8%,其中占比高達71%的公路建設投資下降10.4%;在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發展推動下,民航建設投資增長33.2%,但占比不到4%。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等國家戰略推動下,2024年上半年水利建設投資增長9.9%,電力建設投資增長10.5%。以算力中心、5G基站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較快,特別是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未來空間廣闊。以2023年9月交通運輸部印發的《關于推進公路數字化轉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設發展的意見》為例,到2035年全面實現公路數字化轉型,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實體公路和數字孿生公路兩個體系。在實體公路從規模新增轉向提質和改擴建背景下,數字孿生公路體系建設將給交通勘察設計企業帶來數字化業務發展新機遇。勘察設計企業需要結合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在傳統領域挖潛拓展的同時,積極尋找新型基礎設施切入機會,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是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決定》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2023年勘察設計行業科技活動費用支出總額占營業收入的3.1%,比2022年提升0.2個百分點,表明勘察設計企業更加重視科技創新。《決定》提出的“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對于勘察設計企業是實質的優惠政策;“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以創新創造為導向,在科研人員中開展多種形式中長期激勵”等對于調動技術人員科技創新積極性、激發創新活力也是利好。勘察設計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科技創新是增強市場競爭力、帶動業務創新的引擎。勘察設計企業需要制定科技發展規劃,明確創新方向和投入課題,完善創新組織和管理體系,建設創新人才隊伍,優化創新激勵機制,通過科技創新賦能企業發展。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一帶一路”
區域協調、城鄉協同、生態文明建設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組成,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決定》指出,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其中,深化東中西部產業協作、完善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的協作機制、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等是區域經濟布局的要求。以2024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為例,其中提及實施潛力地區(冀中南、皖北、魯西南、豫東南、湘西南、粵西、川東)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主要任務包括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促進產業園區提級擴能、強化產業發展人才支撐、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等,相關地區面臨較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勘察設計企業需要做好政策研究,及時把握產業梯度轉移和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的紅利。
《決定》指出,健全同宏觀政策和區域發展高效銜接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指標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協調機制。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推動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以提升城市安全韌性為核心的城市更新、以產業和經濟發展為核心的縣城建設和鄉村振興是城鄉協同的發力點。三大工程、城市洪澇治理、以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老舊管道改造為代表的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綠色智慧城市等是未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勘察設計企業需要圍繞相關領域做好科技研發和技術儲備,加強市場拓展和業績積累。
《決定》指出,加快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市場歸市場、保障歸保障”是房地產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除了個別城市應全面放開限購。2024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仍處于下行通道,尚未見底。目前,雖然我國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已經接近40平方米,但是存在較大的區域性、結構性差異,滿足改善性需求的“好房子”明顯不足。長期看,房地產行業支柱產業地位得以確認,預計銷售面積總量在9億平方米左右波動,高品質住宅無論在大中小城市有大量需求,區域市場差異顯著。勘察設計企業需要加強市場研究和技術創新,打造優質和特色產品,滿足客戶需求變化,增強業務競爭優勢。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包括綠色低碳和生態環保在內的生態文明建設是抓手。《決定》指出,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在綠色低碳方面,近年國家出臺眾多政策。2024年5月,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涉及能源、鋼鐵、石化、建材、建筑、交通等諸多行業領域。202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強調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確保實現雙碳目標。以建筑領域節能降碳為例,一方面創造出新增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市場,另一方面帶來大量的既有建筑改造升級要求。勘察設計企業不僅可以從新建和存量建筑市場獲得項目,更可以通過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模式開展運營業務,通過運營類業務的穩定性來平衡項目類業務的波動性,促進企業穩健經營。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決定》指出,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完善陸海天網一體化布局,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后城鎮化時代,國際化拓展是大中型勘察設計企業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有雄心的勘察設計企業應該樹立長期主義,及早謀劃,從經營、技術、管理、組織和人才等方面系統做好國際市場拓展準備,抓住“一帶一路”機遇,持續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
當前,勘察設計行業正在面臨著市場進入存量時代、行業結構同質嚴重、企業陷入資金危機、員工隊伍后繼無人等諸多挑戰,從《決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來看,行業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艱難的。勘察設計企業一方面要開源節流,熬過行業產能出清的陣痛期,另一方面也要為未來發展培育能力和積累資源。勘察設計企業唯有統一認識、堅定信心、系統思考、果敢行動,方能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本文作者郭剛系科思頓企業咨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高級合伙人)
來源:《中國勘察設計》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