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隨一群文友,去約見心儀之地——客路故鄉。
清晨,天上飄浮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風,正是旅行好光景。出嵐皋縣城,沿G541國道向西而行,兩邊的植被葳蕤繁茂,奔馳的中巴車把濃密的綠犁開一條道。約莫個把小時,車輛拐進一條村道,見一塊長方形的石頭上書寫著“客路故鄉”四個紅色的大字,一幅田園風光畫就鋪排在眼前。
這是一個處于全勝塞景區山腳下的鄉村老院子式樣,房屋的朝向、方位都不盡相同,高低也不一樣,有土木結構的平房,也有磚混結構的小樓房,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它們都穿著土黃色的衣服,在秋陽的照射下閃爍耀眼的光芒。
一條小溪繞村而過,當地人稱為四川河,河水清澈,不驚不擾,只顧靜靜地流淌。院子入口處,一方石坎托起的平地上支著一臺碾盤,立馬勾起往昔推磨磨面的情景,一股酸酸的滋味涌上心頭。再往前,有幾棵高大的香樟樹,樹枝上的喜鵲歡快跳躍,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樹下是3間1廈的瓦屋房,大門兩邊掛著斗笠、蓑衣及板鋤、釘鈀等農具,鄉土氣息撲面而來。大門上方“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標語下店鋪的名稱告訴我們,這是嵐皋縣民主鎮棗樹村,這里小地名叫葛家院子,不過這是以前的稱呼了,現在有了“客路故鄉”這樣一個十分勾魂的名字。
農房散落,同院而有區別,都是獨立的“莊子”,多了“煙村四五家”的意境。這樣的景況在現實中是不多見的。進了院子,是到東家,或是去西家,全都隨心所欲,大可找回你兒時的記憶。家家戶戶的房屋周圍,都興有兩三分地的菜園,生長著時令蔬菜,也有在門前的院壩坎下建了池塘,栽上蓮藕的,田田的葉子下游動著歡快的魚兒。我正想看個究竟,忽聞隔著一棵花椒樹的另一家的院壩上傳來一陣歡快的笑語聲。尋聲搜去,見一群婦人圍著一方八仙桌在閑聊,大概是討論自己動手做午餐各人的分工事宜。數了數一共是7位,從語言上一時還判斷不出是哪里人,隨之瞟了一眼路旁的小轎車,兩輛都掛著鄂A的牌照。
隨意進入一家,不管你是否消費,都會麻利地裝煙泡茶,告訴你想知道的秘密。冒入一家名為“紅鑫山莊”的農家樂,女主人笑容滿面,熱情接待。女主人名叫唐玲,前些年一直在外打工,“錢”景不錯,在得知縣上開發全勝塞景區時,毅然回鄉第一個辦起了農家樂,生意一路向陽。鎮村因勢利導,以項目推動的方式引導全院子農戶一起做,形成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民宿群。富有人文情懷的縣委領導調研后,認為要有讓路過進村的客人,仿佛是回到了故鄉一般的體驗,取名“客路故鄉”,現已建成集群式農家樂、民宿36戶。在這里,白天可體驗農耕文化,三餐可品味農家美食,夜晚可枕著床前的月光、聽著蟲鳥的鳴叫、嗅著百草泥土的芳香安然入眠。
我們又轉了幾戶民居,土坯房間干凈整潔,老式的木窗,舊時的家具,秸稈吊的頂,一縷歸舊夢故里的情緒便從心底泛起。
臨近正午,走進一戶,讓拿菜單來,卻告知沒有。真奇了怪了,忙問究竟,主人誠懇解釋道,全院子都找不出1份菜單。說著用手指了指樓頂上的臘肉、廚柜里的干菜、洋芋粉,圈里的雞,園子里的蔬菜等,笑了笑說,我們的菜單都在這里,想吃啥,盡管挑。我們又問你家沒有的咋辦?主人爽快地說,只要一吆喝,誰家有自會送過來的。看來這個院子經營理念還蠻新穎,與別處不同,他們是在互助互利,抱團取曖。有人打趣道:沒有菜單心里沒底兒呢!主人更是干脆:那有么子事,飯總要吃飽的,啥錢不錢的。一語驚人。見我們不大相信,主人就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說去年的一天,初到這里做電網勘測的4個西安籍的年輕人,來一戶農家樂讓做4碗面,并說價錢能否少算點兒,老板娘說展的(行)。結果端上桌的除4碗葷菜面外,還有辣子雞、小炒肉、伴黃瓜、雞蛋湯4個菜,4個年輕人頓時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老板娘關切地說“你們大小伙子的,一碗面咋吃得飽?你們盡管吃。”最后只收了四碗面的錢。我想這不僅是好客,還有誠信和友善。要問老板娘是誰,她就是唐玲。
我們返回唐玲家,是求證,更是敬重。問及此事,直呼莫啥莫啥。反又給我們講了其他戶的好客事。并說原在外頭干得很不錯的大多選擇回鄉創業,帶動地方發展,縣上說他們是“歸雁創業明星”發了獎牌,我自己也是。問及收入狀況時,只一個勁兒的笑,最后聽見笑聲里夾雜著的是:可以可以。
午餐在沒菜單的農家樂,吃上了鮮美可口的農家美食,刺激得味蕾竟發,舌齒生津,感覺總也吃不夠。
院子里客人一波剛走,又一波波進來,人氣旺盛,煙火十足。漫步在鄉間小路,我頓時明白“好客嵐皋”,就植根在這一家一戶,一田一地中,“客路故鄉”詩意又浪漫的成功范式,破解了村消人稀,何以振興的難題,和美鄉村,嵐皋人“展展滴”。
這時,遠處傳來周華健的 《其實不想走》的歌曲,還真是應景。
其實我和我們都不想走。(作者:吳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